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01

職級大調整,不升職也能加薪


@36氪 報道,美團於昨日下午在內網發佈全員信,通報最新的職級體系調整:從 2021 年初起,美團將實行新的”扁平職級,寬帶薪酬”體系,原有的“M+P”雙職級線、“1-2 至 3-3”等專業序列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L+數字”命名的單職級線。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新舊職級對比

在最新的職級調整中,美團宣佈將原有的職級晉升窗口,由一年春/秋兩次,改為春季一次;但同時放寬了每一職級的薪酬區間,同時增加了一次秋季調薪,也就是說,美團每年將減少一次晉升,增加一次調薪。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調整好新職級

美團薪酬、晉升制度調整如下,即“寬帶薪酬、‘四個一’的激勵模式”:

1 .一次年度現金調整及股票授予(上半年-不變):基於對員工的綜合判斷(業績貢獻、潛力、文化價值觀等)給予差異化的年度現金增長和年度股票授予,確保薪酬競爭力的同時, 體現差異化及Reward Long-term;

2. 一次晉升及晉升調薪(上半年-不變):對獲得晉升員工的薪酬調整,體現跨職級的能力提升和職責擴大;

3. 一次秋季特殊調薪(下半年-變化):由管理者對特別優秀(例如做出特別重要貢獻、成長特別迅速等)的員工給予小範圍現金調薪,強調薪酬激勵的差異化和靈活性;

4. 一次年終獎激勵(春節前-不變):基於公司整體、組織和個人的績效表現,管理者進行差異化的年終獎分配,激勵認可員工做出的年度業績。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美團作為餐飲行業的獨角獸,當所有的企業都在優化、調整時,美團不僅沒有業務縮減,反而擴展業務;增加招聘需求,開啟了新的業務線。

此次進行職級調整,美團在內部公開信中表示,“我們發現在越來越細化及標準化的規則下,當前職級體系對人才發展的支撐顯得彈性不足,已不能很好地適配多業務和多通道員工的發展訴求。”


美團此次迎來5年來首次職級大調整,推動扁平化管理,適應企業發展戰略,將為企業匹配更加適合的人才發展。


02

扁平管理趨勢


職級體系是公司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公司組織管理的基礎制度之一。


市面上的絕大多數職級體系都是分成兩類:即管理類型和綜合類/專業類型。比如阿里的 P 和 M、百度的 (T/P/B)和 M。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阿里巴巴內部分為兩個職業序列,分別為 “P(Profession)”和 “M(Management)”,其中 “P”代表專業序列,如程序員、產品經理等大多員工均屬於該序列;“M”則代表管理序列。在未被隱藏前,阿里巴巴員工可看到如 “XX 專員”、“XX 專家”等,均有明確對應的級別。


一個月之前,阿里巴巴取消了內部系統的 “P”序列職級顯示,員工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中已無法再看到彼此的具體職級,只能看到所屬集團部門。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有阿里巴巴員工在社交平臺表示,阿里巴巴正在淡化層級,高層今年以來反思很多,無論是取消週報、不鼓勵低效加班、靈活轉崗等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組織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員工的焦慮感。不過,也有員工認為,職級的隱藏與否對於公司本身的發展影響不大,但卻可能導致交流受限,甚至不知道是否會在不經意間 “得罪人”,晉升也會因此變得不再透明。


03

職級劃分


對於員工來說,和自己的成長、發展甚至是薪酬密切相關的。


對於管理者來說,和團隊裡的選拔、任用、考核、激勵甚至是培訓發展息息相關。融入在日常的人員選拔、培訓、績效管理等工作中。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職級體系是通過分層牽引員工發展的機制,它的每一個職級都有清晰的標準。


假如M1的員工能知道晉升M2的條件是什麼,自己就是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公司也能圍繞每個職級做對應的培養計劃。

崗位價值是明確哪些崗位在公司最高層次是到什麼位置,一直崗位到了天花板它怎麼去突破,這也是職級解決的問題。


反過來說:

一個職級體系不用崗位價值就亂套了,舉個例子:一個行政崗和工程師放在同個職級,你怎麼看待這個情況?員工怎麼看待?

職級體系不是光定級就好了,它背後還有很多應用,在招聘、培訓、薪酬福利等方面特別多用處。

不升職也能加薪,美團5年來首次職級調整,職級設計塑造人力資本

通常的職級設計中,專業素質為第一考量點,其他企業工作要求為輔助考量點。比如:在滿足了專業素質要求的前提下,人際關係為下次職級晉升的第二考量點,決定是否得以晉升。在第二考量點也滿足的前提下,評價第三考量點是否達到等等,可以評價一個人的職級究竟可以到多少,以及為什麼還不能晉升。


也有公司直接分多個職階,不設職級。華為公司早期技術類員工分為5級,騰訊公司專業技術員工分為6級,每級裡再分3小等,共18個等級。


對於小型公司,不用設計複雜多層的職級體系。但對於人數較大、管理複雜的公司,單純設計很多職級會帶來諸多問題。最常見的是雖然設計了很多等級,但是使用的還是中間的五六個級別,最低和最高級的在實踐通常不作使用。


另外,隨著員工在當前職級上時間過長,晉升願望的增長,整體職級就會上升,進而帶來評價成本的上升。與其使用職級序列中的一段,不如給員工一個明確的目標,把公司最優秀的技術員工,按6級來設計,直接評為6級,享受對應的高待遇,“知止而後有定”,更有利於員工激勵與穩定。


如果把職級分為5-6級,在企業實踐中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員工很快達到比較高的職級。這樣既失去了職級晉升體系對員工職業發展的導引作用,也違背了公司鼓勵員工持續留在公司的目的,更不符合人才成長的管理常識。


二是拉長升級年限要求。如果拉長升級年限,員工在當前職級的時間就會很長,這讓員工感覺不到成長和進步,進而對職級晉升失去意願,也有違公司建立任職資格體系的初衷。


可以說,在充分進行工作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職系職級體系,既是員工發展的一張“藍圖”,更是為企業發展塑造的人力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