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文/李景寧

1987年9月,《戶縣地名志》出版。書中關於孝義坊介紹曰:“村西北有一巨塚,俗傳為唐代郭義墓。郭義因割股肉醫母疾,其孝義著稱於世,後人給立有牌坊。故清康熙《鄠縣誌·孝友》記述有:‘唐郭義割股療親,有司以其事聞於朝,蠲免賦稅,旌其居為孝義坊。’之記載。於郭義墓東南側居人成村,亦稱孝義坊,沿用至今。”

二十四孝之郭巨,史料記載郭巨為河南溫縣人,與陝西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沒有關係。清朝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志》《墓辨》記載曰:郭儀,鄠人。割股醫母,疾瘳。邑大夫以聞其令尹,令尹聞於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門。時昌黎(韓愈字)官京師,曾為《鄠人對》。

韓愈撰寫的《鄠人對》,原文曰:鄠有以孝為旌門者,乃本其自於鄠人,曰:“彼自剔股以奉母,疾瘳,大夫以聞其令尹,令尹以聞其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門,使勿輸賦,以為後勸。”鄠大夫常曰:“他邑有是人乎?”愈曰: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以為是,未聞毀傷支體以為養,在教未聞有如此者。苟不傷於義,則聖賢當先眾而為之也。是不幸因而致死,則毀傷滅絕之罪有歸矣。其為不孝,得無甚乎!苟有合孝之道,又不當旌門,蓋生人之所宜為,曷足為異乎?既以一家為孝,是辯一邑里皆無孝矣;以一身為孝,是辨其祖父皆無孝矣。然或陷於危難,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亂,以是而死者,乃旌表門閭,爵祿其子孫,斯為為勸己。矧非是而希免輸者乎?曾不以毀傷為罪,滅絕為憂,不腰於市而已黷於政,況復旌其門?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卒後諡“文”,世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時政之弊而被貶。

孝,是儒家傳統思想的重要內容,唐朝的韓愈是儒學的提倡者和信奉者,他重視儒家傳統的孝道思想,韓愈站在正統儒家立場上 ,批判鄠(今西安市鄠邑區)人郭義割股救母的"愚孝"行為,但從性理學出發,鄠人郭義割股救母是"至孝"思想的體現。割股奉親這種極端孝道,唐代政府旌表門戶,蠲免賦稅徭役, 唐玄宗時期還給割股奉親的孝子賜官。

元代,郭守正撰錄、王克孝繪成的《二十四孝圖》裡的郭巨埋兒,與鄠邑區郭義“割股奉親”不是一回事。

歷史上,割股奉親盛行。有人反對,有人推崇。侍奉父母,割股奉親,唐代開元陳藏器著《本草拾遺》曰:首創割股療疾。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二《人部》“人肉”曰:張杲《醫說》言:唐開元中,明(州)人陳藏器著《本草拾遺》,載人肉療羸瘵,閭閻有病此者多割股。按,陳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又據唐開元年僧德宣撰《隋司徒陳公舍宅造寺碑》曰:隋代晉陵人陳杲仁曾割股療親。

韓愈在《鄠人對》,首先指出割股奉親者毀傷肢體,違背聖人遺訓,不孝之甚;其次,又暗示這些人是“希免輸者”,反映出當時賦役的沉重,已經導致許多百姓利用政府的這種褒獎,以一時之痛楚換取未來之安逸。

宋朱熹曰:“今人割股救親,其事雖不中節,其心發之甚善,人皆以為美。”

西安市鄠邑區孝義坊村郭義孝親故事,無論歷史士大夫官僚怎麼評價,從出發點上看,起碼弘揚了人間孝道,構建了和諧時風,為後世敬仰。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辦孝義坊村郭義割股奉親其人其事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