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勝:補齊“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

陳文勝:補齊“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實現之年,佈局“十四五”工作、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謀劃之年。在疫情突如其來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對於湖南這樣的農業大省來說,做好2020年的“三農”工作成為決勝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補齊“三農”短板的現實挑戰

湖南脫貧攻堅已取得關鍵性進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鄉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業農村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也要看到所面臨的三大現實挑戰。

農業仍然面臨供大於求與供不應求並存的挑戰。近年來,湖南根據人多地少、小農大省的省情,以精細農業為取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不少地方的特色農產品無論是內在品質還是外形包裝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作為糧豬大省,如南縣的稻蝦米、道縣的富硒大米、華容縣的華容稻,以及寧鄉花豬、武岡銅鵝等,價格遠遠高於普通品種的數倍,高質量農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新局面。但也仍然存在著農產品同質化競爭、低端產品去產能難等突出問題。如多地推廣種植黃桃,同質化競爭導致黃桃供大於求而價格大幅度下降;洞庭湖區推廣小龍蝦養殖,一年產量就增加三倍多,很快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大於求,價格快速下滑;湘北、湘西南品質好的冰糖橙供不應求與老品種的柑橘滯銷並存;以南縣、道縣、華容縣為代表的優質大米供不應求與普通大米滯銷並存。既有江永縣這樣以“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而遠近聞名的特色農產品地理標誌縣,也有不少仍然為粗放經營而名不見經傳的農產品“大路貨”縣。同時,農產品優質不能優價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由於品牌優勢不明顯、銷售渠道不暢、冷鏈物流設施缺乏等問題,大量應季優質農產品集中上市時,難以實現優價,尤其是瓜果與蔬菜更為明顯。如何進一步凸顯精細農業特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巨大挑戰。受疫情影響,一方面農產品滯銷積壓也打亂了農業生產計劃,春耕推遲,畜禽無法及時補欄,生產經營者信心受打擊,影響到我省後期部分農產品供給;而另一方面造成銷地的消費農產品短缺而價格暴漲,城鎮買難問題十分突出。

農村基本公共供給面臨由特惠向普惠轉變的挑戰。近年來,政府以特惠政策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與基本公共服務、基本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貧困地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但調研發現,不少非貧困地區農村也突出存在著基礎設施、就醫、就學、養老、飲水等薄弱環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尚未完成的硬任務。公共財政對農村投入由特惠向普惠轉型,既是非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期待,也是補上全面小康短板的客觀要求。但對農村的基本公共供給由特惠向普惠轉型將使湖南財政支出面臨巨大壓力,如何處理好特惠與普惠的關係,以有限的財力既鞏固點上的脫貧攻堅成果,又確保補齊面上的全面小康短板,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受疫情影響,各地既定的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普遍開工不足,而疫情對地方財政收入造成的重大影響,無疑會對後續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項目建設形成更大壓力。

陳文勝:補齊“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

農民增收面臨經濟環境變化導致多重壓力疊加的挑戰。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城鎮就業壓力日趨凸顯。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大省,一方面,返鄉人數在不斷增加,表明作為農民收入增長主要來源的工資性收入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效益呈下滑態勢,農民的資產缺乏轉化為資本的有效途徑,市場不穩定加劇了鄉村創業的風險,支撐農民增收的傳統動能在走弱,新的動能尚未形成,表明農民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面臨不確定性的多重壓力,增收形勢極為嚴峻。據省統計局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湖南農村人均收入為10791元,居全國第16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3位,增速居全國第18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4位,這與湖南經濟總量在全國、中部的排名很不相稱,如何確保農民持續增收是一個巨大挑戰。受疫情影響,本省和外省許多企業目前還未開工或開工不足,勞動力返崗就業受阻,後遺症可能會持續到整個上半年。2019年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規模達1778.7萬人,其中有1233.9萬農民工外出從業,工資性收入佔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使我省農民增收問題更加突出。

補齊“三農”短板的戰略重點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最重大的任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的“三農”短板。結合湖南實際推進“三農”工作,必須圍繞補短板、保供給、促增收、強動力這條主線,以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著力點,多途徑釋放改革紅利,全面激發農民主體的積極性和基層的創造性,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對標對錶“六覆蓋”的農村公共供給“補短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以“全面小康決勝年”為抓手,推動努力實現“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而其中“六覆蓋”的農村義務教育、社會保障、農村安全飲水、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通組道路是“補短板”的核心內容。可以說,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本社會保障的民生短板,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所需要突破的最後堡壘,也是決勝全面小康的工作難點與戰略重點。核心是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特惠性幫扶工作,與面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普惠性民生工程相銜接,將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納入到補齊區域教育、醫療、就業、養老、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民生短板的進程中,建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相銜接的新格局。

陳文勝:補齊“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

突出市場導向發展精細農業“保供給”。湖南作為魚米之鄉,主要農產品生產不是問題,如何提高農產品效益、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積極性才是“保供給”的關鍵問題。如華容縣吉娃米業的優質大米可以賣到34.5元一斤且供不應求,而普通大米只有2.5元一斤,公司收購農民的優質稻每百斤220元,比政府收購價的126元高出94元,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無需政府發動就很高,訂單面積已達30萬畝。因此,“保供給”要突出在解決農產品同質競爭與低端農產品供大於求的兩大難題上下功夫,以精細農業為取向,進一步明確洞庭湖生態農業經濟區、長株潭都市農業區、湘南特色農業區、大湘西生態保護與休閒旅遊農業區四大區域功能定位,立足農業自然資源與市場需求,在建立區域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框架下形成各區域農業產業佈局的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錯位發展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優質產品,推動實現農產品數量、質量、價值量“三量齊升”,加快形成保供給的長效機制。

著力縣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就地就業機會“促增收”。促進農民增收是首要的民生問題,以縣域經濟為主導增加就地就業機會是宏觀經濟下行背景下促進湖南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如經濟強縣長沙縣、農業大縣祁陽縣、脫貧摘帽縣武岡市與江永縣推動縣域經濟逆勢增長,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增多,近三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隨著脫貧攻堅戰進入尾聲,要加大對縣域尤其是脫貧摘帽縣整體發展的支持,在脫貧摘帽縣的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產業園區、信息物流平臺、科技創新平臺等平臺建設方面,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導和支持脫貧摘帽縣謀劃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重大產業發展項目。各縣市區要在縣域經濟發展上下足功夫,按照省委的要求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產業項目建設為重點,促進更多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基礎,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支撐。

陳文勝:補齊“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

推進財政支農、農地制度、農業管理改革“強動力”。只有多途徑釋放改革紅利,才能形成四兩撥千斤的強大動力。一是在財政支農上,把推進縣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制度常態化,作為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關鍵之舉;把支農惠農的財政投入重點向佔全省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的小農戶傾斜,作為破解農民收入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強農之舉;把推進產業發展規劃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轉變,作為破解財政支農供需不匹配的長效之舉。二是在農地制度上,進一步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點狀供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設施農用地等方面的新政策,加強對現代農業發展、特色小鎮建設、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支持,盤活農村土地資源,促進資源資本化。三是在農業管理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化農業發展的生態規律要求,突出將具有品質與市場競爭力的區域品牌作為完善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戰略的重點與政府資金項目落地的依據,加快建立精細農業發展的考核體系,實現農業發展由“以量取勝”的低端路線向“高品質、高附加值、高盈利”的品牌路線跨越,形成從行政推動為主逐步走向政府引導下市場驅動為主的農業發展機制。

補齊“三農”短板的基本建議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的時間要求很緊,必須對照中央全面小康的要求認真查找短板,按照省委“六覆蓋”的戰略舉措,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集中力量決勝全面小康。

提升農業設施裝備的現代化水平。湖南特色農產品豐富,但農產品效益與競爭力難提升,一個重要的短板是農業現代裝備滯後,導致農產品豐產期賣難、流通損耗大、價格低,為此需要集中力量加快補上這一短板。一是加快完善農產品生產與銷售對接的公共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引導農業生產直接對接城市消費,縮短服務距離和時間,降低農產品營銷成本,解決農產品的買難賣難問題。二是加快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規劃、分級佈局和標準制定,支持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和產地預冷、分揀包裝、倉儲保鮮等設施,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支撐。三是加快建立耕地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強化對耕地環境質量的動態監測,推行通過堆肥提升耕地質量,繼續推進適合機械作業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四是加快節能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支持生產經營主體應用節水、節肥、節藥、生態循環種養設施及技術,推動農業向低耗、高效、綠色方向發展。

著力縣鄉互聯互通推進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農村基礎設施是全面小康補短板的重點。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的村組道路已經得到全面改善,但縣鄉道路設施卻較為落後,形成了中間梗阻的現象。類似情況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中也存在。補上農村基礎設施的短板,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統籌規劃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構建內外銜接、互聯互通、方便快捷的區域城鄉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建設城鄉一體的路網、水網、電網、訊網、治汙網,結合對鄉村基礎設施進行“查漏補缺”,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著力補強薄弱環節,紮實開展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推進鄉、村兩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建立鄉村基礎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切實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

加快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公共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公共供給城鄉均衡配置是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的基本要求,對於公共財政實力不強的湖南來說,當前的重點是集中力量滿足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避免一些地方出現的超需求、超標準的形象工程,防止不需要補短板的重複補、該補的卻沒補上。各級政府在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產品供給決策時,要制定出為基層所接受、為農民所歡迎的政策措施,在確保“兩不愁三保障清零”的基礎上,解決好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基本社會保障、基本社會服務、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的突出民生短板。

在公共產品供給形式上,可推廣武岡市在推進區域教育、醫療、供水一體化中探索實行的“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公共產品的提供,構建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化、社會化的公共產品供給體系。

完善人才培養吸納機制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調研發現,無論是貧困地區還是非貧困地區,經營管理、科技、專業人才不足均是制約鄉村發展的核心因素,補上鄉村人才這一弱項已是當務之急。一是擴大定向招生、免費培養、定向就業的範圍培養各類鄉土人才。把鄉村教師、醫衛人才訂單式定向培養政策,擴大到種養、加工、水利、林業、農機等各類技術人才,以及鄉村建築工匠與文化藝人、畜醫、農村經紀人和從事社會事業管理或社會服務的鄉土人才,壯大鄉土人才隊伍。二是健全人才下鄉引導機制。進一步加強鄉村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優化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的環境,探索公職人員返鄉養老擔任、兼任鄉村組織職務的志願任職機制,推動人才下鄉服務。三是探索建立從縣到村的鄉村振興促進會。借鑑韓國在“新村運動”中政府積極鼓勵多元化社會力量參與的經驗,以鄉村振興促進會為平臺,推動鄉村振興的社會資源和各界力量的聚集,形成鄉村振興的社會合力。

推進以保護農民利益為核心的土地改革。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推進三農工作的重要依託。祁陽縣在農村閒置土地整治中堅持“村為主”,將騰出的土地用於村莊內的公共設施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用地,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而一些地方熱衷推動農民集中居住,通過增減掛鉤將騰出土地的收益主要用於城鎮建設,損害了農民的長遠利益。在推進改革中必須正確把握方向,以保護農民利益為核心,把土地改革的紅利留在農村留給農民。既要用好用活增減掛鉤、點狀供地等政策,也要加強對耕地佔補平衡的管理與監督,確保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交易收益主要用於所在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社會保障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得作為縣級政府的財政收入,在制度上確保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同時鼓勵村集體組織對閒置農房資源實行統一收儲,通過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農房,推進閒置宅基地與農房多元化使用,形成激活村莊內在發展活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雙重效應。

陳文勝:補齊“三農”短板決勝全面小康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師範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鄉村發現轉自:《新湘評論》2020年6期

陳文勝:中國糧食安全的信心源自何處?

陳文勝:潯龍河村鄉村振興的多元投入機制創新實踐

陳文勝:基層實踐的實用主義與理論研究的本本主義

陳文勝:疫情拷問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短板

陳文勝:疫情之下全面小康與鄉村振興如何突圍

陳文勝:評價中國農業的誤區與大國小農的共識

人民日報|陳文勝: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陳文勝: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文化觀念的變遷

陳文勝: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防範什麼風險?

陳文勝:農業大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

陳文勝:城鎮化進程中鄉村變遷的現實邏輯

陳文勝: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經濟發展的變遷

人民日報|陳文勝: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動力

陳文勝:小農戶興則鄉村興國家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