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有光,又何懼山高路長

當我置身樹叢當中

作者:瑪麗·奧利弗 [美國]

為你讀詩:賈乃亮 | 演員

當我置身樹叢當中,尤其是柳樹還有皂莢樹,山毛櫸,橡樹還有松木,它們透露出欣然的訊號。幾乎可以說,每一天,它們都拯救我。我離希望如此遙遠,心存善意,目光炯炯,從來不匆忙於世反而行得緩慢,時常俯身。在我周遭,樹木晃動著葉子呼喊著:“請靜候片刻吧。”陽光透過枝椏的縫隙傾瀉。

它們又呼喊了起來:“這很容易,”它們說,

“你到訪這個世界也可以

這樣行事,放輕鬆,任由陽光盈滿你,然後閃亮。”

汪天艾 譯註:朗讀者根據朗讀習慣略有改動

- 關於作者 -


瑪麗·奧利弗(Mary Oliver,1935—2019),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13歲開始寫詩。她的詩歌贏得了多項獎項,其中包括國家圖書獎和普利策詩歌獎。主要詩集有《夜晚的旅行者》《燈光的屋宇》等。


心若有光,又何懼山高路長

生命有縫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留言」:年末將至,分享你那隱隱明亮的訊號


你唯一能做的事——

決定去拯救 / 你唯一能拯救的生活。

—— 瑪麗·奧利弗


建築師隈研吾說:“詩意的時刻源於日常。”詩意屬於每一個人,不分職業,只需一顆溫熱而明朗的心。黃昏的晚霞,幽谷裡的星空,疏朗蹁躚的飄雪,枝葉縫隙中的光影……


這與詩人瑪麗·奧利弗的觀點不謀而合,“詩不是事業,更不是一種職業,它就是生活,是幸福本身。”若想逃離乏善可陳的日子,走入詩意的生活,便要學會“行得緩慢,時常俯身”。

心若有光,又何懼山高路長

Jane Newland [英國]

嘗試讓明亮的事物,渙渙然流經我們的肺腑和四肢吧。就算烏雲遮日,也要靜候雲開日出的時刻;哪怕冰雪載途,也要企盼風霜消融的春天。


有時想想,不正是明亮與廕庇的存在,才促成了斑駁的光影;不正是暖陽與風霜的交替,才組成了所謂的氣候。

就像作家韓松落曾寫下的一段文字:

<code>

所以要等,所以要忍,一直要到春天過去,到燦爛平息,到雷霆把他們輕輕放過,到幸福不請自來,才篤定,才坦然,才能在街頭淡淡一笑。春有春的好,春天過去,有過去的好。

/<code>

儘管我們的生活總是艱難叵測,愁思綿長,但在生命的內核裡,總會發出隱隱明亮的訊號,如同一場情緒上的重啟儀式。


“在那些充滿了陽光的長長的下午,我無所事事,也無所懼怕,只因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席慕蓉語)

<code>

你到訪這個世界也可以


這樣行事,放輕鬆,任由陽光


盈滿你,然後閃亮。

/<code>

當你心路不開,置身在一片屬於你的樹叢時,瞬間便知陽光充盈的妙處了。它改變不了萬物,卻讓萬物改變了自身。


在生活面前,有些人低頭走路,有些人眼裡有光,心若有光的人,又何懼山高路長……

撰文 | 肖   堯 校對 | 西格瑪

詩意生活態度

分享赫爾曼·黑塞在《溫泉療養客》裡的一段話:“我還有許多彎路要走,還會失望於許許多多的滿足。一切都要等日後才能顯示它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