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1079 年的 10 月,那是宋神宗元豐二年,冬日凜冽,寒氣迫人。宋仁宗的皇后曹氏重病纏身,時日不多。64 歲的老太太把神宗皇帝叫到床前,說:當年蘇軾兄弟及第,仁宗皇帝大喜,說是為子孫發現了兩個宰相。如今蘇軾寫幾首詩也算罪過,只怕是過分了吧!

因為這一言,蘇軾死裡逃生。

(按:事見畢沅《續資治通鑑》卷七十四年元豐二年十月乙卯日條)

救了蘇軾的這位太皇太后正是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救了蘇軾沒多久後,她就撒手人寰了。她一生無子,但卻有諡號——“慈聖光獻皇后”。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慈聖光獻皇后——曹皇后


看《清平樂》的人一定奇怪為什麼宋仁宗趙禎不是很喜歡曹皇后,明顯他更喜歡張貴妃嘛。這是確實的。曹皇后決沒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那麼好看,甚至可以說相貌平平 。但他的後位一直是很穩固的,並非皇帝說一句不喜歡就可以廢掉皇后的。

(按:張貴妃後追冊溫成皇后。)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清平樂》中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


因為皇后並非是完全以皇帝的好惡作為判斷標準的,有時候,甚至不能由皇帝做主,即便皇帝不喜歡她,即便她無子嗣。曹皇后就是例子。

因為皇后這個位子非常重要。工作也非常重要。

這個需要從皇后的這個職位稱呼來說起。皇后的“後”,並非“後”的簡體字,在古漢字中,“後”是“後”,“後”是“後”,兩不相干。“後”是一個專用於頭銜的字,其實我們都很熟悉,比如“夏後啟”,再比如“后羿射日”。

後啟,也就是叫啟的首領或君主。夏後啟,就是夏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首領。

后羿,名叫“羿”,“後”是頭銜和稱呼,也是部落首領。

只不過上古之時,頭銜的稱呼在前,人名在後而已。

文字發展的過程中,到現代,已經沒有“後”這個頭銜和稱呼了,所以沒必要存在,乾脆“後”和“後”合為一體了。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后羿就叫“后羿”,皇后的“後”也是前後的後。

其實,皇后的“後”,也是頭銜的稱呼。

秦始皇一統六國,群臣擬上帝號稱呼,最初大家提上來的方案是,稱為“泰皇”。因為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為尊貴。泰皇,就是人皇。但是秦始皇——當時還是秦王——不滿意這個稱呼,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按: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制曰:“可。”)

皇帝的稱號定了,那麼皇帝的妻也需要稱號,於是把上古君主首領的稱呼“後”,挪用過來,叫作“皇后”。當然必須是皇帝的正妻——“帝嫡妃曰皇后。”

在中國的古代,夫跟妻是平等的,並非女子沒有地位,所謂的“妻”,就是“齊”,平等、等同的意思,夫妻,就是與夫平齊。沒地位的只是妾之類的女子。至少理論上是如此的。

但天子獨大,皇帝是天之子,沒有人可以與他平齊,只能叫“後”。但即便不能與皇帝平齊,她們的權力也非同小可,因為關乎天下,皇帝不能自作主張。

《清平樂》中的曹皇后就是例子。仁宗皇帝再不喜歡她,也沒辦法。因為這裡面涉及到很多的權力糾葛。皇后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當的,長得好不好看也不是最重要的,端莊賢淑,就足夠啦。曹皇后的出身是“真定曹氏”,那在宋代可是大名鼎鼎的名望氏族。她的祖父曹彬,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大將,開國功臣,馳騁疆場數十年,滅後蜀,滅南唐、伐北漢、攻遼國,樁樁件件都有他,一直做到魯國公。在宋初“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到宋真宗朝,曹家也是貴為將相,顯赫無比。宋仁宗的第一個皇后郭皇后,是劉太后為了聯絡郭氏,極力支持而冊立的。劉太后在世,宋仁宗一點辦法都沒有,劉太后剛過世,宋仁宗就把郭皇后送進了道觀,封為淨妃,別居長寧宮以養。理由是,不生兒子。

但要廢曹皇后卻沒那麼容易。勢力太大。加上曹皇后深通兵法,性格又謙和,皇后做得端端正正,從不惹事生非,想廢她也沒理由。

曹皇后在後宮中,主宰六宮。理論上,後宮女子都是她的臣屬。因為皇后是有官署的,後宮之事,一律由她主管,皇帝最多偏向誰喜歡誰一點,不一定能干涉得了她。即便是平常之家,妻只要強一點,管著家,丈夫也是蠻窩囊的,比如《紅樓夢》裡的王熙鳳,管著一大家子,丈夫賈璉在她面前,很慫。賈府裡,內部事宜,賈政一律不管,王熙鳳也只向王夫人彙報請示。

貴族之妻尚且如此,更別說皇后了。

皇后大部分時候都在管理後宮,比如宮女穢亂後宮,那就得處死。必須按照規矩辦,毫不留情。曹皇后就是這樣做的,她自己的宮女與衛卒有染。這宮女去向張貴妃求情,張貴妃又求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說饒了她吧。

按理說,皇帝開口,一般後宮女子是不會拒絕的。但曹皇后穿戴上皇后服飾,直言:不如此,無法肅清掖庭。

仁宗皇帝就沒辦法了。這是皇后的權力。天子一般干涉不了。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但曹皇后從不仗勢欺人。她跟張貴妃不一樣,張貴妃長得好看,也會伺候人,《宋史》說她“善承迎,勢動中外”。她經常跟宋仁宗為自己的親戚要官。她跟宋仁宗為自己的伯父張堯佐要官,宋仁宗耳根子軟,就答應了,沒想到包拯反對,帶著幾個人跟宋仁宗辯論,唾沫星子都飛到宋仁宗臉上了。宋仁宗只能抱怨張貴妃”你就知道要宣徽使,你不知道御史是包拯嗎?"

曹皇后卻很端正,絕不為自己的家人謀福利,她的處事方式是,謹慎、寬容。對後宮嬪妃是循循善誘的教化,絕不會呵斥。有一處戲,叫《打鑾駕》,寫的是包拯把借了皇后儀仗出來招搖的張貴妃的鑾駕給砸了。

戲曲略微誇張,但借鑾駕的事情,確實存在,《宋史》中就有張貴妃僭越跟曹皇后借鑾駕的事情,但曹皇后也沒生氣,一口答應了。宋仁宗反倒覺得不對,批評了張貴妃。

(按:事見《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

曹皇后的日常工作,基本上就是處理這些爭風吃醋搶風頭的事情。後宮裡也無事可幹。後宮顯貴,只能博皇上的歡心,打壓其他人。群雌粥粥,都是敢於挑戰的。但這不是沙場廝殺,沒有衝鋒陷陣的大場面,都是些表面功夫,背裡使壞。皇后沒點手段,確實會被陷進去。

冊立皇后,本來就是一件大事,要昭告天下,然後才能母儀天下。冊立皇后事件,是可以進史書的,嬪妃就沒這個待遇了。——曹皇后就在史書中,《宋史·仁宗紀二》:“﹝景祐元年﹞十一月己丑,冊立曹氏為皇后。”風頭上 ,皇后可以比得上皇帝。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清乾隆帝之孝賢純皇后朝服畫像,皇后也是有朝服的。


其後是與皇帝出同車、入同座。重要節日,比如元旦的時候,皇帝生日的時候、自己生日的時候,別說後宮了,就算是百官,也要朝拜皇后的。

一個王朝運行的過程中,皇后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皇帝外事,外事五權,宮外的地、物、外交、刑、經濟等,都是皇帝管。宮內的皇后,內事五枚。枚,就是監督、執行王權的那種尺子。但這個基本上都屬於財權的範圍,有梅花標識,王族中,都是母系執掌,“母儀天下、艸盛上出”,就是這個意思。它是用來協助天子的。五枚,也不是五種東西,因為梅花就是五朵花瓣嘛,所以這個令牌,就叫五枚。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五枚令仿


舉個例子就很理解了,如果把《紅樓夢》中的賈府看成一座皇宮,王夫人、王熙鳳,就是執掌五枚的人。她們管著那裡面所有人的吃穿用度的開銷。賈府裡誰拿多少月份銀子,誰穿什麼綢緞錦繡,這一切都從王熙鳳那裡來。

皇宮裡的這一切,都有皇后做主。處理這些事情,是皇后每日必做的。

其他的大事件,皇后也要參與,而且必不可少。比如祭祀,皇后是與皇帝平齊的地位,必須到場。籍田、先蠶、親桑等事情,也需要皇后主持。

歷史上,很多皇后也參與政治。但因為造成了很大的禍亂,所以後世非常忌諱,到了清代,明令“後宮不得干政”。但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康熙帝登基年幼,太皇太后還是得出來干預政事,否則無法運作。

皇后參與政事,本來就會出問題。除非非常瞭解外事運行的天才,比如呂后、武則天之類,一般的皇后,對外事不懂,干預起來當然出問題。

外面的事情,可不像宮裡勾心鬥角那麼簡單,那是腥風血雨、權力角逐。

中國歷史上,後宮權力蓋過皇帝的主子,基本都是很早就能參與政事的。比如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她是從劉邦起家的時候就陪著劉邦打天下的。劉邦四處征戰,她就管理後勤,平衡人事。還被項羽俘虜過。

這是很好的鍛鍊,漢的外事,沒有她不懂的,漢的功臣將相,沒有她不熟悉的。漢初定的時候,劉邦幾乎都是常年在外平定叛亂,內部管事的,主要靠呂后。即便是韓信這類人,也死在了她手裡,可見手段的厲害。司馬遷寫《史記》,在帝王本紀中,都不得不為她立傳,寫《呂后本紀》,這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呂后畫像


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14 歲就嫁給了隋文帝楊堅,隨的開創,都是她陪著楊堅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通曉經史,所以參預朝政沒一點問題,當時人把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並稱“二聖”。

至於武則天這種難得一見的政治天才,很多東西,一學就會,一看就懂,參預政事,更加駕輕就熟。她在唐高宗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預聞政事,批摺子、判人事、定生死。

武則天是唯一個家族勢力並不強大,全靠天才而成的皇后。呂后和獨孤皇后,其家族勢力,本就強大。

但這種參與政事,往往造成禍患。尤其呂后,影響太大。因為皇后主政,要用人,只能用自己的親戚,別人未必能用,這就導致外戚坐大,禍亂立生。

所以像北魏這種朝代,乾脆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從根上斷絕。一旦新皇登基,皇后晉升為太后,那就得處死太后。免得干預朝政。北魏是鮮卑族的政權,做法難免殘忍一點。

曹皇后能救蘇軾,說明她本來就預聞朝政的。曹皇后本來就是將門之女,懂一些兵法、軍事、政治事宜。宋仁宗慶曆八年的時候,有人作亂。曹皇后當機立斷,不許仁宗皇帝出去。關閉殿門,發號施令,調兵入宮平亂。當時太監回報說是有人在打小宮女,不是作亂。曹皇后判斷非常準確,認為絕對是作亂,並且預判亂兵會火攻,所以早先安排,預備滅火,同時鼓勵護駕的人拼命向前,她減掉他們頭髮,說“明日論功行賞,以發為證”。於是護駕者一鼓作氣,把宋仁宗保下了。

當然,宋仁宗不領情。說這是曹皇后陰謀,要廢曹皇后。大臣們一起反對。宋仁宗也沒辦法。其實他是想冊封張貴妃為皇后。

但曹皇后很少直接干預外事,仁宗皇帝在的時候,肯定不會,並且勒令自己的家人親戚,不許要官。仁宗皇帝去世之後,曹皇后升為太皇太后,有些事情她就要說一說。比如王安石變法,蘇軾烏臺詩案事件,她都出過面。神宗皇帝也只能給面子。但很有分寸。

大體上,皇后的工作,也就這些事情。其實除了雞毛蒜皮的事情,真正的大事也不是很多。做皇后的,都明白“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馳”的道理,所以有為的皇后,都能嚴於律己,做得很有分寸。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宋代皇后鳳冠“王母隊”的鳳冠,在一頂“冠”上,各種人物,是王母蟠桃會故事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清平樂》中皇后冠,可見非常能花時間做頭髮的


其餘的時間,皇后們就在宮中晏飲打扮了。尤其宋代的後宮女子,特能打扮自己,一定鳳冠,跟做得跟演戲一樣的精巧而又複雜,上面有很多人物故事,比如王母蟠桃盛宴的故事。她們的雲髻,甚至可以高達三尺,做這種“髮型”,花費的時間可不短。大約皇后們在後宮中的時間,大部分被這種事情打發了。

皇后權力再大,也是依附於皇帝的。這大概也是那時女子無法掙脫的命運,即便是皇后,她的日常生活也包括看皇帝的臉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