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 首块合作飞地启用

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 首块合作飞地启用
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 首块合作飞地启用

记者 严瑾 薛智谊

宁波和舟山,一衣带水,声息相通。昨天上午,作为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正式启用,这也意味着两地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据悉,甬舟两地首块合作飞地,位于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域的浙江创新中心。首批舟山优质人才项目正在加紧对接入驻。

甬舟两地“双向发力”

海洋经济、生物制药、绿色石化等领域,也能为宁波经济的转型带来优势互补。

服务浙江,融入长三角

“以‘飞地’模式来到宁波,给我们公司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浙江佳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品才言谈中对未来满怀期待。佳禾竹业总部位于丽水,是首批先期入驻甬江人才创新中心“飞地园”的4家企业之一。

何品才说,他选择甬江人才创新中心,看中的,除了宁波吸引企业的良好政策外,还有宁波的产业优势和在此基础上长年积累的科研优势。“我们到宁波后,公司的研发团队可以很方便地向宁波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取经,甚至双方合作开发。”他说,目前佳禾竹业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专家正在围绕如何从竹制品的生产废物、废液中提取相关成分等课题进行科研攻关。

牵手宁波的科研院所“插翅高飞”,同样是浙江奋飞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士省的心愿。

奋飞橡塑总部位于台州三门,生产传送带等橡胶制品。郑士省说,下一步,公司将开发石墨烯、纳米橡塑传送带等新产品,这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支撑。“这次把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甬江人才创新中心,有利于我们引进人才,抢抓到更多的机遇。”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全面实施之年,也是甬舟一体化深度推进之年。当更多来自宁波、舟山乃至长三角各地的人才创新力量聚沙成塔,我们也将在东部新城甬江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地带,看到迎接未来、迈向世界的舞台。

今年4月,在2020年宁波人才日拉开帷幕之际,作为甬舟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宁波与舟山之间的“人才工作一体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宁波市委组织部、舟山市委组织部的共同推进下,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并落地于浙江创新中心。

根据协议,浙江创新中心将在其一期先导区——甬江人才创新中心的1号楼,开辟专门物理空间,作为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推动宁波市与舟山市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上的有机对接,为两地科技创新的人才交流、项目孵化营造良好的生态圈。

早在2019年8月,《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支持舟山市在宁波市设立飞地孵化器、托管型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跨区域创新资源交流平台和长三角区域引领性科技创新策源地”,并积极推动甬江科创大走廊向舟山延伸。

甬江人才创新中心总经理章钊认为,搭建这一飞地,是为了让宁波与舟山两地的人才科创交流,达成“双向发力”的良性循环,并通过这一物理空间将优质项目推广至全省、全国乃至全球:

“有了这个运营载体,舟山的创业创新可以‘嫁接’宁波的优质资源;而宁波也可以‘借力’舟山的特色产业,为项目做后续配套。这既能成为展示舟山优质项目的窗口和平台,也能发挥宁波作为中心城区的吸引力,促进人才、科技、资本的集聚。”

比如,宁波正在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方面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而舟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