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孩子多一点呢?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

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那么不知不觉。照着那中午温暖的阳光,人们会想,应该还是晚秋吧。而冬晨,却如冬夜一样冷。在这时候,冬日的气息似乎能酝酿得更浓些。


清早时候,太阳也因为季节的关系迟迟不肯露脸,好像是大冷天带给人的睡意传到了它那里。于是只能看见一弯边缘透出点暗色的月牙高挂天空。阳光的强度不能掩饰它的美丽,而它那淡如水的光也没有阳光普照的效果。我漫步在这样的清晨,偶然看到树上有一个鸟窝,突然想到,这样露天的窝鸟宝宝是如何成长的,是不是和人类一样,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了。为它们风雨它们来档,抗严寒,好的先给孩子,温暖都给孩子,它们也会冷,但为了孩子即便是风雨也不退缩,即使是动物也有这样的护犊之心,大自然的父母之爱都是一样的,无私而温暖。


是孩子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孩子多一点呢?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

父母之爱


如果要问你,是你爱孩子多一点,还是孩子爱你更多一点呢?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说:当然是我爱孩子更多。

但是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却让我对这个想法产生了动摇:7岁的男娃被亲妈家暴,却仍然想念妈妈?

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了,他和妈妈相依为命,而妈妈动辄对他拳脚相加,打得很重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当妈妈被警方带走时,还替妈妈说话,说妈妈不是故意的,哪怕妈妈打我,我也愿意,要不然我就没有妈妈了。

这话听起来,让人心疼极了,这孩子是有多爱自己的妈妈。

是孩子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孩子多一点呢?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

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生下的那个人


孩子没有自己的情绪的吗?有。因为太心疼妈妈,所以主动放弃了做自己。因为太爱妈妈,所以会牺牲自己,完全按照妈妈的意愿去活着。

因为太怕失去妈妈的认可和关注,所以那一刻不敢懈怠地去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正确与优秀

为何孩子这般维护自己的狠毒的母亲,因为没有选择,己麻林了对痛的感觉,杀掉了 自己的愤怒,杀掉了自己的一部分,只为了保住妈妈的爱。

有位知名的家庭治疗师曾经说过“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懂父母心思的人,所有的孩子,从幼年开始,细细地读父母这本书,然后用其一生的时候去做他认为对父母最有意义的事。

有的孩子读出了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就主动熄灭掉自己的欲求,努力完成父母的意志。

有的孩子读出了父母对自己的失望,就用一直专心酝酿失败。

有的孩子读出了父母对自己的依赖,就用一生走不出父母的视线。

然而,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哪怕用尽全力也无法博得大人的满意。


是孩子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孩子多一点呢?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

说爱你很容易,如何去爱你,是为人父母一辈子的功课


还记得那个10岁的江苏女孩吗?

她在自己的遗书里写着:

“……拜拜了,再见了。还有给你们(父母)不(再)添乱,你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

最扎心的就是这“添乱”二字。这种悲剧反复在发生。

每次这些自杀的孩子遗书一公布,我们都会发现,那些稚嫩的文字竟然满是温暖和体贴,只是同时还充满了无力感。他们往往会跟自己的父母说,对不起。

这些孩子在用死“说”什么?他们其实在说:爸爸妈妈,我无法满足你们的要求,为了不让你们失望,为了不继续给你添堵,我只好选择让自己彻底消失不见。爸爸妈妈,我能为你们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是孩子爱你多一点?还是你爱孩子多一点呢?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


请不要利用孩子的忠诚、伤害孩子的自我发展?怎样才能够养出一个更健康的孩子?请允许孩子做他们自己。

知名心理学作家武志红说,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背叛父母两次。

第一次是在孩子1岁半前后,他们进入人生的第一次所谓叛逆期。他们显得越来越不听话。这是好事,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

第二次是孩子进入十岁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这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整合期。

此时孩子们会显得如同刺猬,难相处,难沟通,听不进父母的话。但,这也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成长,在依据自己的心意和节奏长大。

每一次叛逆期,从本质上讲,就是孩子在很努力地去做自己。

所以,请尽可能爱和接纳孩子,同时允许孩子有各种情绪,允许他对我们说“不”。

让他可以放心表达悲伤、失望,以及对帮助的需要,却不用担心会使他的父母产生不安。

当受到威胁,允许他感到害怕。

当愿望没有实现,允许他表达愤怒。

假如一个孩子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够把它表达出来,这样的孩子,一定能够活出真正鲜活、生动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