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劲旅,竟能靠它一战定国?

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后,挥师南下攻克长安,逼隋恭帝禅让,建立唐朝。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天下并未安定,当时唐朝只是众多政权中实力较强的一个,根基尚不稳固。但是李世民却凭借一支军队一战定国,彻底巩固了唐朝,后期更是助唐朝一举灭掉北方突厥。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劲旅,竟能靠它一战定国?

这支军队就是——玄甲军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资治通鉴》

玄甲军的起源

在古代,骑兵是军队中非常重要的作战力量,相比于移动缓慢,布阵繁琐的步兵,骑兵以其高机动性,强冲击力的特点,总能在短时间内冲垮敌方队形,一锤定音。

《资治通鉴》里写到,秦王李世民精选了一千多名骑兵,都穿着黑衣铁甲。可见,玄甲军就是一支精锐重骑兵。

当然这里的重骑兵,跟我们传统印象里那种人和马都披着鳞甲的骑兵形象还是有所区别。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骑兵多是以轻骑兵的形式出现,像西汉时的大规模长距离骑兵集团军作战,如果是重装骑兵,马早就累死了。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中原大地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游牧民族也纷纷南下占据北方地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小政权。这些小政权交错在一起,互相攻击。骑兵的装备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逐渐出现了具装骑兵,不仅是人,连战马都披上铠甲,全副武装,高防御高攻击力。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劲旅,竟能靠它一战定国?

南北朝时期的具装骑兵

到了隋末唐初,为保持骑兵的机动灵活性,唐军的部分骑兵抛弃了具装骑兵的装扮,马不披甲,而骑士也以明光铠代替了两裆铠,更轻,保护范围更广。特别是当时李渊长期处于对突厥作战的第一线,不断吸收突厥骑兵的优点,组建了一只与其相仿的骑兵队伍。这应该就是玄甲军的雏形。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劲旅,竟能靠它一战定国?

渊选善骑射者二千人,使之饮食舍止一如突厥,或与突厥遇,则伺便击之,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资治通鉴》

因此,玄甲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装骑兵,也不是单纯的轻骑兵,而是居于两者之间,既能发挥迂回包抄,远程奔袭的机动性,又能发挥正面冲锋,击溃防线的高战力的改进型重骑兵。

玄甲军的战力

既然玄甲军的士兵都是优中选优出来的精英,那他的装备自然也是最精良的。除了铠甲武器之外,马对于骑兵尤为重要。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就开始和突厥人做生意,购买他们的优良战马,补充自己的骑兵队伍。

同时还吸收了部分突厥骑兵队伍和将领,强化骑兵训练,最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作战力量,那玄甲军战力如何呢?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劲旅,竟能靠它一战定国?

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资治通鉴》

寥寥数语,我们可以发现。玄甲军跟随主将李世民东讨西伐,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战场上,无往不克,扭转战局,其战力之强,可见一斑。

定国之战

说到这定国之战,当时两大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迫于李唐的压力,联手抗唐。窦建德更是在王世充发出求救信号之后,亲率大军十多万驰援王世充,并最终与唐朝军队对峙在虎牢关。唐朝军队和王世充军队在洛阳城鏖战已久,虽然王世充无法打破唐军的围困,可唐军也已兵马疲倦,当得知窦建德的十几万夏军过来救援时,不少将领都建议避其锋芒,先撤退在观其变。

可是李世民不同意,在保持对洛阳的围城之势同时,他亲率3500名精锐支援虎牢关,而这3500名精锐就是

黑压压的玄甲军!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劲旅,竟能靠它一战定国?

3500名骑兵对阵十几万军队,别说窦建德,换作其它任何人都不会把这3500人马放在眼里。然而战局却出乎意料,在李世民的指挥之下,3500名玄甲军将十几万的夏军冲得七零八落,俘敌五万,窦建德亦被捆至长安。而据守洛阳的王世充听闻窦建德战败被俘,直接崩溃了,开城投降。此一战,直接灭掉了最大的两个势力,整个华北被平定。

这一战之后,唐朝才算真正立国。

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玄甲军也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拱卫皇宫,一部分继续征战天下。可见,玄甲军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