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到陝北插隊落戶時嫁給了當地農民,她說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秦小榕是我文友秦小剛的二姐,她是六八屆初中畢業生,六九年到陝北插隊落戶的北京知青,現在生活在陝西西安。秦小剛每次說起他二姐到陝北插隊落戶的事情,他的眼睛裡總會充滿淚水。

秦小剛家是北京豐臺區的,他的父親退休前是一位小學教師,他母親是居委會主任。秦小剛姊妹仨,他最小,上面有兩個姐。當時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秦小剛大姐和二姐都到農村插隊落戶了,他大姐去了黑龍江的北大荒,二姐去了陝北。


北京知青到陝北插隊落戶時嫁給了當地農民,她說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那是一九六九年四月九日上午,十三歲的秦小剛和父母一起幫他二姐拎著大包小包送到了火車站,把他二姐秦小榕送上了火車。在依依惜別的囑託和哽咽聲中,眼看著駛向陝西的列車緩緩啟動,看著他十六歲的二姐離開了北京,離開了爹孃,離開了親人。隨著汽笛一聲長鳴,秦小剛放聲大哭。送大姐去北大荒時他沒哭,送二姐時他哭了,哭得很傷心。

那天晚上,秦小剛夜裡哭醒了,他的爸爸媽媽也是一夜未眠,一家人哭成了一團。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總算等來了他二姐的來信,知道了他二姐平安到達陝北的廟溝大隊,她和三男三女共七名北京知青分在第一生產小隊,秦小剛和他父母懸著的心才算落地了。

一九六九年五月中旬,秦小剛的父母又收到了秦小榕的第二封來信,她說她們插隊落戶的地方離黃河不遠,那裡的條件還算可以,四個女知青住一孔窯洞,她們有國庫供應糧,生活條件比當地老鄉要好一些。幹農活也不是太累,隊長和老鄉們都很照顧她們,不讓她們幹太重的農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時常收到二姐報平安的書信,秦小剛說他父母和他也就慢慢平靜下來了,不像二姐剛走那會那樣掛念她了。他大姐在北大荒兵團,生活居住條件相對較好,有食堂有宿舍,再加上大姐大兩歲,秦小剛說他父母對大姐倒不是太牽掛。

轉眼間就到了一九七二年的春節,秦小剛的大姐從北大荒回來過春節了,她們兵團給了她二十天的探親假。秦小榕原本說等秋後生產隊分了紅利,春節也回來過年,可臨近春節,家裡突然收到了秦小榕的來信,她說今年不回來過年了,爭取明年回來。冷不丁收到二女兒不回家過春節的信,秦小剛的母親哭了,她想女兒呀,她好想一家人在一起過個團圓年啊。

後來才知道,秦小榕在陝北的日子也不那麼好過,她給生產隊放羊,一個勞動工只合一毛二分錢,秋後一決算,扣除分口糧的工分,每個女知青只分了幾塊錢的紅利。男知青分的紅利多一點,一人十幾塊錢。就這點錢,咋好意思回家過年啊?在陝北插隊落戶好幾年,一分錢都沒給過家裡,咋好意思再跟父母要錢買車票。

一九七三年的春天,和秦小榕一起插隊落戶的女知青有一人通過招工回到了北京,有一人被縣裡招聘為幹部離開了廟溝大隊,廟溝大隊一生產小隊就秦小榕和一個叫李冬梅的女知青了。到了秋天,李冬梅被推薦上大學離開了廟溝大隊,那一孔土窯裡就秦小榕一個人了。一個人生活在一孔土窯裡有多孤單有多寂寞,沒有親身經歷者是難以體會的,再加上想念父母,想念家鄉,秦小榕病倒了。


北京知青到陝北插隊落戶時嫁給了當地農民,她說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知青油畫作品圖片,來自網絡


生病的日子裡,一隊隊長王家勝和他婆姨給了秦小榕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給她煮熱湯麵,給她吃煮雞蛋,還給她烙白麵餅。王隊長的兒子王大柱和他女兒王小妮也經常到秦小榕的土窯裡來陪她說話,王小妮還搬到了秦小榕的土窯裡來給秦小榕作伴。對於王隊長一家的關照,秦小榕非常感動,她說一輩子也忘不了王隊長一家的恩情。

一九七三年臘月二十三日是小年,王小妮早早就把秦小榕叫到了她家,王隊長的婆姨提前就準備了好吃的,就算家裡再窮,過小年了,也要像樣地吃一頓飯呀。

吃飯的時候,王小妮看了看她哥,又看了看秦小榕,笑著說:“小榕姐,我看你和我哥還挺般配的,乾脆你就給我做嫂子吧,我們一家人都挺喜歡你的。”

聽了王小妮的話,秦小榕的臉紅到了脖子根,她低下頭來,沒答應也沒拒絕,也不敢再抬頭看別人。

說句實話,在那樣的情況下,孤獨寂寞的秦小榕返城無望,她也有了嫁個男人找個依靠的想法。當秦小榕把自己的想法寫信告訴父母后,她的父母堅決反對她嫁給農民,還說正想辦法讓她儘早回城。

一九七四年秋後,秦小榕的父母終於為她弄到了一個回城養病的指標,當她父母帶著相關手續來到廟溝大隊時,秦小榕已經嫁給了王大柱,懷孕都三個月了。看看陝北的生活狀況,再看看女兒又黑又瘦憔悴的面容,秦小榕的母親抱著女兒傷心痛哭。秦小榕的父母非常想把女兒帶回北京,可秦小榕說她已經習慣了陝北的生活,她也離不開王隊長一家人了,她更不能傷害了勤勞善良的王大柱。王大柱也一再對秦小榕的父母發誓:一輩子會對秦小榕好,自己就算當牛做馬,也不會讓自己的婆姨受苦。

在陝北待了三天,秦小榕的父母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留給了女兒,他們只留下了回京的車票錢,秦小榕的父親還把自己那塊心愛的手錶留給了女兒。回到北京後,秦小榕的父母為女兒置辦了表裡全新的鋪蓋,還買了幾件衣服,通過郵局寄到了廟溝大隊。每當想起家在陝北農村的二女兒,秦小榕的父母都會心疼地流淚。

之後的日子裡,秦小榕的大姐也時常給妹妹寄錢寄物。秦小剛參加工作後,幾乎每個月都給她二姐寄錢,哪怕十塊二十塊。直到自己結婚後,秦小剛也時常接濟生活在陝北的二姐。因為二姐家有兩個孩子,她家的日子確實苦。

一九九四年秋天,秦小榕家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考上了大學,她家兒子考上了西安交大,她家女兒考上了陝西師範大學。秦小榕說就算自己再苦,也要供兩個娃娃讀書,自己吃苦了,不能再讓娃娃受苦。兩個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基本都是她父母和姐姐、弟弟資助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陝北農村的經濟狀況確實不好,靠種地供兩個孩子上大學,真的是太難了。

目前,秦小榕的兩個孩子都在西安工作和生活,這兩個孩子都很有出息,生活的也很好。秦小榕夫婦倆多年前就搬到了西安,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了一起。他們的兒子兒媳和閨女女婿都特別孝順,秦小榕的兒子常說:爸爸媽媽年輕時吃了很多苦,以後我不會再讓他們受苦的。


北京知青到陝北插隊落戶時嫁給了當地農民,她說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說起當年的決定,秦小榕說她不後悔,雖然吃了很多苦,但她找了一個疼愛她的男人。雖然自己受苦了,但她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也對廟溝重視教育起到了帶動作用。廟溝村是全縣大學生最多的村子,村裡人都說這是秦小榕的功勞。廟溝小學牆壁上“知識改變命運”的字跡至今還依稀可辨,那是當年秦小榕當民辦教師時用石灰水寫下的。

貧窮和苦難已成為了過去,陝北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裡的鄉親們都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可每當說起二姐在陝北插隊落戶遭受的苦難,秦小剛心裡就很難受。

作者:草根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