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疫情餘波未退,又值換季,逛商場的人多了起來,不少商鋪都推出力度堪比雙十一的打折活動,其中,服飾品類的折扣最為誘人。為了刺激買買買,有商家打出了2折的優惠,有的時尚品牌幾乎全店商品打折,平時價格硬氣的品牌也放低了身價。

在海外,疫情焦灼之下,一些服裝品牌門店宣佈暫時關閉。3月中下旬,服裝品牌Levi’s、優衣庫、H&M、Zara在歐美地區的門店先後宣佈暫時關閉。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服裝業是新冠疫情重創的行業之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2月份服裝鞋帽品類零售總額同比減少30.9%。考慮到春節期間,人們普遍有添置新衣的習慣,所以消費降低的主要原因,只能在於疫情。

事實上,疫情不只是影響買買買,對整個服裝產業鏈同樣是一場災難,落在了鏈條上的老闆和工人頭上。廣東、浙江、福建等服飾商貿聚集地更是首當其衝。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疫情的蝴蝶效應

寶花是福建一民營針織廠的樣版工,廠裡的成衣最終出口到歐美和日本。據她介紹,2月11日,工廠復工後第一個月,訂單和貨源基本充足,工人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後。

最近加班稍微少了,清明節,廠裡給他們放了兩天假,比往年多一天。

同樣在減少的還有工資。寶花告訴南風窗,她的工資包含計件工資、獎金、停工待料費、打卡費和加班補貼。停工待料費由原先的24元/天降至12元/天,打卡費從1.5元/小時降到了1元/小時,加班補貼從2.5元/小時下調到1.5元/小時。光這三項變動,工資就能比以前少小几百。而在縣城,女工們的月工資通常在3000元上下。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關稅上漲,廠裡的訂單從去年就開始減少,加上這幾年人力成本上升,廠裡的效益持續低迷。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3月11日,一服裝廠內,工人在加工服裝產品

“廠裡原來的經理都不幹跑越南去了。”寶花說。廠裡陸陸續續在裁員,今年先後有20幾個後勤員工被裁,是這兩年最集中的一次。

廣州的康樂村是個住著眾多廣漂族的城中村,聚集了數千家生產成衣的作坊。3月,這裡的製衣作坊陸續復產,一眾商戶拿著小黑板在街邊招工、尋客戶。

石女士在這裡經營了一家小作坊,廠裡有10個工人,據她的經驗,2月~5月是旺季,但今年以來的訂單數量減少了不止一半。復工10天以來,她一直處於“前兩天缺人,這兩天缺單子”的處境。

東莞一家外貿時裝企業則發佈公告,被迫停工停產,稱受國外疫情影響,新訂單不見增加,原生產訂單被客戶要求取消或暫停。停產之後,員工只能領到基本生活費,不得不陷入半失業狀態。

同樣訂單出岔子的企業不在少數。疫情是不可抗力,取消、推遲訂單也能夠理解,但已到廠的原料、多變的航線、上漲的運費、被退回的貨物……背後的成本和風險依然壓倒了一些中小企業。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廣州康樂村

在鞋城晉江建廠的發成,原先替耐克、阿迪達斯、安踏、特步等品牌製作商標零部件,3~5月,他本該配合企業緊張籌備定於4月舉行的廣交會,後者被譽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國際貿易展會,可如今,他接觸的外貿服飾工廠都比較清閒。

運動服飾被視為服裝行業的“避風港”,但原定於今年7月舉行的2020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以及可以預見的諸多體育賽事都將受到影響,連龍頭企業的避風港也不能倖免。

需求少了,衣服賣不出去,為減少積壓庫存,投入生產線的新訂單也就少了。疫情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將影響從買買買一端傳導到生產線一端。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2月份,出口商品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9%,紡織品、服裝、鞋靴等品類的出口減少幅度均超過18%,千萬家服裝企業身處其中。

據國家統計局,2月份,全國失業率較上月有所上升,達到了6.2%。(按2018年勞動人口數量計算,約5千萬,相當於2個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去年2月,這個數字是5.3%,2019年全年的失業率達3.6%。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牽一髮動全身,從老闆到員工,大家的腰包都緊巴了。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轉型式自救

裁員、降薪、停產歇業,這是服裝企業自救的初始三板斧。出口走不通,轉內銷;線下賣不動,轉電商;訂單告罄,轉產做口罩防護服;這是疫情全球大流行當前,服裝企業極可能採用的自救選擇。

江浙一帶是復工大潮的先行者。2月9日,復工的號角吹響,10天后,開往浙江的復工專列就發往多地接回工人,趕製亟待交付的訂單,其中不乏海外客戶。疫情當下,海外市場也自顧不暇。

出海受阻轉內銷,是一個不錯的思路,但尋找新的買手並不容易。

人們對服飾的報復性消費還未見顯露,國內市場的胃口就那麼大,很難消化突然增加的外貿商品。在服裝越來越快銷的情況下,尋找對接渠道的時間所剩無幾。

疫情期間,封城、居家防護、線下門店不開張,帶火了“宅經濟”,足不出戶,雲上消費,電商和直播也成為服裝老闆們危機中抓住的稻草。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一位主播在淘寶進行直播試穿

廣州番禺南村鎮聚集著眾多服裝工廠,疫情導致門店無法營業,數萬件常規備貨積壓,資金回籠困難。2月中下旬,30多名服裝廠長抱團,開啟電商直播來賣貨,20天建成一個直播基地。

戈諾伊服飾有限公司是自救團的一員,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Jarry稱,因為疫情,線下渠道暫時走不通,做直播是公司的頭一次嘗試,也是被逼自救找到的一種方式。他們用兩天時間,把工廠展區改造成直播間。

“效果挺好,有點出乎意料。和去年同期相比,雖然今年少了線下門店,但銷量還有提升,大概在10%。”Jarry告訴南風窗,一起直播抱團的其他工廠也嚐到了甜頭。

淘寶直播數據顯示,2月份,首次直播的商家相比1月增加7倍,包括浙江義烏批發市場在內的多數傳統產業都成為直播的合作對象。

服裝訂單銳減已難以力挽狂瀾,但醫療用品行業異軍突起,需求強勁,敏銳的老闆嗅到了機會,開始“不務正業”地做口罩、產防護服,一些服裝企業也爭相轉產入局。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3月21日,在新疆輝尚衣局服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作人員趕製口罩

“大廠自己投產做口罩,小廠合夥產口罩,買來口罩機,找政府審批,成品檢驗之後,政府徵收走一部分,剩下的自己賣。”發成說,近來他接到了為口罩印製商標的訂單,他們中就有服裝廠轉產過來的。

據他了解,現在N95口罩仍然很稀缺,多數基本都是出口單,國外的客戶不太接受醫用外科口罩和普通防護口罩。

小閔在浙江湖州一家服裝企業做財務,正式復工前,這家工廠就已經投產口罩和防護服。服裝訂單大量取消,直接減少了她財務方面的工作量,去車間幫忙生產口罩,成了她的臨時新工作。

除了無紡布、熔噴布漲價,要想買到原料還得靠“搶”。小閔記得,搶手時,供應商門前排起了一個車隊,付定金已經不能保證供貨了,得付全款下單。

據工信部,截至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從公開報道看,目前速度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來自廣州一家企業,聲稱一分鐘能產1000片(非N95)。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中小企業做前鋒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小企業是不可或缺的馬車伕。2018年,國務院會議上,劉鶴這樣總結中小企業的特徵:

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換算成具體的數字,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共1807萬家,吸納就業人員23300.4萬人,相當於10個上海市的人口。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標準(部分行業)(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統計微訊)

2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了對1435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研,其中一項數據顯示,17.03%的企業,賬上現金餘額可以維持3個月,能維持6個月及以上的只有9.27%。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這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判斷。

“對中小企業服裝行業來說,面對海外訂單萎縮的態勢,第二個季度估計也不會有好轉的跡象。”接受南風窗採訪時,珠江學者、廣東省粵商研究會會長申明浩判斷道。

面對現金流的壓力,中央和地方也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和金融扶持,比如財政貼息、貸款、稅費減免、免徵社保等。一些大型企業也減免了商戶租金,以緩衝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的衝擊和壓力。

在金融貸款方面,廣東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周林生認為,可以動員銀行從寬從松發放貸款,比如依靠訂單、經營記錄等等,採用滴水灌溉的方式,貼緊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中小企業實行小筆多貸。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3月2日,青島一家服裝轉產企業在生產防護口罩

服裝廠臨時轉產防疫物資,一方面是企業的眼光和正常選擇,但從長遠來看,更需要思慮的,是疫情過後大概率會出現的口罩產能過剩。

雖然國內疫情已經進入下半場,國外疫情卻仍在上半場掙扎,海外需求和出口仍有機會。但對中小企業來說,防疫物資的質量標準和認證仍是不小的門檻,適應的成本不可小覷

3月31日,三部門發佈公告,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5類產品必須取得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相關資質,符合進口國(地區)質量標準要求。

4月3日,寧波海關暫扣39萬個出口至美國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因其醫療器械註冊證生產企業信息與貨物合格證生產企業信息不符。

4月10日,海關總署發佈公告,將對醫用口罩等11類物品實施出口商品檢驗。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4月10日,海關總署發佈公告2020年第53號

轉變適應更靈活是中小企業的優勢,但長期行為,還是應該在主業經營尋求轉型和突破。

“最根本的還是需要服裝企業開源節流,轉變生產模式和銷售渠道,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快速清空庫存,保存和儲備更多的現金度過疫情帶來的衝擊,採取謹慎策略來降低成本。”申明浩說。

“我一直都很強調企業要練內功,平時很少有這種時間,比如完善考核、激勵和約束機制、做好質量檢測、加強技能培訓等等。”周林生認為,疫情期間可以成為企業自我調整和升級的時機。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產業優勢還在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9以來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增速放緩,擴張減弱、貿易壁壘不斷上升”評估全球經濟發展。

大背景下,服裝產業也不能倖免。

服飾是時尚行業的重要一環,作為輕工業的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的服飾製造產業多位於產業價值鏈的低端。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東南亞成為廉價勞動力的新大陸,逐漸擠壓國內的服裝生產,疊加中美貿易摩擦中的關稅加碼,價格競爭力有所減弱。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多年,實際上是在全球產業價值鏈垂直分工中,得到了巨大的商業機會。但現在,美國喊出去全球化的口號,包括歐洲也提出再工業化,各國都在進行產業迴流,在更集中的空間中佈局產業鏈,全球化程度也沒有進一步深化。”申明浩對南風窗分析道,“但是,從跨國公司產業投資的成本和收益來考慮,中國的全產業鏈配套在全球,都是找不到第二家的,綜合的生產成本還是最有競爭優勢的。”

今年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春季廣交會)將於6月中下旬舉辦,比原定日期推遲兩月,且將首次在網上舉行,將為參展企業設立10×24小時網上直播間,客商在線下單。

裁員降薪、停工轉產,服裝行業的轉型式自救


6月,全球的需求恐怕仍然很難從疫情中完全恢復元氣,但網上廣交會的嘗試仍可看做是一場預演和適應,為市場重生之後的常態化雲交易做準備。

疫情不會終結全球化,但會改變全球化,可以樂觀預見的是,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奮鬥者有足夠的韌性適應新變化,創造新優勢。

優勝劣汰被視為是市場的自然法則,殘酷得近乎沒有無情,但疫情讓我們進一步反思,或者說提供了另一個思路:產業集聚和鏈條化,或許比轉移低端產業、升級高附加值產業更有韌勁,更不容易被取代。

不過,經濟和產業的韌性並不一定和全球化相矛盾,如果一國有能力在短時間內重組製造業以應對突發危機,就不必以犧牲全球化,提高生產成本作為代價。全球供應鏈總是比一國的自給自足更堅韌,且更划算。

這個道理早已寫在先人的典籍:一箭易折,十箭難斷;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產業如此,一國如此,全球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