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第28期作者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藝術家:王廣義

1957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

198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藝術家王廣義展覽工作現場


2010

溫度

20 年前我曾做過一件與溫度計有關的作品,叫《中國與美國溫度的比較》,所以今天又做了這件作品《溫度》。我想,如果這件作品在不同國家展覽的話,會呈現不同的溫度變化。這種溫度的變化具有“客觀的實證性”。借用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來獲得一種關於人類生存環境變化的數據。

我借用“田野調查”這一人類學的基本方法論來進行藝術工作。我的藝術家身份使得“田野調查”具有了一種偽科學性質。對我而言,在一個沒有嚴格定義的空間和時間的範圍內將“溫度測試”結果納入某一國家或地區受溫度影響所產生的文化差異及政治體制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尋找到國際間政治權力的制衡。

毫無疑問,在我的這件作品中所提供的“能指”和“所指”在目的論的意義上是不確定的。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溫度》 裝置(現成品、溫度計等) 2010



2011

新宗教

各種儀式、偶像、遺物、戒律等是否在場,是我們所不能掌控的。我們只能靠“記憶的表象複製”來獲取一種歷史的存在感。

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在背後。我們觀看人類已有的文明,都是隔了一層的。從小時候開始,我們接觸到的一切東西都是偶然的。這些東西像“底片”一樣在我們心中存在,在某一時刻它們又被“偶然性”激活,就會浮現出來。我們今天人的生活,都受到“底片”的影響。而“底片”所承載的時間和記憶的厚度,又會影響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新宗教——哀悼基督》 布面油畫 2011


2012

自在之物

藝術和不可知的事物相關,在可經驗的感官材料發現“超驗”的品質。在這種意義上,藝術家的所有出發點都是“中性”的,這也是重新開始對藝術這個詞的本義的一種認識。

“自在之物”是康德的一個哲學概念,這個概念困擾了我許多年,我作為一個“存在者”,在感官的表象之中努力尋找一種可能性——將“自在之物”這一概念賦予一種可感知的“形式”。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自在之物》 紙上草圖 2011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自在之物》 裝置(麻袋、稻米、糠等) 2012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自在之物》 裝置(麻袋、稻米、糠等) 2012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自在之物》 佈置過程 2012


2012

聖物

《聖物》來源於我在農村當知青時的經歷。當知青時住的房子漏雨,我們會拿油氈紙鋪上,這些材料都是我非常經驗地接觸過的,我既知道它的手感,又知道它的氣味,我也同時知道它的生產功能和實用功能。當我通過藝術將這些所有感官層面上的東西進行轉換的時候,它確實特別有魅力。對藝術來說,感官性給你的東西可能很重要。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聖物》 紙上草圖 2012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聖物》 裝置(油氈) 2012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聖物》 裝置(油氈) 2012


2015

信仰者的遺物

在世界各國,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權力統治者都有無數的信眾。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權力的統治者不復存在了,眾多的信仰者也已灰飛煙滅。信仰者所穿過的衣服等物品卻作為“風格樣式”而留存下來。在大眾的服飾流行變化的過程中,是否也存留了信眾們的靈魂?

我想在這件作品中表達關於政治、信仰以及靈魂轉世等問題的思考。我通過玻璃櫃中懸掛的衣服等物品,試圖製造出一種大型賣場的景觀,也是在提示現在的大眾,當你在商場見到無數的服飾物品時,你也許正和當年那些信仰者的靈魂不期而遇。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信仰者的遺物》 圖片、亞克力、舊服飾、等 2015


2018

通俗人類學研究

我創作的《通俗人類學研究》是以藝術的名義、偽科學的方法,提示與展開這一問題中所包含的多義性。

在我看來,“人類學”是人對自身的來源和自我認識的一種知識,它是宗教的一種基礎文本,各個人種對自身的存在有不同的認識,由此產生了複雜的信仰。早期的人類學研究是一種純學科的研究,二戰前後,人類學研究被注入了一種政治因素。這種政治因素的介入使得人類學研究進入了“頭蓋骨政治”的階段,當“頭蓋骨政治”和“顱相學”與“種族等級”合為一體的時候,人類整體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困境。這個巨大的困境一直影響著今天世界的格局與走向。

我的近作“通俗人類學研究”分為了三個部分:

01 無知之幕

“無知之幕”這個詞來源於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一個概念。在這裡我將這個詞語賦予一種“模糊”性,即當我們不知道這些“面孔”的背後所隱藏的族群屬性的時候,其實這些“面孔”所呈現的僅僅是普遍的“人”的概念。我用準繪畫的手法、“純真之眼”的態度,表達了“無知之幕”狀態之下的這些“面孔”。

02 種族、暴力、美學

將人的“面孔”通過具有權力意義的卡尺來度量其頭骨的比例、來劃分種族等級,這種所謂的“頭蓋骨政治”進入了人類學的研究,開啟了迄今為止最為漫長的噩夢……

03 種族與分析

在藝術家看來,終止“頭蓋骨政治”所帶來的噩夢,可行的方法是通過準科學分析的途徑。這種途徑是“中立”而客觀的,分析所得出的“面孔”之間的差異,實證了“人”這一物種,在被創造時的原形的複雜與豐富性。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通俗人類學研究》 草圖(紙上丙烯) 2017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通俗人類學研究》 草圖(紙上丙烯) 2018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通俗人類學研究》 草圖( 紙上丙烯) 2019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通俗人類學研究——無知之幕》 紙上丙烯、外框 2018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通俗人類學研究——無知之幕》 紙上丙烯、外框 2018

藝術家自撰|王廣義:重溫我近10年的創作筆記

《通俗人類學研究——種族、暴力、美學》 圖片、外框、亞克力 2018


微信:Written-by-artists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