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下:塑料凳面上為啥有小洞?

猜一下:塑料凳面上為啥有小洞?

田朝陽(圖文)

吃罷晚飯,收起塑料小凳。常以為見的這傢伙突然引發了我的好奇。正過來,翻過去,我擺弄著凳子,眼睛卻在盯著凳子中間的圓洞,心裡在琢磨:這個小洞到底有何用?

抬頭問妻子。她回答很乾脆:你吃飽撐的,為你放屁用的! 果真如此嗎?

猜一下:塑料凳面上為啥有小洞?


她的話我不便過多理會。但小洞的存在自然會有一定說法,也必將有其附著的理由。

有疑惑就要去破解。通過觀察和思考,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為小凳上的圓洞討個說法。

首先從力學常識講起。

我們都知道, 平板物體中心部位載荷最為薄弱,其面積與載力成反比。也就是說物體面積越大,中心部位承載能力越小。小塑料凳承力後,重力會向四周延展。這時凳面中心最容易被撕裂。在凳面沒置小洞後,可有效阻止荷力向中心部位輻射。況且小洞背面還有加強筋紋,很顯然,這是為提高其受力而準備的。

猜一下:塑料凳面上為啥有小洞?

看似簡單的小洞,背後涉及的學問還真不少。塑料凳簡易輕巧,皮實耐用。疊放起來還不佔空間。真可謂好處多多!可有誰知道,就是為了能夠摞起來,小洞還真的發揮出了很大作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凳面是完整的平面,要想把它們疊放在一起,需要擠壓出中間的空氣。這時凳面與凳面之間就會產生負壓,即外部空氣壓力遠遠大於凳面貼合部位。在這種狀態下,再想把它們抽取出來,幾乎沒有可能性。但是,凳面中間挖空的小洞卻能解決這一難題。因為它保持了空氣流通,使內外空壓基本一致,所以取出凳子也變得輕而易舉。空氣物理力學原理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談談設計。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叫設計?

所謂設計,是指把一種設想通過合理的規劃、周密的計劃、通過各種感覺形式傳達出來的過程。通俗地說,設計是造物活動進行預先的計劃,當然也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

針對具體物件——塑料小凳上的圓洞這個感官實物的設計,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體驗一下為什麼會這樣設計以及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1、小凳開孔為何是圓的而不是方的?2、圓洞開孔直徑多大合適?要想回答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這就需要我們站在設計者的角度來作出分析和研判。

任何實物的設計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有的出於美觀性原因,有的則是為了功能性的實現。很顯然,塑料凳面的小洞設計理念應該屬於後者。小洞開孔為圓(或橢圓)主要因素是為了增加承重能力,這就是設計初衷。如果把這些小洞設計為正方形,或是任何其他具有角度的形狀,那麼受力將集中在那些位置,從而增加凳子開裂的風險。並且極有可能因塑料碎裂產生銳角,對突然失重的人體帶來次生傷害;至於圓孔開多大,這就需要在確保結構穩定的前提下,我們只需參考一下黃金分割定律便可得出結論。

最後說說實用性。

任何一件物品的問世都是為了實現實用性這一根本目的。塑料小凳也不例外。除了實際用途,其功能性的有效展現應該是最大亮點。

由於材質所限,其散熱性和透氣性較差,長久端坐的舒適性也大打折扣。尤其到了夏季,當你的臀部與塑料凳面長時間親密接觸後,集攢的熱量久久揮之不去,難堪痛苦之狀難以言表。此時,凳面出現了小洞,空氣得到流動,些許涼意貫穿而來,上述煩惱頓時就能減輕許多。

此外,凳面小洞也可為搬運提供捷利條件。一疊小凳只需扣住中間洞孔便可輕輕地提起走人,十分方便。

凳中孔雖小,知識卻不少。一個不起眼的物件,通過剖析,所有細節展現出的奧妙,確實可以讓人大開眼界。

2020年4月12日於烏魯木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