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事件:女孩,在親密關係裡,看清三點,遠離“吸渣體質”

導語:北大女生疑似被男友PUA精神控制,自我價值感喪失,精神崩潰,選擇自殺。

高智商≠高情商,究竟什麼樣的女孩,容易被人精神控制,變成“吸渣體質”?

作者:艾尚

包麗事件:女孩,在親密關係裡,看清三點,遠離“吸渣體質”

圖片源自網絡

北大女生包麗(化名)自殺事件,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事件始末相信大家已經有所瞭解,逝者無言,但從她留下的V信聊天記錄瞭解,自殺的大概率原因就是,包麗的男友牟某對其實施了的精神摧殘和死亡暗示。

讓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一個高智商的女孩,本來擁有健康的人生觀、戀愛觀,一步步被折磨,扭曲到放棄美好的生命,她經歷了什麼,如何從健康樂觀,變成這種“吸渣體質”的?看清親密關係中的三點,遠離垃圾人:

01 “親密關係中的,有一種偽愛,叫情感勒索。”

很多推送和號主曝光了包麗和男友牟某的聊天記錄,為了避免隱私,尊重逝者,這裡只做結論闡述,在兩個人的關係中,牟某對包麗實施了以下攻擊,簡單歸納為四點:

01、你不是處女,你很噁心,你是不乾淨的人。

02、因為你的不潔,你低人一等,讓我很痛苦,你是罪人。

03、你想分手,我就死給你看。

04、你不是說要用死來證明嗎?你去死啊!

當一方相對另一方進行精神控制時,一般會抓住某一個小的過失,加以無限放大,輔以這個莫須有的過失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來反向打擊、折磨、摧殘對方,反覆肆虐,讓對方內疚、羞愧、負罪、承認。

何況這樣的心理控制,包裹著愛的光環,被控人的傷害更以幾何倍數被暴擊,直至自我價值感慢慢為負數,精神恍惚、無法進行清醒的辯駁。

這分明就是一場以愛的名義,進行的精神絞殺,這是披著愛的羊皮的狼,它的名字叫自私。

真正的愛,絕不是這樣的,它像陽光溫暖你,雨露滋潤你,清風吹拂你,它是舒適而自在的,讓你接納自己,感知被欣賞,被讚揚,被安放,被收藏,它讓你看見自己的好,體會自身的價值,在真正的愛裡,不躲藏、不迎合、不用力,不卑微,你就是你,你的存在就是最美好的。

所以,女孩,當親密關係中出現不適時,看看對方是否在對你進行情感勒索,他的行為動機背後是成全你,還是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當他不尊重你,要挾你,逼迫你時,他不過是在情感上勒索你,敲詐你,低到塵埃裡的,不是愛,是委屈,是乞求。

如何認清情感勒索的四種形態?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和唐娜.弗雷澤在《情感勒索》一書中說:

一、“如果你真的愛我......”——“施暴者”提要求,他會清楚地讓你知道,自己的需求,並告知如果忤逆的後果;

二、“別離開我,不然我會......”——“自虐者”將威脅內化,強調不過不讓步,他會對自己做出某些過激舉動;

三、“你是唯一能幫助我的人......”——“悲情者”強扣罪名讓對方產生負罪感和不安,以實現他們的願望;

四、“我可以......只要你......”——“引誘者”測試成功後,會給出些許甜頭,鞏固戰果。

所以,記住關鍵的一點,認清本質,及時止損,面對施暴者的暴怒和控制慾,勇敢說不,堅決轉身。因為,愛是平等的,包容的、利他的,互惠的,讓人成長的。

02 “再親密的關係,位置值也要次於自身的尊嚴。”

師從北大,包麗的智商毋庸置疑,但是高智商≠高情商,從她本身來看,將親密關係看得高於自己的尊嚴,對自我沒有清晰的定位和認知,輕易就在牟某的一次次的反覆洗腦中,喪失了自尊,開始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

自尊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它跟環境有關,一個人的硬氣程度是由心態好壞決定的,心態好壞跟自我感覺息息相關,哪些因素決定了人早期的自我感覺呢?有人說,人的年齡跟幸福的感知能力是成反比的,這要追溯到人的早期階段。

美國心理學博士馬修.麥凱在《自尊》一書中說到,兒時遭受父母以下對待的孩子,成年後會更容易陷入病態的自我批評,形成不良的自我感覺。

01、父母對孩子的品味、個人需求等,輕易上升到道德評判的高度

02、父母對孩子個人行為和行為實質,批評區分的混淆不明;

03、父母對孩子頻繁使用批評和懲罰,而不是獎罰分明;

04、父母對孩子行為對錯的標準言行的不一致和情緒化。

長期被否定和打壓,只會造就一個低自尊的個體,在遇到挫折和打擊,就會輕易否定和懷疑自己,而解救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將錯誤的認知扭曲過來,勇敢的回擊批評者。建議此時,不妨小露鋒芒:

一、揭穿批評者的真實目的(你不過就是想控制我)

二、頂嘴,回懟,據理力爭(詢問自身代價,肯定行動價值)

三、讓其失去用武之地(我自有健康的標準,不勞你評價)

在親密關係中,自身的尊嚴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不要輕易給自己貼標籤,過濾不良的信息,用二元對立的思維不對事物進行絕對分類,非黑即白,非此即批是不全面的,對非自身造成的局面,不自責,控制錯覺,不感情用事,對抗認知扭曲,時刻保持警惕

03 “往往最在乎的關係裡,藏著最深的傷害。”

包麗曾有一句話,說得多好啊!

我說過我最美好的東西,是我的將來。

可是,你卻用最美好的將來,祭奠了你最在乎的愛情,可見世上最能傷害你的,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你身邊最在意的人,你的在意,讓你放下了所有的防禦,將一顆最柔軟的心,獻祭到血淋淋的鍘刀下。

所託非人,也勿以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你可知,你放棄的生命,凝結了父母多少心血,而那個你最在意的牟某,絲毫也沒有愧疚,甚至從法律意義上來說,沒有任何一條可以宣判他的罪過,能懲罰他的只有道德。

識人善辨,尤其重要。

哲學家尼科洛.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君主論》裡說過,這世上,有三種黑暗人格,即馬基雅維利主義、隱性自戀以及隱性精神病態,他們擁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種不友善的核心特徵”。

熱衷操縱人際關係(撒謊、誇大自我價值、脅迫他人以及缺乏誠信)

麻木不仁(同理心缺乏、甚少關心他人福祉、破壞他人幸福後毫無悔意)

他們將自我的感覺凌駕於別人的痛苦之上,對那些受到傷害的人,不會表現出一絲一毫的後悔與同情。牟某在事後,用圓滑的官腔面對記者的訪問,情緒冷靜,這個精於算計的男子,年紀輕輕就在校獲得至高的權力,是北大執委會主席團候選人,也就是包麗眼中的“熠熠發光”。

包麗的在乎,讓她放下了所有的防備,赤luo得如同嬰兒,將自己放到很低的姿態,給了牟某傷害她的機會。所有人都想對她說:你是父母最愛的小公主,不是愛的奴隸,不是誰的狗,傷害自己換不來平等的愛。

猶記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被安嘉暴打的梅湘南,頭臉都是血,滿身傷痕,劇中的那種壓抑和痛苦,讓演完這部戲的梅婷幾年後心裡都有陰影,安嘉動手的藉口就是所謂的愛。梅湘南為何不逃,她以為那就是愛,是安嘉對她的在乎。最在乎的關係裡,往往藏著最深的傷害。

偏執、暴力、控制狂,在親密關係中,一旦發現對方有這些傾向,及時警惕並遠離,這些人就是深淵,你用渴望愛的眼神凝望它,它卻悄悄將你拉下萬劫不復的深淵。


結語

愛不是妥協,是平等,是尊重,是相互激勵和成長,除卻父母無條件的愛,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是等價交換和勢均力敵。女孩,看清以上三點,遠離“吸渣體質”。

願所有的女孩,都在愛裡成長,並被溫柔相待。

愛與溫暖,是世界的光,我是艾尚,謝謝你一直在,動動小手,為我點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