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何为墨?

儒墨并称显学,可见当时之地位,墨家产生较晚,由战国时期墨翟(dí)所创,墨家如流星般勃然壮大,又迅速消亡,甚至司马迁连墨子的生卒都搞不清。

诸子百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何为墨?

墨子

墨子此人是落魄贵族后代,农民出身,与孔子有些相仿,都是从社会底层出身,少时曾去学习儒家思想,但其认为儒家所讲华而不实——“故背周道而行夏政”,最终创建墨家思想,但又基本认同儒家理念仁,慈等观点;提出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在各地聚众讲学,广受门徒,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追随者主要为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由此发展壮大,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又有着超出时代的科学思想,提出小孔成像,数学,物理学研究成果颇丰;墨子同时有精通机械制造(曾当过木工),极其反对兼并战争,曾不战而屈人之兵,打败木匠祖师-鲁班。

然墨子之后墨家没有在出现过如儒家孟子荀子等进一步发扬光大者;且多有内斗,墨家又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奉行苦修,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一般人难以做到。

墨家也在墨子晚年到达登封,墨子死后开始逐渐远离历史记载,墨子是为宋国人,墨家中心也为宋国,而后逐步转移到秦国。墨家组织也不为统治者所容忍,统治者所依靠是地主阶级,而墨家依靠的则是小手工业者。墨家思想又与法家思想相左,墨家消亡虽可惜,但也是必然。

墨家消亡后,部分融入道家,并为道教所用,故,多有人任务墨为道教分支。

墨家留存仅有《墨子》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