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今天开启思想文化系列的第一个系列“诸子百家”的写作。第一篇文章写诸子中的“管子”,即管仲。管仲作为一个春秋时期对齐国思想文化以及华夏文明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在今天很多人眼里却只是齐国名相,贪生怕死的小人还有妓院的创始人。今天开始我将为其正名:管子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先贤,“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奠基人之一。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先秦诸子,基本上都是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观点,虽说博取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日子过得煞是拮据,“累累若丧家之狗”,一个个都成文化浪人了。只有这个管子,不但过着豪华的生活,拿着优渥的待遇,而且做着伟大的事业,也有着扎实的学问。就庸俗的人生观标准来考量先秦诸子,管仲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个“子”。但是,他最出色的地方应该是在很多领域开了一个好头,概述中我们将通过管仲的一些话来了解他。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善人者,人亦善之。”意思是:“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也好。”简短的一句话,传达了管仲简单而友好的处世观。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身不善之患,勿患人莫己知。”意思是“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就不要抱怨别人不了解你。”管仲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知己”的重要性。“自知之明”一词出自《老子》,但是最早的原型应该来自于此。我小时候就觉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里面的“知己”一词有点多余,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不能知己的人呢?越是长大越是明白原来了解自己并不简单,而且也很重要。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意思是“一个政权只有粮仓充实、国力强盛,才有提倡礼仪的资本;百姓只有吃饱穿暖,才能进一步懂得何为荣耀、何为羞耻。”管仲眼里礼节荣辱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和外界环境的保障下才能被进一步理解和接受。这应该是最早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了(如有误请指出),与《资本论》的部分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精妙的思想就是这么喜欢冒险,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最后还是会回到我们的面前。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意思是“礼、义、廉、耻不加以伸张,国家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管仲眼里的“礼义廉耻”即国之四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必须得以伸张。但是这四维并不够完善,今天我们都知道“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这些应该比“礼义廉耻”更加丰富具体。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这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原型,也是教育为本的齐国后来依然在思想领域兴盛的根本原因。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春秋齐国管仲, 华夏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我在“诸子百家”系列中介绍的第一“子”。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诸子百家”之管子——被历史遗忘的先贤(概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