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要教育孩子面對未知的未來,設計一張引領他們前進的“地圖”,需要不斷思考並定義“學習”是什麼,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想要怎樣的未來。


—這是動聽學院的第168篇文章—

前段時間,關於“芬蘭正式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科教學的國家”的消息開始在動聽君的朋友圈流傳。


該消息指出,從今年9月開始,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中小學裡面,不再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課程了。課程設置將會變成跨學科式的,比如從多角度理解二戰,如何在咖啡館進行日常工作。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不過,很快又有專家出來解釋:芬蘭的確有在做跨學科教育的改革,比如使用基於現象式教學法,但是斷言芬蘭將廢除“學科教學”過於激進。


其實,這幾年,關於芬蘭課程改革的傳聞太多了,幾乎每隔半年,就會傳出類似的消息。一方面是因為,作為全球教育的標杆,芬蘭的一舉一動自然是備受關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教育上,芬蘭本身就以“愛折騰”出名,即使已經全球領先,仍舊在教育課程上推陳出新。


所以,說“芬蘭廢除學科教育”雖然有些誇大,但是說芬蘭從未停止進行教育改革一點也不誇張。



01

芬蘭教育改革的真相



在2015年,芬蘭的確提出過要進行一項教育改革。全芬蘭的學校要求開展一個叫做跨學科的學習模塊,同時還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基於現象式教學”(即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這個改革的目標的確是意在要打破學科之間的隔離,但是,並沒有像那些消息裡說的那樣誇張和大膽。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事實上,它的要求僅僅是在一個學年裡面進行一次基於現象式教學,而每一次的學習時長則是在兩到四周之間。


並且,開展週期內,有的班級是集中在一段時間開展;有的班級則是分散開展,例如每天1、2個小時左右,當天既有學科教學,又有基於現象式教學。


所以,真相其實是分科教學仍然佔據芬蘭中小學教育的主流,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取消。同時,芬蘭中小學會在一定時間內實施跨學科的學習模塊,作為一種新的改革和補充。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從2016到2020年,四年下來,如果非要給一個比例的話,可以把分科教學劃為90%左右,基於現象式教學劃為10%左右


在未來,芬蘭也將一直採用“雙管齊下”模式培養孩子21世紀需要的橫貫能力。第一管是分科教學,第二管就是備受關注的“基於現象式教學”。


“跨學科”學習要做到融會貫通,離不開分科教學的知識儲備,反之,在基於現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某一學科知識欠缺,也會強化他的分科學習。分科和跨學科結合,這才是真實的芬蘭教育。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又會問,那這個備受關注的“基於現象式教學法”又是什麼?


02

何謂基於現象式教學法


基於現象式教學是跨學科,是綜合性的探究式學習,它重點在於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融會貫通地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在此前大火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主持人周軼君就去到芬蘭,感受了一下這個教學模式。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在芬蘭的學校,孩子們每個星期都會接受“基於現象式教學”。課上,老師會精心安排課件,讓孩子們學習跨學科的知識。


比如有一節課,老師需要教會孩子們通過時間認識自己,第一節課老師會從數學、藝術作品、生物知識等方面讓孩子理解時間。第二節課老師帶孩子們到敬老院與老人互動,認識時間與年齡的關係。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上海教育》雜誌專欄作者錢文丹老師在《這就是芬蘭教育》一書中也分享了芬蘭基於現象式教學的具體做法。


在芬蘭中學生的課程設置裡,有一些科目本身就是“跨學科學習”,比如“家庭經濟課”,烹飪時既要讓學生讀懂食譜並測量食材,又要讓學生知曉食材的生長季節和產地、懂得營養搭配和食品安全。


整個過程融合物理(測量)、自然科學(植物的生長)、健康(營養搭配和食品安全)、視覺藝術課(顏色搭配)、手工課(動手操作)、化學課(加工食材)、宗教(飲食文化)等學科。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這些案例背後的共性是: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蒐集、處理、分析不同文本信息和知識,還要在溝通過程中學會分工、學會合作、學會為了團隊共同目標而妥協、學會提供論據合理化自己的觀點、學會批判性思考他人的觀點和建議等等,更要在互動、合作過程中,學習社會情感化技能,比如當他人反對你時你的情緒如何調整,當你自己跑偏後如何自我調整學習等等。


這些正是21世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芬蘭教育實施基於現象式教學的核心目標。


03

與時俱進的課改理念才是重點


其實芬蘭是否廢除分科教育,究竟什麼時候會廢除分科教育,並不是我們該關注的重點,我們應該關注並借鑑學習的應該是芬蘭與時俱進的課改理念。


從20世紀70年代的基礎教育改革開始,芬蘭教育一直以開放的心態,每十年進行一次課改以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需求,為孩子儲備面對未來的能力。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他們認為:要教育孩子面對未知的未來,設計一張引領他們前進的“地圖”,需要不斷思考並定義“學習”是什麼,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想要怎樣的未來。


即便在教學質量,以及師資隊伍上已經領先全球,芬蘭的教育者看到的卻不只是腳下,他們時刻在思考什麼才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或許這才是我們應該從芬蘭教育中裡學到的重點。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在中國,其實也已經有一些學校和組織意識到,教育應該隨著世界的變化不斷改革,他們開始引進國外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並進行本土化。


在北京,呼家樓中心小學就借鑑了芬蘭的基於現象式教學,進行了課程改革。從2008年開始,學校就研發了教師語數英知識框架體系,開始跨學科研究。從2010年開始,呼小的學生們就不再有傳統的各科寒暑假作業,而是人手一本學生假期實踐手冊,內容多為“學會使用一件家用電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或參觀一個博物館”等要求。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除了學科教育,很多致力於素質教育的機構和組織也在課程研發中引入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教育模式。


由動聽學院開發的課程中,就引入了目前國際上最前沿的藝術教育方法——視覺化思維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這套分析作品的基本方式,是以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去思考、討論,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學會觀察細節,表達想法,懂得傾聽,讓孩子即使在不瞭解藝術作品背景知識的情況下,仍能對作品進行鑑賞,從而達到提高孩子敘述、閱讀和理解能力的目標。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在動聽學院的小記者課程中,也引入了目前備受關注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教學法。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留意觀察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而且學會應用知識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並且能有效提高他們溝通、合作和展示等綜合素養,讓他們變成終身的學習者。


其實,這次關於芬蘭廢除分科教學的謠言之所以能傳播如此之廣,大概也是因為它契合了人們心中某部分對教育的不滿和對理想教育的期待,同時也折射出大眾對教改的渴望和焦慮。


不過,既然已經有那麼多人在嘗試革新了,那麼,在未來,動聽君相信,一定會有更多致力於教育課改的“先鋒”為中國的教育帶來升級,緩解大眾對教改的焦慮。


廢除中小學分科教育,這次芬蘭要玩真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