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把握電力樞紐地位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報

舒印彪: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把握電力樞紐地位

特高壓輸電線路

當前,電力發展面臨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新形勢,電力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受到更廣泛的重視。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對電力格局的重塑,電網企業經營模式發生深刻變革,站在了轉型的關口。國家電網提出的“建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新時代戰略目標,震撼業界。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接受中電傳媒記者採訪,就新戰略的背景、內涵、實施路徑等作了深入解讀。

國家電網未來的戰略方向為什麼不是世界一流電力企業,而是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

在舒印彪看來,能源互聯網是未來能源發展的必然方向,我們身處新一輪能源變革之中,更應掌握主動權。電網是能源輸送和轉換利用的網絡樞紐,處於能源革命的中心環節。要充分認識電力系統的樞紐地位,充分把握這一地位帶來的機遇,迎來電力發展新的春天。

“再電氣化”是能源革命根本路徑

解析新戰略,舒印彪為我們提煉了關鍵詞。“再電氣化”是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根本路徑,“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是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標誌。“能源互聯網”以“新一代電力系統”為中心環節,融合多能轉換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廣域泛在、開放共享。

他表示,確立這一戰略目標,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積極適應蓬勃推進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是把握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深度融合趨勢、爭取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

“電氣化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從照明、電炊等生活用電,到工業系統的生產用電,再到現代用能方式和技術的革新,幾乎都以電為基礎。我國電氣化步伐始終較快,目前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已達到21%,我國是世界第一電力大國,也是當之無愧的電力強國。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再電氣化,這是一個質的飛躍。”舒印彪說。

在供給側

堅持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逐漸使人類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構建清潔供應系統。

在用電側

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等電氣化。加快電動汽車發展,推進港口岸電系統,在交通、工業、商業、居民生活等領域廣泛推進電能替代。發力北方地區清潔供暖。以北京為例,截至去年年底,累計完成了100萬戶以電代煤工程,將終端用能能效提高近一半,減少散燒煤利用,為霧霾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

供給側與用電側是再電氣化的一體兩面,而這兩面,需要堅強智能電網來連接,以此為核心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國家電網將研發應用大容量儲能、柔性輸電、虛擬同步機等先進技術,推動源網荷協調發展和友好互動,更好地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的需要。引導用戶優化用能特性,主動響應新能源出力變化,提高用戶側深度參與系統調節的能力。

同時,舒印彪建議,要推動建立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統一規劃體系,統籌考慮能源佈局、結構、時序和配置方式。

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服務體系

能源革命和電網經營模式的深刻變革促使國家電網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市場選擇的決定性作用和服務能力的關鍵作用日益凸顯,也成為電力發展的新特徵。電力企業的轉型要把握服務能力建設在新時代電力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對此,舒印彪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服務體系。

“人民電業為人民是我們的企業宗旨,這一宗旨貫穿了電力工業發展幾十年,在十九大之後有著特別的現實意義。我們的電力工業是黨和人民的事業,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黨和人民服務。同時,電是公用事業,是必要的生產生活資料。我們要把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客戶創造價值作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努力提高為民服務質量和水平,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加快構建現代服務體系。”舒印彪說。

現代服務體系是“強前端、大後臺”的服務新體系,即要深化“互聯網+營銷服務”,打造統一開放、功能融合的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全業務線上辦理、全天候“一站式”服務,為客戶提供用能整體解決方案;要以“全能型”鄉鎮供電所和供電服務指揮平臺為重點,探索城區低壓網格化綜合服務模式,推進營配調業務協調融合;要不斷提升客戶價值創造能力,發揮人才、技術、渠道等資源優勢,深挖營銷大數據價值,強化用電市場分析和消費行為研究,細化客戶分類,滿足智能化、多樣化用電需要;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服務領域,實現企業與客戶互利共贏。

舒印彪: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把握電力樞紐地位

四川雅安:電炒茶

同時,國家電網還將繼續實施八大服務工程,圍繞服務美麗鄉村建設、藍天保衛戰、扶貧攻堅戰、電動汽車充換電、能效服務、光伏雲網、共享電氣化、便民服務等重點領域,實施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服務工程。據舒印彪介紹,國家電網新時代戰略目標的時間表已經劃定,到2035年,將全面建成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為此,國家電網還將在發展全球領先的大電網安全控制能力、能源資源配置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優質服務能力、“一帶一路”開拓能力、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全面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