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昨天晚上,讓無數吃貨期盼已久的《風味人間》第二季終於上線了。讓人頗為意外的是,這一季並不是從山珍海味講起,而是從一種普通人生活中常見,幾乎所有人都喜歡,但今天很多人又逼著自己不能喜歡的味道開始。


這種味道就是甜。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人類很少像追求甜這樣追求一種味道。帶來鹹味的鹽是烹飪歷史上偉大的發現,而帶來甜味的東西則是烹飪歷史上偉大的發明。直到今天,人類依然在探索甜味,開發不同的甜味劑,讓甜味可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在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無法獲得穩定的糖,水果會腐爛,蜂蜜難收集,而從植物裡提取蔗糖麥芽糖,或是靠畜牧業獲取乳糖,都是晚近才出現的東西。這大概也是沒有人能抗拒糖的理由,對糖的祈求寫在了我們的DNA裡。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到了今天,糖被冠上了不健康的惡名。其實糖並沒有不健康,而是放縱會不健康。放縱什麼都會不健康,放縱吃鹽、放縱吃辣、放縱打遊戲都會不健康。只要把握好自己吃甜食的慾望,就能又開心又健康。


畢竟,吃點糖,滿足的是從人類始祖開始就有的慾望!


於是我們在之前茫茫食譜中,我們找到了一道適合春夏之交的甜點,讓你的生活帶點甜。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楊枝甘露流心麻薯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以上材料:可做10個的麻薯球份量


01 楊枝甘露夾餡


1、取半個芒果的果肉。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2、用料理機把芒果肉打成果泥,備用。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3、西米入熱水鍋,煮至米芯還有一點點白,關火燜10分鐘。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4、煮好的西米用冷水沖泡降溫,晾乾多餘水份,備用。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5、蛋黃加入細砂糖,用蛋抽攪拌至糖融化,倒入低筋麵粉和玉米澱粉,拌勻。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6、淡奶和水倒入奶鍋,煮沸,衝入蛋黃盆,邊衝邊攪拌。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7、把拌勻的蛋奶液倒回奶鍋,坐小火,邊加熱邊攪拌,至奶液開始凝固時離火,繼續攪拌成糊狀。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8、加入黃油。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9、充分攪拌,至非常順滑。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10、倒入芒果泥和30克西米,攪拌均勻。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11、裝入裱花袋,冷藏備用。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裱花袋內裝的裱花嘴要確保能讓西米順利通過。


02 麻薯球


1、準備好材料(黃油提前室溫軟化)。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2、把蛋液、清水、粉類倒入盆中。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3、用刮刀攪拌成團後,加入黃油,拌至黃油充分吸收。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4、加入黑芝麻,在操作檯上充分揉勻,麵糰表面光滑。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5、把麵糰分成20克一個的小麵糰(此時烤箱預熱上火190度,下火170度)。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6、把小麵糰揉圓,按入一兩顆小芒果肉(取同一個芒果的另一半果肉)。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7、收口,揉成球狀。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8、把小麵糰間隔擺放在烤盤上。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9、把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火190度,下火170度,烘烤約22分鐘。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烘烤溫度和時間按實際調整


10、烤好的麻薯球取出晾涼,切開,內部應有大空洞。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11、在麻薯球底部戳個小孔,擠入楊枝甘露餡。


為什麼你那麼害怕糖,卻也還是離不開甜味?


Tips


1、芒果不要用太熟的,半生半熟的最合適,打成細滑的果泥,不要有小塊小粒。

2、煮西米不要一下煮透,留一點白心關火燜熟,西米會更彈牙。

3、做楊枝甘露餡在熬蛋奶液這一步,一定要一邊小火加熱一邊不停攪拌,鍋底開始有凝固的跡象,即離火攪拌。

4、如果沒有淡奶,可以用150ml純牛奶代替配方中的淡奶和水。

5、包入麻薯球的芒果要切小粒,太大塊會包不住。

6、包好芒果粒的麻薯球要充分揉圓,動作要輕。

7、擠入麻薯球的楊枝甘露餡不要太多,感覺麻薯球內部有鼓起就可以了,否則餡料會從底部小洞噴湧而出。


第一時間知道不藏私菜譜和更多面包知識,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