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北方冬天冷的差異,網絡上流傳著這些解釋:“北方冷皮,南方凍骨”,“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衣服穿厚點就可以了;而南方冷卻是魔法攻擊,穿再多衣服都沒用”,“在南方,零下1、2度就冷得跟北方零下十幾度一樣”。南方冬天為什麼會讓人感覺比北方更冷呢?
說法一:溼空氣中的水汽附著在人體表面帶走熱量
持這種說法的網友認為,冬季空氣中溼度大時,空氣中的水汽會粘到人體上,需要帶走更多的熱量,才會使水份蒸發,使人體產熱衰弱,這樣人體就會感到“溼冷”或者是“陰冷”。
疑問:人體核心溫度約37℃,冬天體表溫度一般也會在30℃以上,假設空氣為5℃,空氣中的“水汽”怎樣才能粘到人體?
靠冷凝肯定是不行了,因為冷凝要求接觸面(體表)溫度低於空氣露點溫度5℃,而體表溫度卻高達30多度,水蒸氣不可能會在高溫表面凝結成水。
有人解釋說靠吸附,說是空氣中的“水汽”會被人體表面的毛髮、角質層吸附。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比如在大霧天,空氣中的小霧滴會附著在人體表面,讓人感到更寒冷。但是,南方冬天即使沒有起霧,也會讓人感到徹骨的寒冷,因此吸附的說法不能完全解釋南方“溼冷”機理。
說法二:溼空氣比熱大,更容易帶走人體熱量
有人提出,高溼度空氣的比熱要比干燥空氣比熱大,所以南方溼潤空氣更容易帶走身上的熱量。這個解釋看似很有道理,不妨拿數據判斷。
比較一下乾球溫度5℃相對溼度40%的空氣,與(5℃,90%)空氣的比熱容誰更大。通過查閱資料,相對溼度40%的比熱容為1.010 kJ/(kga·K),相對溼度90%的為1.015 kJ/(kga·K) [3],居然僅增加了0.005 kJ/(kga·K)(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一說法也不準確,“溼冷”與空氣比熱並無明顯關係。
說法三:溼空氣導熱性能強,更容易帶走人體熱量
還有人認為,南方空氣潮溼,會增強空氣導熱性能,從而會從人體帶走更多的熱量。這一說法也很有道理,我們知道,同樣是5℃,手放到水裡要比在空氣中冰冷得多,這是由於水的導熱係數比空氣大得多。
對此,我們不妨也用數據來說。通過查閱資料,發現(5℃,40%)和(5℃,90%)空氣的導熱係數居然都是0.0246 W/(m·K)[3],空氣導熱係數的大小與溼度無關!因此,說法三也不能解釋南方“溼冷”問題。
說法四:具體什麼原因未知,但和溼度無關
有東北網友表示,“我查了下今天東北的溼度很高,比所有南方的都高,而烏魯木齊的溼度甚至達到98%,全國最高”。該東北網友接著表示,“為什麼很多人老是認為南方溼度就高 北方就溼度很低呢? 溼度並不影響人體對冷和熱的感受。”
難道真是這樣?其實不然,該網友的最大破綻就是僅列舉了一天的數據。北方冬季也有相對溼度高的時候(比如霧霾天的相對溼度就很高),只是在時間上要比南方短很多。在北方冬天相對溼度高的時候(比如冬末融雪),人在室外待久也會感到“溼冷”。
看來,以上四種說法都不能解釋“相同溫度下,南方冬天比北方更冷”這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具體什麼原因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