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陈女士是一位年轻的宝妈,在工作之余也会经常辅导孩子做作业。但是,这次辅导孩子的功课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让自己生气又尴尬的事情。

周末,孩子放假在家,按照约定的时间,陈女士一如既往地辅导孩子做作业。当她打开孩子的练习册的时候,看见第一道题就是一个大叉。题目:"教室里有11盏灯,拉灭了4盏,教室里还有多少盏灯?",女儿的回答是还有11-4=7盏灯。

“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陈女士一看就觉得老师给女儿改错了,顿时十分生气,想找老师理论,拿起手机将题目拍下来私发给老师。发送过后,陈女士很生气地质问道:"这道题哪里做错了?你是不是对我女儿有偏见?"。

“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看到家长的这般质问,老师也有点苦闷,但还是耐心跟家长说明了缘由。原来这道题中问的是教室里还剩多少盏灯而即使有四盏灯被拉灭了但仍然还在教室里面。

01

孩子功课跟不上,可能与思维方式有关:

相信对有经历的家长来说,辅导孩子做作业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相反,你的情绪很可能因此变得急躁,这不仅对自己不好,对亲子关系也是十分不利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往往不能轻松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家长、老师的讲解内容,这其实可能与孩子自身的思维能力有关。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如果忽略了这点而仅仅是让孩子一直做题可能会事倍功半。

“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02

孩子做题,为何思维总"开小差"?

一到辅导孩子功课的事情上,很多家长都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觉得自己已经将题目讲得很透彻了,但是孩子还总是在同样的问题上面犯错误。家长常常因此感到无力,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孩子的思维经常"开小差"。

1、孩子想法简单,思维深度浅

孩子的年纪比较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在理解题目和做题上面,理解的层面比较浅,往往只根据题目的最表层意思来做题。

2、存在惯性思维,想法不够深入

惯性思维最容易成为孩子做题和思考问题的阻碍。在孩子做题目的时候,往往凭借之前的做题经历或者生活经验片面地理解题意,思考问题能力比较有限。

“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3、缺乏足够的生活实践,缺乏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孩子做题最需要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往往是建立在孩子有足够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足够的生活实践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更加抽象的事务。

03

家长辅导功课,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更重要:

1、多带孩子参与益智活动,拓宽孩子的见识

父母有时间最好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益智活动,既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够在拓展孩子实践能力的同时起到益智的作用,拓宽孩子的见识。

“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2、运用相关工具,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思维

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有限,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借助一些教育工具帮助孩子理解题目。同时,运用一些还熟悉的人物或者事务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理解问题,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3、生活中多考考孩子,锻炼孩子思考能力

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多考考孩子,在遇到一些事物的时候帮助孩子联系到课本的知识,让孩子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你对我女儿有偏见”,孩子11-4=7被打叉,宝妈怒找老师理论

结语:孩子年纪尚小,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所以很多时候在功课上表现不太好。但是,思维方式是需要调整并经常锻炼的,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重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成长。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