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作家,擅长写田园诗词,在诗歌方面,和陆游、杨万里、尤袤三人并称为“

南宋四大家”。范成大的词,风格清峻、浅显清新,当然也不乏苍凉豪放的作品,而下面这首《南柯子》却是另外一种词风,这首词写离情别意,寄托了相思之情、之苦,是他同类词作中非常有特色的代表作品,而且这首词,据说连他自己都非常自负,经常吟诵,无疑是他词作中的佳品之一。

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另外,这首词中用到的许多典故,也非常有特色,所以在进入正题前,不妨先来看一下四个古诗词中常见和有特色的典故:

第一个是梅花驿”,出自于南朝陆凯的《赠范晔》,其中有句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率兵南征,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于是想起了北方的好友范晔,正好此时又有北去的驿使,于是便折梅赋诗以赠友人。不妨提一下,这首诗的后两句更加著名,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第二个是杜若洲”,出自于屈原的《九歌·湘君》,其中有句云“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洲,是生长着香草(即杜若)的水中小岛,范成大此处是寄香草以怀人;

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第三个是缄素双鱼”,古人用帛写信,所以会将书信称为缄素,而双鱼,出自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其中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后世多用双鱼来代指书信。

第四个是题红片叶”,是采用了唐人以红叶题诗的故事,据说唐宣宗时,卢渥赴京赶考,偶然间在御沟中捡到一片红叶,上面有一首诗,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读罢感慨不已,后来卢渥娶了一位宫女,而巧的是,这位宫女便是当年在红叶上写诗的那人。

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范成大的这首《南柯子》,上片主写男主人公的情思,下片主写女主人公,上下两片遥相呼应,读来如泣如诉,令人叹息不已。下面来看一下正文:

南柯子

范成大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上片主要写出了男主人公的惆怅之情,首二句“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以典故达情,分别以“怅望”、“凝情”来描述,写出了男主人公遥望远方、不见情人消息的惆怅,天地间仿佛茫茫一片,一腔愁苦无处倾诉也无处寄怀。

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在愁闷之中,词人想到,“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他想象女主人公眉头紧锁、登高远望、望穿秋水的样子,生出了无限怜惜之情,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充满着悲剧色彩,木兰舟,便是远游之人。

词人在上片写出了距离产生的阻隔,以四个长短不同的句子,将无尽的相思、感慨蕴含其中,可最终还是摆不脱失望的结局,充满了失落的美感。

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下片女主人公的感情更是热烈而急切的,用柔肠百转来形容,相信不为过。“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明言“鱼传尺素”、“红叶传情”这样的浪漫故事并没有发生在两人身上,两人仍然是相隔千里、音信全无,如此更显思念的炽热,那种坐卧不安的情怀,那种无计可施的无奈,让女主人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奔流的江水之中,“欲凭江水寄离愁”,但可惜的是,“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不肯“回头”的江水,带着女主人公的失望,一去不复返,这段相思之情,终究以悲剧来结尾。让读者内心顿起波澜,仿佛在聆听一曲凄婉动人的恋歌。

其实除了介绍过的那四个典型典故之外,这首词中还有其他的化用,比如最后这两句,明显便是借鉴了白居易的“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似直而实曲,不仅显得古朴,而且韵味悠长,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可以说,在写相思的题意上,非常具有创新性。

这首词连范成大自己都很满意,末句借鉴李后主的句意,成千古名句

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认为:“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无疑,范成大的这首词,便有这样的特点,词人表达无边的思念、表现离别的痛苦,都写得蕴藉非常,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是词人遣词造句功底深厚的体现,既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感情,又保持了空灵清新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