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親,何必如此功利

最近,年輕的同行們和嚮往法律事業的朋友,留言想讓我講講奮鬥史。怎麼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掩面而泣,俺幾乎就是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典型例子,木有什麼刻意的設計和瞄準的人脈,正如我的書桌,一直亂糟糟,沒啥子頭緒。

如果大家真想了解一點過來人的小忠言,俺確實可以逆耳幾句,聽不聽由您,一家之言:

原創|親,何必如此功利

無用之用

從這三個月的直播課“收視率”可明顯看出,越是實用的,具操作性的,“能換成錢的”,都收視飄紅。觀眾動輒大幾千,上萬的都有。讓俺無力吐槽的是學者們講硬核理論,尤其是基礎理論的課,經常門可羅雀。

不禁讓我想起了10年前,在人民大學律師學院的情形,對門兩間教室:一個屋滿滿當當+門口加馬紮,500餘各地來的律師在聽上市課程;一個屋零星坐了30來人,生湊到最低開班人數,第一期刑事辯護高研班晃晃悠悠開課了。

吼吼,大家不都是看錢下菜碟的主兒嘛(現如今刑法成顯學,能賺錢,人又多了起來)。然而,理論是基礎,刑法是保障,有些課咱們是不能缺席的。否則,基礎不牢,最終坐牢。

原創|親,何必如此功利

人脈鬼用

請允許我先從女性視角聊幾句,有些女律師出於對權威的崇拜,自覺不自覺向某些法官、檢察官、官員示好,略顯輕浮。

俺的觀點很明確:贏得尊重,比獲得垂涎更值得追求。以色誘人,必不長久,更何況一群理性的中老年男人肯離婚娶你的,概率極低,何必將大好時光浪費在痴纏和抱怨上。

對於男律師而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時喝酒出遊你掏錢,貼己話和老大哥囑託貌似很中肯,關鍵時刻,人家躲得比兔子都快。彼此能聊得來可以當普通朋友,千萬不要牽涉金錢和利益。水太深,搭進去卿卿性命。

原創|親,何必如此功利

可堪大用

對於未來迷惘是人之常情,20年前俺也曾經發著高燒等在“留學宗師”徐小平辦公室門口,就為人家一句答案:我到底要不要出國?結果,沒等到人家,灰溜溜地坐火車回到了山東。

從本質上講,我們就是怕走彎路,想找捷徑。特別是女性,浪費1-2年是很大的時間成本。然而,年輕就是用來浪費的呀,每一步都踩在點上,比同齡人進步都快,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之外,還能有啥好炫耀的。你是活給自己,還是活給旁人看?!

有的朋友說,我就是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多做成功的事,並沒有功利的想法。理解你,我曾經也是這樣的有志青年。

颯姐只想告訴你,在尋找前進方向上無需用力過猛,只需要東南西北別走錯,然後,踏踏實實去幹就行了,誰知道以後會變成啥樣,不確定因素太多,天氣預報都經常犯錯。

即便是完全南轅北轍有何妨,人家龍布羅梭研究天生犯罪人,告訴世人:生而不平等。雖然從現在看,他大錯了,但是他的觀察和嘗試值得尊重。把你選擇的事情幹完,比不斷尋找方向更現實。

原創|親,何必如此功利

疑人勿用

我的團隊搭檔用人最看重“才華”,對於學校出身比較關注;颯姐本人其實不那麼看,首要看的是“此人是否會恩將仇報”,才華是其次。

讀者可能覺得颯姐迂腐,果然是山東孔孟之鄉的遺老遺少。俺倒不想為自己過多辯白,知道自己的斤兩,我管不住精明有才有異心的人,與其花時間在內部溝通消耗上,不如用個老實人彼此安心

,起碼不會把客戶的事情辦砸。我想要的不是偶爾一兩個熠熠生輝的牛叉案例,而是經手的每一個案子和項目都不能出錯,不出紕漏。

原創|親,何必如此功利

內個,一不小心又叨叨多了,影響大家週末的靚麗心情。

在陪家人和休息的間歇,推薦大家讀一點哲學或文學,換個思路和角度。精神上的愉悅,也許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感受,最終找到那個真實的被丟在12歲那年春天麥田裡的,那個小小的自己。

如上,感謝讀者垂愛!

獲取詳細資訊,請聯絡颯姐團隊

[email protected]

原創 | 中國版監管沙箱,未來可期

乾貨 | 熔斷!美股金科企業如何面對內憂外患?

原創 | 疫情對民間金融的影響有哪些?

原創 | 填不動窟窿,就要背上集資詐騙罪?

原創 | 金融場所,如何應對突發疫情風險?

警惕!共享徵信信息,有哪些法律風險

原創 | “防刪庫”硬核操作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