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周星馳電影

近年來,大陸電影市場繁榮發展,各種題材影視作品井噴,喜劇片層出不窮,然而更多的是如曇花一現,叫座不叫好,甚至讓人產生審美疲勞。每每有新作誕生,我們無形中會拿來與周星馳的電影相比。周氏喜劇早已成為華語電影的標杆,令人感嘆的是,大陸的喜劇片似乎極少有可與之匹配的大作。

1、影視產業歷史回眸

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周氏喜劇和大陸的喜劇,本質上是兩種不同文化下的結果。百年以來,香港在西方資本主義薰陶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深度影響,儒家傳統思想與西方自由民主觀念相互交織,深刻重塑著香港這片文化熱土。

清末以來,香港一直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匯點、資本的集散地,由於受到英國多年殖民保護,百年來免受戰火與動盪波及,這裡成為少有的避難所與安樂園,社會持續穩定發展。而這些年,大陸則歷經數十年戰火、社會主義改造、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更多的保留了對於苦難的記憶和幸福生活的無限渴求。資本市場的繁榮帶動了香港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熟的市場運作和完善的培訓機制孕育了深厚的土壤。雙週一成、王晶向華強兄弟等一大批優秀導演和演員應運而生。無線培訓班、嘉禾影視公司、四大天王等等享譽海外,彰顯著香港影視產業強勁的實力。八九十年代,成龍等港星已進軍好萊塢,而大陸民眾記憶中更多的是黑白電視和解決溫飽問題,看電影也只是大城市部分民眾的奢侈生活。

2、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上世紀末,港片在大陸火熱盛行,四大天王家喻戶曉,港臺文化整整影響了一代人。與之相比,大陸電影產業如同姍姍來遲的少年,發展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先天發育的不足與監管機制的缺失,使大陸影視產業歷經曲折。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各行各業把追求經濟效益作為最高宗旨。互聯網興起則造就了流量經濟的繁榮。

劇本作品粗製濫造,不經考究便趕鴨子上架。小鮮肉、流量明星片酬上天,藝人職業素質欠缺,演技急劇下滑。對口型、摳圖等一次又一次刷新人們的眼球,濫交吸毒出軌醜聞刺激著世人的神經;影視公司急於變現,水軍造假屢見報端,整個影視產業顯得浮躁而又功利。與之帶來的就是文化產業泡沫式虛假繁榮,作品水準江河日下。熒屏上的國產喜劇,更多是顯得膚淺而庸俗。經得起時代檢驗的良心口碑作品就越來越少。

臺下的觀眾本來就活的挺累的,把他們撩開心就行,要這麼高的內涵幹嘛!?

周星馳的電影裡面,通篇劇情構思精巧 人物對話俗氣十足,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好比相聲抖包袱,捧哏逗哏恰到好處 讓人感覺真實自然。而不落俗套的場景、精彩誇張的表情往往讓人耳目一新,我們往往會驚歎,原來電影竟然可以這樣演!欣賞好的電影,好比吃肉夾饃,香噴噴又不油膩。除此之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些配角,極具張力的表演,恰逢其實的拆臺,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彩表演,造就了一個個經典的影視符號。張柏芝、黃聖依、趙薇 這些女星,周星馳電影也許不是他們的職業巔峰,但一定是演技的巔峰。

3、我們為什麼喜歡周星馳的電影

陳佩斯說,“所有偉大喜劇的內核,其實都是悲劇。周星馳的電影,更多的是展示小人物的自我救贖。在周氏喜劇中,我們往往能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屎尿屁,不虛偽不造作,自私好色而又良心未泯。無論是貪財的包龍星還是落魄的食神...,每一個小角色身上融合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缺點。主人公不甘於命運的擺佈,出身底層而又渴望翻身。尹天仇一心痴迷表演卻連跑龍套的機會都沒有,包龍星一心為民婦洗怨,卻未料自身反被算計。誇張的表演下,是對現實的諷刺和命運的抗爭。尹天仇是不幸的,拼盡努力無法獲得出演機會,而他又是幸運的,最落魄的時候能遇到自己的真愛,抱得美人歸。這讓我們不免感慨淚目,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在人生低谷失去了真愛。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周星馳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曾坦言,“我拍的明明是悲劇,你們卻認為我拍的是喜劇”。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往往能讀出周星馳早年的坎坷經歷。

從逃學威龍到功夫,周星馳的電影,並未一味追求膚淺的娛樂搞笑,而更多的是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跑龍套的尹天仇最終抱得美人歸,小混混阿星從無所事事蛻變為武學宗師,靠的不全是運氣,而是自身的努力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周星馳在讓我們開懷大笑之餘告訴我們,改變命運,並不是全靠幻想。正如食神裡面那句臺詞,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