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麗江

這就是麗江


一座充滿爭議的旅遊城市

20多年前

它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20多年後

僅2018年一年

就有4643.3萬人次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

這就是麗江

麗江古城

這是中國旅遊井噴發展的20年

一座八百年的古城

被貼上“療傷”“發呆”

甚至“豔遇”的標籤

事實上

沒有多少人真正深入瞭解

麗江的內涵

這就是麗江

麗江


麗江是一座在中國的旅遊發展史上

無法繞開的旅遊文化名城

這就是麗江

玉龍雪山


這裡以險、奇、秀、美著稱的玉龍雪山

海拔最高處扇子陡5596米

無法與青藏高原動輒七八千米的雪峰

相提並論

但是玉龍雪山“親民”的特性

卻讓它成為許多人親眼目睹的

第一座雪山、第一條冰川

這就是麗江

金沙江


麗江境內的金沙江

激流咆哮、滾滾而下

生活在中原地區的人們

看慣了開闊、平緩的江面

在麗江才真正見識到了

母親河的野性

這就是麗江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既沒有規矩的道路

又沒有森嚴的城牆

完全不同於中原古城的條條框框

卻設計精妙、風景宜人

是中國罕見的保存較為完好的

少數民族古城

這就是麗江

麗江


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瞭解

就會發現

真正的麗江,是多種力量碰撞的前線

麗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

金沙江中上游

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境內海拔高差達4581米,複雜多樣的地質地貌,塑造了典型性的立體氣候特徵。

既有雪山、大江、湖泊、峽谷、森林、草場等高原風光

又有小橋、流水、人家、田園、村落、古鎮等江南風情

高原與水鄉相依

自然與人文同輝。


這就是麗江

怒江

這就是麗江

瀾滄江

這就是麗江

金沙江

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條大江從青藏高原並行南下

其中,金沙江卻在麗江受到山地的阻擋

於是

江與山的碰撞開始了


這就是麗江

長江第一灣


在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石鼓鎮

金沙江受南部山地的阻擋

由南向北急轉150度大彎

形成V形大轉彎

也就是世界自然遺產-“萬里長江第一灣”


這就是麗江

虎跳峽


緊接著又在

玉龍雪山及其對面哈巴雪山間

不斷侵蝕

最終切出全長20km

江面寬30-60米

最窄處僅20米的

虎跳峽

狹窄的江面、陡峻的兩岸、擁擠的巨石

重重阻擋讓洶湧的江水

怒吼著奪路而下

濤聲震天

這就是麗江

玉龍灣


當江水湧出虎跳峽

在玉龍山脈的最北端再次受到山地阻擋

金沙江又調頭南下

將整個玉龍山脈包裹在懷抱中

這便是玉龍灣


這就是麗江

永勝灣


從玉龍灣南流200km

至麗江永勝縣

金沙江又由西向東

呈直角大轉折

這便是永勝灣


這就是麗江

金沙江


金沙江連續三次大拐彎

讓金沙江

在麗江境內變成了一條飄帶

以615千米的長度貫穿麗江一區四縣

於是

長江源流在這裡實現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偉大轉折,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

這就是麗江

麗江

自然環境上的碰撞

奠定了麗江的基本環境

於是造成了族群文化的碰撞


這就是麗江


唐宋時期,中原王朝雄踞東方,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崛起,其後又分裂為吐蕃諸部。

緊接著,南詔國與大理國,在蒼山洱海之間興起,多方勢力在麗江交錯碰撞。


這就是麗江


元明清時期國家統一,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依然有著相對分異的經濟、文化分區

麗江西北側的青藏高原,以藏族為主,東南側的雲貴高原,則以漢族、白族等民族為主。


這就是麗江

納西族


然而,另一個少數民族的出現,不但適應了江山碰撞的自然環境,還將在族群與文化的碰撞中頗有建樹,他們將憑藉智慧聯合多個民族,在碰撞中,創造出了一座融匯、溝通各方的,“融合之城”。這個少數民族便是,納西族。

納西族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他們經過四川南下進入麗江,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納西族,但他們整體實力弱小,至今約有人口27.8萬人。


這就是麗江

寶山石頭鎮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領10萬大軍南下征伐大理國,蒙古族鐵騎來到金沙江西岸,面對滔滔江流,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蒙古軍憑藉革囊和羊皮筏,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對岸的麗江縣奉科鄉,麗江納西族土酋率眾迎降。渡江後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這就是昆明大觀樓長聯裡“元跨革囊”典故的出處。


這就是麗江

阿甲阿得


公元1382年,明軍征服雲南,納西族的首領阿甲阿得率部投奔朱元璋。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封阿甲阿德做麗江土知府。這就是麗江的第一任土司。

納西族人原來沒有漢族的姓氏,只有名字是父子連名制。

父子連名制是父系制時代父名與子名相連的命名制度,例如:麗江木府的第一任土司,阿甲阿得-木得,第二任土司木初-阿德阿初,緊接著阿初阿土-木土、阿土阿地-木森、阿地阿習-木嶔、木泰-阿習阿牙、木定-阿牙阿秋等等


這就是麗江

木府·


於是朱元璋就將自己的姓“朱”,去掉一撇和一橫,欽賜其漢姓“木”,世襲麗江土知府。


這就是麗江

《大藏經》


不但鞏固了在麗江的統治,還將勢力範圍擴張至四川西部,統轄理塘、稻城、康定等地。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木氏土司積極吸收漢藏文化,在木氏族人中推行漢文化教育,推動藏傳佛教在麗江的傳播,包括邀請活佛講經、興建寺院,以及刻印“麗江版”《大藏經》等從而在文化上,成為漢地與藏區的橋樑。


這就是麗江

改土歸流


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自此,標誌著木氏土司制度在麗江470年的統治結束。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麗江縣。


這就是麗江

馬幫


在這波瀾壯闊歷史長河中,麗江成為青藏高原與雲南及內地重要的貿易中轉站,成為滇西北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漢唐時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物資集散地。

馬匹、羊毛、皮革、藥材,通過茶馬古道從青藏高原運往麗江

茶葉、鐵器、銅器、糖、糧食,則經麗江運往青藏高原

大量的商人、馬幫匯聚,促使以貿易為主的集鎮


這就是麗江

束河古鎮

沿著茶馬古道陸續崛起,於是束河古鎮,成為最大的市鎮

大研古鎮

距今已有800餘年,始建於宋末元初

它以相當於“貿易廣場”的四方街為中心

街巷向四周散射,交流八方貨物。


這就是麗江

麗江

族群文化的碰撞

為古城的崛起

創造了奇蹟

首先

地理碰撞、江山碰撞

為麗江古城提供了一個獨特的

三層景觀結構

外圍是飄帶般纏繞的金沙江

中間是高聳的玉龍雪山

內側是平坦的麗江盆地

這就是麗江

九十九龍潭

這就是麗江

拉市海

這就是麗江

文筆海

這就是麗江

程海

這就是麗江

瀘沽湖

古城就建在其中

其大環境之出眾

在中國現存古城中可謂獨一無二

眾多的山體使得麗江

有足夠的匯水面積

形成大量湖泊、溼地

包括九十九龍潭、拉市海、文筆海

以及世界三大天然螺旋藻產地之一的程海

和透明度高達11米

水質極佳的瀘沽湖等

這就是麗江


河湖邊

群鳥飛集山地間

高山草甸與森林

生機盎然

這就是麗江


盆地內

北方寒潮難以侵入

氣候溫暖宜人


這就是麗江


古城中

隨處可以仰望玉龍

雪山就在城中

這就是麗江

木府


三層景觀結構

也讓古城的安全性大增

木氏土司只要把守數個關隘

便可以高枕無憂

再加土司府與中央政治平衡等原因

麗江古城最終成為

中國城池中少見的

沒有城牆的古城

這就是麗江

麗江

其次

大環境之外,則是小環境的宜居

從城北黑龍潭

流出的泉水

被分為三股支流

再分成更小的分支

形成一個網狀水系

水流穿街過巷

365座石橋木橋

跨水連街

每平方千米高達95座

密度居全國之冠

河、街相伴,小橋、流水、人家

獨特的水系設計

小橋流水、綠柳傍河

許多居民甚至可以引水入宅

家家活水入門來

既保證了各處居民用水

也美化了城鎮環境

古城的民居依街而建

吸收中原建築的樣式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佈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這就是麗江

三坊一照壁

這就是麗江

四合五天井

這就是麗江

前庭後院

這就是麗江

木府

格局採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或前後院、一進兩院

庭院整潔、輕幽寧靜

木氏土司則背靠山丘

建造規模宏大的中原宮廷式建築群-木府

明末崇禎年間徐霞客遊訪麗江時,見木氏土司府發出“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由衷讚歎


這就是麗江

五花條石路

麗江古城不受中原建城模式的影響

城內無規矩道路

建築也是因地制宜、不求工整

卻大大增強了城市的人情味

周邊山上盛產的五花條石

圖案雅緻

用以鋪飾街道

歷經歲月磨礪

而愈顯韻味


這就是麗江

麗江民族

第三

麗江還創造了

民族與文化融合上的奇蹟

其世居民族以有漢族,納西族,彝族,僳僳族,普米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壯族,藏族,摩稜人等12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8.1%。

也都在此和諧共存

這就是麗江

藏族

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以及納西族獨創的東巴教

都在麗江擁有各自的信眾


這就是麗江

春節

這就是麗江

清明節

這就是麗江

端午節

這就是麗江

中秋節

麗江的居民既過著、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與漢族相同的節日。


這就是麗江

棒棒節

這就是麗江

三朵節

這就是麗江

東巴會

這就是麗江

火把節

這就是麗江

騾馬大會

這就是麗江

轉山節


也有著納西族的棒棒會、三朵節、東巴會、火把節、騾馬大會以及摩梭族的轉山街等,還有與彝族、白族相同的節日。


這就是麗江

東巴壁畫

這就是麗江

白沙壁畫

而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的納西族正是各族群中的橋樑

納西族的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納西族東巴壁畫、白沙壁畫等糅合漢、藏、納西繪畫藝術,展現禪宗、密宗以及道教等多種宗教


這就是麗江

納西古樂

起源於公元14世紀,雲南省最為古老的音樂-納西古樂,是納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響下而創建的藝術結晶。


這就是麗江

納西族


以"披星戴月"為典範的納西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納西族自己獨特的風格。


這就是麗江

東巴經

這就是麗江

東巴文


這就是麗江

麒麟舞

這就是麗江

東巴舞


還有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的東巴經,被稱為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

以及生動的麒麟舞、東巴舞


這就是麗江

麗江粑粑

這就是麗江

雞豆涼粉

這就是麗江

米灌腸

這就是麗江

豬膘肉

這就是麗江

黑山羊火鍋

還有麗江粑粑、雞豆涼粉、米灌腸、摩梭人的豬膘肉、黑山羊火鍋等麗江飲食文化。


這就是麗江

摩梭走婚

此外,一些特殊族群文化,也在麗江得以保留

例如備受關注的摩梭人,被稱為人類母系文化的最後一片淨土。

瀘沽湖地區特殊的農牧手工商貿等多樣化的生產方式,讓婦女的社會地位突顯

再加上婚嫁的經濟成本、土司稅收,以及男女人口不平衡等多種原因,最終促成摩梭人選擇了“母系大家庭”、“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模式。這讓中外學者和遊人最感神秘、最感興趣的摩梭文化現象之一。


這就是麗江

彝族畢摩文化

這就是麗江

花傈僳文化

這就是麗江

普米族韓規文化

這就是麗江

他留文化

這就是麗江

邊屯文化

此外,還有彝族畢摩文化、花傈僳文化、普米族韓規文化、他留文化、邊屯文化等總舵文化形態。各種文化各美其美,融合發展使麗江成為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區域文化典範。

這就是麗江

麗江

三層景觀結構

宜人的居住環境

融合的多民族文化

這便是麗江在碰撞地帶

創造的奇蹟

這就是麗江

麗江古城


800年風霜

800年雨雪

800年煙霾

中國有無數古城消失歷史之中

麗江古城

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這就是麗江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這就是麗江

世界記憶遺產遺產-《東巴古籍文獻》

這就是麗江

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景觀

1997年以來,先後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記憶遺產遺產-《東巴古籍文獻》、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景觀,成為目前中國唯一同時擁有這三項世界遺產的地級市。

這就是麗江

麗江


此後的麗江

很快成為大眾媒體中炙手可熱的焦點

與麗江有關的電視劇

旅遊雜誌與書籍

層出不窮

這就是麗江

麗江

在大眾媒體中

麗江是“一米陽光”

麗江是“柔軟的時光”

麗江是一場“可以期待的邂逅”

旅遊人次連年攀升,勢不可擋

這就是麗江

麗江

靜而思之

麗江是一面鏡子

一面反映中國旅遊變遷的鏡子

人們在麗江看到的不是800年的古城

而是社會的浮華

當我們在浮華中凝視它

它也在凝視我們的浮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