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新一輪土地級別範圍及基準地價出爐

威海新聞網訊 4月17日,記者從市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市將對環翠區、高區、經區和臨港區的商服、住宅、工業、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四類土地級別和基準地價進行調整。本輪調整自2020年4月11日起正式執行,調整後商服、住宅用地級別範圍多處改變,住宅用地基準地價則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和宏觀調控政策適當上調。本輪調整對土地開發利用更加體現出約束性、引導性、公平性。

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友介紹,我市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均分為六個級別,工業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均分為五個級別。近幾年,由於全市經濟持續發展、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日漸完善,商住用地各級別土地價格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現行基準地價已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與土地市場實際狀況有差距。

本輪調整後,商服用地級別範圍與上輪相比,有五處區域變化:經區城際鐵路以東,華夏路、海濱南路、大慶路以南,香港路以西,齊魯大道以北區域由二級地調整為一級地;經區香港路以東,大慶路以南,海埠路以西,珠海路以北區域由三級地調整為二級地;嵩山路以西、齊魯大道西延至規劃路以北至山體區域由三級地調整為二級地;五渚河以東、逍遙路以西、成大路以北的區域,由五級地調整為四級地;逍遙路以東、成大路以北的區域,由六級地調整為五級地。

住宅用地級別範圍與上輪相比,也有五處區域調整:青島中路以東、上海路、大慶路以南、香港路以西、深圳路以北的區域,由二級地調整為一級地;統一路、環山路、城鐵以東,平度路以北,青島路、嶗山路、統一南路以西的區域,由二級地調整為一級地;嵩山路以西、齊魯大道西延至規劃路以北至山體區域由三級地調整為二級地;五渚河以東、逍遙路以西、成大路以北的區域,由五級地調整為四級地;逍遙路以東、成大路以北的區域,由六級地調整為五級地。工業用地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級別範圍與上輪保持一致。

針對基準地價的調整,孫友表示:“總體思路是在適度上調設定容積率的基礎上,維持商服樓面基準地價不動,適當提高住宅用地價格,穩定工業用地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價格。”

目前,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已不符合我市的實際情況,更反映不出我市節約集約用地的成效。本輪調整擬將商服、住宅用地容積率由上輪1.4調整為1.6,工業用地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符合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容積率仍設定為1.0。

關於基準地價的調整,商服用地基準地價基本維持上輪地價不變;住宅用地基準地價則根據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併兼顧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行適當上調;在工業用地方面,考慮到收回土地工作的需要,對一、二、三級工業用地進行適當調整,四級、五級工業用地保持不變。對於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基準地價的調整情況,將從完善城區基準地價體系和政府制定宏觀調控地價政策的角度,綜合確定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基準地價。

“基準地價的調整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的影響不大。”孫友說,基準地價是政府指導價,不完全等同於市場價格,並且期限為三年,通常是低於市場價格的。目前,所有的經營性用地都必須實行“招拍掛”出讓,土地的成交價格受市場行情、地塊區位、規劃條件等眾多因素綜合影響,因此基準地價的調整不是助推房價高漲的推手。

新一輪基準地價對全市的土地開發利用將更加體現約束性,能讓同樣的土地承載更多的投資,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更加體現引導性,企業和社會可以通過土地價值的調整情況,做出相應的市場選擇,政府也可實現對市場的引導;更加體現公平性,能夠在土地出讓、拆遷補償等環節,更好地與實際相吻合。(威海日報記者 張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