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提起京杭大運河和三省六部制,隋朝還是比較有面子,臉上有光的,可是,唐朝一出現,不免顯得遜色了許多,甚至被甩了幾條街。裡子上實在過意不去,就拿這個數字三千來說?這三千可不是後宮佳麗三千人,而是馬廄裡駿馬三千匹。在唐初僅得隋朝馬匹3000,這樣的數字彷彿在告訴後世:隋朝缺馬,那麼是真的嗎?

得馬者得天下,但凡優秀的首領,都不會放過馬匹,隋朝也不例外,不僅擁有很多駿馬,而且養馬規模也很龐大,細緻劃分的話,這裡面還不包括民間的畜牧業,光是朝廷安排管理下的監牧就已經形成了龐大的規模了。可是,“疆場廝殺不知倦,擦掌飛鬃又欲衝”,一生衝殺戰場,未曾有過安逸日子的馬匹,耐不住戰爭的迫害,畜牧資源配置不當,最終導致隋代畜牧業退出舞臺, 但是,卻為唐朝監牧的發展準備了較為成熟的條件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一、隋朝畜牧盛極一時

01.官府畜牧之盛:監牧產戰馬數不下於唐

自古以來,馬充當很多的角色:運輸的能手,衝鋒陷陣的真英雄,戰爭的成敗得益於它, 因而,馬匹備受關注。這使得隋朝政府對監牧發展十分重視。

在那個男耕女織的時代,飢餓與戰爭,讓人們感到無比的困惑,於是人們將精神寄託在某種圖騰身上,而不同種族往往會有不同的圖騰信仰。一般來說,原始人類會把某些動物、植物當做自己的保護神。圖騰是好運與力量的象徵。這些傳統被保留下來,並流傳至今。例如,中國大多數民族把龍視為圖騰,而北方的狩獵民族崇拜豬神,而隋朝人則信奉馬神,隋朝人,會在特別的時期祭拜馬神,祈求馬神顯靈,願馬匹興旺。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於是,隋朝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進行祭祀,通常是在春季的第二個月用羊和豬祭馬祖,在夏季的第二個月祭祀養馬放牧的人,在秋季的第二個月祭拜最先乘馬的人,在冬季的第二個月祭拜災害之神。希望用虔誠換來大恩惠。

隋朝在各地適宜畜牧的地方設置了許多牧監,隋朝隴右總監掌管馬牧和驢騾牧,其中馬牧包括驊騮牧和二十四軍馬牧。原州監管羊牧和駝牛牧,鹽州牧沙苑牧共設羊牧。這些監牧的共同特點是除了養馬還養牛、羊、駝、驢,但不同之處是,馬匹單獨飼養,不與它們放在一起散養。

同樣是牲畜,也要分門別類來區別對待,看來馬匹生來就是富貴命,這就是因畜而異!這是隋朝時期設置的許多牧監的基本情況,隋朝人是如此厚愛駿馬,隋朝時期的戰馬數量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了呢?

隋朝剛剛建立時,國泰民安,物產富饒,一次,隋主來到突厥,有50餘萬人和10萬匹駿馬追隨其後,規模如此壯觀。再加上聞所未聞、前所未見的能移動的“宮殿”,讓草原上的人民看到十分震驚,以為是神仙駕到,紛紛跪地跪拜。此次出動馬匹明確記載為10 萬,士兵50萬 ,較上述戰士規模稍多。

值得注意的是馬匹與甲士的比例達到 1∶5,而唐朝開國時,戎馬與鎮兵的比例約 1∶6。比較起來,隋朝稍高於唐朝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02.民間畜牧之盛:貴族百姓都飼養馬匹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馬匹生來就是被寵的命,無論你是何種身份,都會喜歡上馬匹。如果你是個普通老百姓,擁有一匹駿馬,它既可以替你代步,又可以作為運輸工具,如果你是名士兵,駿馬既是你的坐騎,又是你的作戰兵器。

所以在隋朝時,馬匹很受歡迎。尤其是這些文武百官之家飼養馬匹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像大官僚宇文述他的幾千家奴,每人都馴養一匹駿馬,這也說明他家養了幾千匹駿馬,同時,太子楊勇養馬千匹,而私家養馬數量達萬匹以上的還數楊素,而他的馬匹,多數是皇帝所恩賜。從楊素、宇文述的養馬實況,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隋朝的官員在當時飼養家馬的數量是如此之多。

那麼,黎民百姓家可否大肆的發展畜牧業呢?隋朝的君主是很開明大度的,允許州官放火,也許百姓點燈。是這個世上的一員你就有權利養馬,而駿馬就像一個發光的寶貝,充滿著難以抵擋的誘惑,吸引著無數人的眼球。於是,百姓們也加入了飼養馬匹的隊伍中。他們發展起來畜牧業就像離弦的箭,一發不可收拾。於是,隋文帝聽取了賀婁子乾的意見,將河西走廊變成了畜牧基地。隋文帝的這一決定是對的,在此隴右的百姓是十分的勤勞,短短几年,將畜牧業遍佈在河西大地的各個角落。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二.為何只留馬三千?

01.不顧客觀規律、無知掠奪,終剩三千

世間萬物皆是多情的,它善良,它也冷酷,它給了我們物質的滿足,而我們還給它的是什麼?堆成山的垃圾。如果我們非要隨心所欲的征服世界,任意宰割,必然會激怒萬物生靈,只有遵守客觀規律,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共同自覺起來才會人和萬物和諧,不然就會誰主張誰買單!

起初,隋朝畜牧業也算得上風聲水起,可是,善始卻未能善終,終究沒能夠堅持太久,隋朝人算來算去,顧此失彼。最終破壞了畜牧業的生產環境,讓牲畜們無家可歸。

隋朝統治集團在他的眼中,只有名利,卻不顧畜牧的客觀規律,無節制地徵用戰馬、畜力,只想讓馬兒跑,卻不懂得馬兒也是有血有肉的身軀,也要繁衍後代。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造成了畜牧業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

而最為殘酷的破壞,就是隋朝的“三徵高麗”之戰。隋煬帝對牲畜的死活不聞不問,對百姓的疾苦避而不談。三次征戰,每次都要百萬兵力,國內徵兵愈發嚴重。畜牧業危在旦夕。馬也好,牛也罷,是四條腿的牲畜,都被徵用了。牛驢用來運米,長年累月奔波在路上,牛馬就這樣召之即去卻有去無回,而百姓農業也跟著遭了殃,這樣自斷後路的做法,導致了戰馬不夠用,牛驢也被用盡,畜牧業被掏空。隋朝人就這樣的對客觀規律毫不理會,最終導致戰馬所剩無幾。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02.國家動盪不安、戰亂不斷,終剩三千

隋煬帝繼位後,他對百姓的安慰冷暖毫不關心,在他的眼裡只有征服兩個字,他要滿足自己的野心,去肆意妄為的征服世界。於是,醉臥沙場君莫停,披上戰袍,揚起長鞭,耀武揚威的開始他的戰爭之旅,長年的徵兵征馬,隋煬帝真的是高估了自己的家底,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地盤有多大,原以為自己的底氣很足,卻不成想一味的搜刮,最後颳得血本無歸。

在此動盪之下,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已經沒有力氣和心思去經營生產。因此,隋朝的畜牧業的壯大,雖對隋朝國家發展有利,但隋朝的動盪直接導致畜牧業衰敗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六畜之首,一馬當先。馬多年來被世人寵愛,它是被人們使喚的重要的家畜,是戰場上的英雄,騏驥一躍,戰必勝。也是交通上的能者。駑馬十駕,志必得。更是健兒快馬,戲舞翩躚,藝術的化身。馬匹多麼富有靈性的生物。一生英姿颯爽精神十足,風光無限,可是到了隋朝末年,似乎變了身份一樣。隋朝後期,國家政局不穩定,社會動盪不安,一些“奴賊”上街搶奪馬匹,北方的突厥也一直不安分,總是找機會侵襲隋朝地區,大隋朝的江山搖擺不定,畜牧業也開始走下坡路。

由於“奴賊”和突厥人的迫害,隋朝畜牧業雪上加霜。本來畜牧業有官方照應又有私家珍藏,開始發展得是非常好的,可到了最後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破壞,阻止了它前行腳步,甚至將它多年來攢下來的積蓄攆的粉碎。

當然,隋朝這樣的結局也為唐朝畜牧業的發展總結了不少經驗教訓,成為了唐朝發展畜牧業的寶貴財富。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三.結語

隋朝的一生,是短暫的,虛無縹緲的,只不是一個空架子。看似闊闊綽綽、風風光光,又是富麗堂皇的移動宮殿,又是浩浩蕩蕩的百萬大軍,一切只不過是個擺設,經不起半點推敲。更別提它們的畜牧業,曾經是盛極一時 ,又是官方撐腰又是私人管制,紅紅火火只是暫時的,還沒等大家羨慕夠,卻從巔峰上摔了下來,甚至一摔所剩無幾。

隋朝養馬盛極一時,為何只留馬三千?錯在無知掠奪和國家動亂

畜牧業跌倒了爬不起來了,自己覺得好無辜,將鍋甩給了它的主人隋朝,的確沒有冤枉你——大隋朝,要不是隋朝貪得無厭,無知的資源掠奪,隋朝馬匹說不上留給唐朝的是三千萬,隋朝畜牧興衰成毀的史實作為一份歷史遺產,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