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二)——《內觀-葛印卡教授的解脫之道》

生活的藝術(二)——《內觀-葛印卡教授的解脫之道》

當面對不如意的情境時,要如何才可以不盲目地產生反應?該如何才不會焦慮不安及該如何才能維持著安詳與和諧?

在印度以及其他國家都曾經有前賢大德研究過這個問題——人類所面對的苦——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每當不如意的事發生,內心開始產生憤怒、恐懼或其他負面情緒時,即刻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去,例如,站起身來、拿杯水、喝口水,那憤怒將不再增強,然後慢慢睇從憤怒中解開;又或者念數:一、二、三、四;或是重複一個字、一句話、持咒語;或者持誦一個你信仰的某尊神或者聖者的名號。藉著轉移注意力在某個程度,就會擺脫負面情緒及憤怒。

這辦法行得通,此練習的確可以消除內心的焦慮不安,然而此方法事實上只能在意識表層發揮功效。其實當注意力被轉移時,負面情緒亦同時被推到更深的潛意識層面,使得原有的不淨煩惱在此層面中不斷繁衍擴增。意識表層看來一片安詳和諧,其實內心隱藏著一座休眠火山,擠壓著的負面情緒遲早會爆發。

但其他探究內在真理的修行者作了更深入的探索,透過體驗自我的身心實相,發覺

轉移注意力只不過是在逃避問題。逃避不是解決方案,要面對它。每當心中生起任何的負面情緒時,只有觀察和麵對它。當我們開始觀察它時,這些心的不淨煩惱隨之失去力量,日益枯萎,最後被連根拔起。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好辦法,它避免兩個極端——壓抑和放縱。埋在潛意識裡的負面情緒是不會消除的,若任由它表現在行為或言語上只會倍增問題。不過,假如我們只是客觀地觀察它,這些不淨煩惱就會開始漸漸消失,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被根除,我們就得以從不淨煩惱中解脫出來。

它聽起來絕妙極了,但實際上真的行得通嗎?對一般人來說,有這麼容易面對不淨煩惱嗎?當怒火一生起,根本未曾來得及察覺,人就已經失控了。然後在怒火矇蔽之下,構成我們在行為或言語上傷人亦害己。等到憤怒平息後,我們就開始哭喊及懊悔,祈求這人或那人或某某神靈的寬恕:“哦,我犯錯了,請原諒我吧!”過後再次陷入相同情況時,我們又再次重複做出同樣的反應。再多的懺悔也無濟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