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完成科考任務,中大醫院南極勇士吳昌德凱旋

第36次南極科考隊泰山站隊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吳昌德醫生作為此次南極內陸科考隊中唯一一位醫療保障人員,圓滿完成為期半年科考任務,凱旋歸來。4月24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為吳昌德醫生舉行儀式,歡迎“南極勇士”回家。

圓滿完成科考任務,中大醫院南極勇士吳昌德凱旋

歡迎儀式 張鑫攝

不負眾望,出征南極

由於具有外科背景及豐富的重症病人救治經驗,還有突出的應急救援能力,醫療救治全能王的優勢,2019年吳昌德順利入選第36次南極科考隊。經過結組遠行、雪地露營、垂直攀登、滑落停止等訓練後,練就了他南極生存技能。

出發!2019年10月22日,吳昌德揮別家人和同事,從上海乘坐雪龍號前往南極泰山站。經過一個月在海上的顛簸,經歷了西風帶的狂風,11月20日終於到了中山站。但是中山站離著吳昌德所去的泰山站還有很遠,路上仍風險重重,遇到了暴風雪、碰到過冰裂隙,中間換乘輪船、破冰船、雪地車等交通工具,12月9日抵達內陸冰蓋出發基地,然而這離著目的地還有一段路程。12月15日,吳昌德和其他16名內陸隊員到達泰山站,終於抵達戰場。“戰鬥開始”!

練就“全能王”,全力保健康


圓滿完成科考任務,中大醫院南極勇士吳昌德凱旋

吳昌德為科考隊員進行醫療保障

南極,雖有可愛的企鵝,但是極寒的天氣卻沒這麼可愛了。隊員經常出現凍傷,各種皮膚外傷、手外傷等外傷也是“家常便飯”。“外傷縫合,是我這個‘家庭醫生’經常乾的活。各種凍傷膏更是必備的‘家庭常用藥’”。作為南極內陸唯一一位醫療保障人員,吳昌德是17名內陸隊員的“家庭醫生”。對隊員的定期體檢,也是他這位“家庭醫生”的重要工作,因此他對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瞭如指掌。還在工作之餘教大家心肺復甦及電除顫的使用,並負責“雪龍”號科考隊員在船上的健康保障工作。

不僅如此,吳昌德更是“全能王”,他拿得起手術刀,也拿得了菜刀,他是大廚的“幫廚”,切菜、炸油條、蒸包子……樣樣精通;他是駕駛員,開起雪地車技術嫻熟,闖過能見度極低的地吹雪,躲過驚險的冰裂帶;他還是技術工,卸貨、維修、安裝……啥也難不倒他;他亦是科研隊員,跟科考隊員一起進行冰芯雪芯採樣採集,觀測天文……

到了晚上,他還要推進自己的科研項目。他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基地醫學聯合實驗室徐成麗教授合作,進行《動態監測冰蓋高原環境對泰山站隊員生理心理的影響》的醫學研究,完成本次科考的極地高海拔極寒下生理學監測及採樣項目。

“回來就想吃西紅柿和黃瓜”

吳昌德在南極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每天都吃些啥呢?“能吃到一頓新鮮蔬菜太不容易了,中山站給我們慰問送來白菜,我們就特別的開心,終於能吃到蔬菜了!”吳昌德介紹說。泰山站配有一位負責營養保障的“大廚”,雖然總是變著花樣給隊員做營養餐,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要以速凍食物和肉食為主,能吃上新鮮蔬菜就是“大餐”。“回去之後,我最想吃的就是新鮮西紅柿和黃瓜。”吳昌德說道。

此外,找尋生活用水也是大家特別頭疼的事。吳昌德學習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隨老隊員坐著雪地車,到海拔稍高、純淨的雪地採雪,回去做融雪加熱處理就可以作為飲用水了。

攜手共進,相信團隊的力量

圓滿完成科考任務,中大醫院南極勇士吳昌德凱旋

在方圓500公里都看不到生物的南極內陸,與外界幾乎隔絕。每天吳昌德僅能通過中山站發來的幾條新聞播報,瞭解外面的世界。每天關注中國新冠病毒疫情,當得知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邱海波教授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堅守武漢一線,中大醫院眾多昔日的同事也紛紛馳援湖北等地。“如果沒來南極,我肯定也會去疫情一線。”吳昌德聽到新聞後心裡想到。

在南極的日子,吳昌德也想家、想孩子。每逢佳節倍思親,除夕吳昌德與家人進行了簡短的通話。當不到2歲的女兒喊他一聲爸爸時,思念更上心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在南極科考之行中,吳昌德也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我的生日是4月3日,在返程的海上顛簸,16名南極內陸隊員一起為我過生日。雖然沒有生日蛋糕,但是一碗長壽麵、2個荷包蛋,已經感到戰友們對我的滿滿的祝福。”吳昌德31歲的生日就是這樣度過的。

說起此次南極之行,吳昌德感觸最深的就是團隊的合作與信任的力量。“在南極這種條件下對個人的鍛鍊,我覺得以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怕了。要相信隊友,攜手共進克服困難,一起圓滿完成任務!”

(程守勤 劉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