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要是長壽,會不會聯遼抗金,讓遼金兩敗俱傷,坐收漁利?

向左M向右


女真的崛起,恰逢遼宋的衰落。面對局勢的變化,宋徽宗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進行聯金攻遼。結果宋軍北上被遼的殘軍打的狼狽而逃,幽雲十六州沒有奪回,反而在遼的反擊下損兵折將。

聯金滅遼被視為了徽宗最失敗的戰略決策。

在西線戰場上宋軍捷報頻傳滅亡西夏彷彿指日可待,好大喜功的宋徽宗此時志得意滿想著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建立不世之功。戰爭已經打響但是宋軍並沒有取得什麼戰果,於是同金人結成海上之盟共同對付遼國。

那麼,假設一下,假如北宋進行聯遼抗金能不能不再陷入這個歷史局面呢?

首先先分析三方的戰鬥力,看一下軍事角度方面“聯遼抗金”能否可行,很明顯金軍最為強大,但很明顯遼軍也並非完全被動,在戰鬥方面還是可以抵抗金軍的戰鬥力的。而宋軍之所以北伐失敗,首要原因還是北上進入了一個宋軍不善於作戰的戰場。

女真從數萬人破襲了遼的聯軍,而顛覆了遼的統治,從此開始步步緊逼,在歷史上當金軍佔據了遼的西京後宋軍開始北上,結果剛剛北上就被遼軍阻擊,而之後再無作為,軍事上的弱點被大大暴露,結果遼1125年滅亡,第二年金軍就開始對宋用兵。

從戰場的實際角度來看,宋軍北上援助遼,會使得遼的被動戰局發生改變,但實際上不會根本影響女真銳不可當的進攻,因為北上深入對宋軍不利,但宋軍十萬以上的兵員調動,是可以對北方的局面產生干擾的,而在實際歷史當中宋軍北上攻擊遼軍,事實上根本沒能進行深入,所以對戰局的影響是很小的。

其實,宋王朝如果要與遼王朝合作,軍事上只是一個方面,其實最有力的援助是對遼軍進行經濟增援,從而使得遼能夠將全戰線壓制住金的攻擊勢頭。而金遼之戰持續將近十餘年,關鍵性的一點,就是女真逐步實現了戰略逆襲,而遼對各個民族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最終導致遼軍在各個戰線全面崩盤。在這個情況下,遼王朝中央的力量被逐步削弱是關鍵因素。如果當時北宋提供經濟援助的話,可以使得遼重新支撐北方局面。

援遼戰略的潛在意義在於,北宋王朝可以藉此機會將戰略影響力伸到北方,從而利用遼金戰爭在北方尋找戰略基點,甚至在幽州地區佈置傾向於宋的勢力,從而使得北國局勢發生重大變化,那樣不管北方的戰爭會如何發展,在戰爭結束後宋可以在北方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戰略基點,甚至是直接將軍隊開入幽雲十六州。

關於北宋的歷史選擇,還一直有這樣的一種觀點,認為北宋之所以不能與遼聯盟,主要的原因是在於遼宋兩國的世仇關係,但是實際上在宋徽宗時期之前,遼宋已經起碼保持了四十年沒有大規模軍事行動了,而且在互相貿易的前提下,遼國吸收漢文化的程度非常高,在這個基本點上其實遼宋是可以實行合作的,因為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合作基礎。

不過歷史終究還是無法假設的,最終女真的崛起導致了遼與宋相繼滅亡,之後南宋王朝建立,中國的歷史局面又發展成了南北彼此對峙的局面。


善意的撫摸


或許會或許不會。逝者已逝,誰也不知道會或不會。宋哲宗趙煦作為宋朝第七位皇帝,宋神宗趙頊第六子,元豐八年(1085年),被立為太子,同年即位,年僅九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簾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後,下令紹述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範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

元符三年(1100年),趙煦病逝,年僅二十三歲,在位十五年,廟號哲宗。

後世對宋哲宗的評價分歧很大,有的人認為宋哲宗在很短的時間裡表現出一個大帝式的氣派,如果在位更長久些或許能改變北宋的國運,至少是避免趙佶的上臺。有的人又認為他在位期間放任黨爭的加劇以至於間接性地葬送了北宋。我個人做一下無責任的評價,其實按照北宋的基因來講,第一是得國不正,第二是在當時的時局來講必須抑制武風才能真正終結割據亂世,這兩點都導致建國者(太祖太宗兩朝)需要讓利文人建立文風,因此才有重文抑武的國策。而重文抑武又致使文官集團膨脹,膨脹的結果勢必就是黨爭,黨爭又導致決策效率低下。一個國家運行了一定時間後,必然產生各種問題及矛盾,通常來講是需要一次中興來解決問題,中興需要高效的行政,如果不解決黨爭帶來的決策效率低下的問題,中興無從談起,所以我們看到宋仁宗在慶曆新政的淺行輒止。到了宋神宗時期,神宗是有決心要做中興之主的,於是我們看到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但是實際上這個只是前奏,我認為元豐改制才是戲肉,因為這時宋神宗才拿出了真正的解決方案--集皇權。通過更強大的皇權及皇帝本人的意志去帶動整個國家機器高速運轉。宋神宗支持變法派壓倒反對派,讓一黨掌實權就是要提高行政決策效率(參考我朝),而後哲宗延用此法,在我看來實在無可厚非,只可惜他倆都命短,造成這一政策無法長時間貫徹執行,才會有兩派之間的互相反覆傾軋,此宋之殤…誰也怪不了。而且集權本身就是雙刃劍,要看誰握權柄,偏是神宗哲宗短壽在前,徽宗高宗長命在後…要說,這就是宋朝的命吧...

就宋哲宗來講,一生其實就是兩件事,內政上繼續推動變法,軍事上把西夏打服。對於一個帝王來說,他做得很出色,尤其是用時很短地完成了這兩件事。他來過,他活過而且活得很出色,這就夠了,餘下的故事讓歷史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