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我不是“公知”,你們是大清的“愛國賊”

郭嵩燾:我不是“公知”,你們是大清的“愛國賊”

光緒五年(1879年),大清駐英公使郭嵩燾被迫辭職,然後黯然歸國,但不敢在朝堂呆了,只好稱病回老家湘陰。

一路上,無人不罵這位“勾通洋人”的“失節”’大使,以致於他只好乘坐洋人的小火輪偷偷過境,從長沙到湘陰的途中,他發現唾罵他“勾通洋人”的標語到處都是,特別是在自己的家鄉湘陰,地方官員都對他傲慢無禮,民眾義憤填膺,喊出了“殺郭嵩燾以謝天下”的口號,絲毫不念及同鄉之情。

郭嵩燾到底怎麼“勾通洋人”?到底犯下了什麼“滔天大罪”呢?原來是守舊頑固的副使兼駐德公使劉錫鴻向國內舉報的“三大罪”:

  1. “遊甲敦炮臺披洋人衣,即令凍死亦不當披。”
  2. “見巴西國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為小國主致敬?”
  3. “柏金宮殿聽音樂屢取閱音樂單,仿效洋人之所為。”

大清國民眾一聽,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於是,劉錫鴻又公然揚言:“這個京師之內都指名為漢奸的人,我肯定不能容下他。”並密劾郭嵩燾罪責“十款”,極盡羅織誣陷之能事。

其實,只要冷靜分析,郭嵩燾這些所謂的罪狀,純屬雞毛蒜皮,而且都合乎國際禮儀,並可印證英人所說郭為“所見東方最有教養者”的稱譽無誤。

而國內那些愚昧、封閉、落後的官民罵他“有二心於英國,想對英國稱臣”、“辱沒天朝形象”,於是,全國上下,對他一篇罵聲、喊殺聲。

郭嵩燾這位力主開眼看世界的超越時代的先行者、近代洋務思想家、中國職業外交家的先驅就這樣被大清國的“愛國賊”們給扼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