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1

桂花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這是爺爺離開後的第一個中秋節。

白天我沒有打電話回家,直到傍晚。

電話撥回家時,全家人剛好吃過晚飯,聽到姑姑及表弟表妹聚餐後準備回家的招呼聲,我媽沒說兩句就跑了,追過去喊我弟弟:「亮仔,你那上千的大月餅趕緊拿幾個給姑姑他們帶回家!」

每個節日,對於我爸媽來說,是既嗆俗又實在的熱鬧。親人之間的人情來往,在乎節日間的一餐一飯。

尋常人家,好日子無非是,風日閒靜,人家笑語。

在電話裡聽到奶奶的聲音,至少從聲音上判斷,今天老人家度過了愉快的一箇中秋節。

請來照顧奶奶的阿姨據說人很好,做事也殷勤。按說今天她放假,據說去到相好的一個伯伯家過節,那個糊塗伯伯沒拿手機,被他侄女接到家裡過節去了,結果這個阿姨走了個空,又回我家來了。

我清楚那種過節時期,在別人家裡過節的體會,所以感謝她照顧奶奶之餘,特別囑咐她要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自在。


2

桂花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成年以後,已經有好多年,中秋,端午,甚至春節,都被我簡化過成了“低配版”,然而今天,也許因為爺爺的缺席,我想盡可能的在接下來每年的重要節日中,回到家裡,和全家人一起,鄭重操持,有儀式感的度過每一個傳統的重要節日。

米同學正在上班,有些感慨,就發信息給他,一條又一條,發了很多條,說我關於節日的回憶,憧憬和希望,當然,有他在。

到下午時,他回覆我。有期許,不在一起度過的時間,仍是溫暖踏實與喜樂的存在。


3

桂花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南方一到中秋節,那怕外面還是三十八的高溫,樹木,草地還是綠的,空氣裡就已經有天高野迥的味道,也代表著秋天的來臨。

我記憶裡,中秋總是和桂花的香味同時出現,儘管有時中秋即在公曆的九月初,而長江以南的秋桂花,通常要在九月底才會開放。

桂花是原產於中國的一種花,在印度、尼泊爾、柬埔寨有分佈,其他國家和地區很少見。

我老家後院有一棵桂花樹,金桂,樹齡比我爸爸年齡還大。我房間的陽臺正倚靠著她,每年九十月滿樹繁花,屋前院後每個角落都是這種細細的幽香。人在其中居家、穿行,就很定。

我上學時每到中秋、國慶回家,都會小心捋下一些桂花,放在茶,筆盒,書包,衣服口袋裡。等回到學校,一直到冬天,還能聞到香味。

我的前青春期,每個秋天都有她的味道。

有栽種經驗的人知道,桂花樹是很難長成「參天大樹」的。然而老家屋後這棵開花的樹逐年靜靜生長,至今已經如一把大傘完全覆蓋了二樓的衛生間屋頂,越過衛生間屋頂的水塔,和天空交接相會,遙遙相望。而散開的枝葉,延伸到陽臺一角,不用舉手,就可以採擷她的芬芳。

更小時的中秋夜,桂樹,月餅,蒲扇,竹床,傳奇故事,屋後村裡的水渠流水湯湯,是和爺爺奶奶的幸福時光。

銀漢無聲轉玉盤。溪山月色屋瓦,連回憶也嘹亮悠揚。圓月之夜,總給人一份別樣的清醒和安靜。


4

桂花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我素來心思簡淨,所以從小到大,「輕別離」對我來說並不是件難事。看花是花,看水是水,抬頭看到月亮也有思無念,總覺得人生還很長,再見總有時,直到爺爺今年離開以後。

我和米同學自認識起,七年間,聚少離多,我倆都喜歡月夜,為生計各自忙碌,不在一起時,有月亮的夜晚,抬頭望月,就如同彼此心裡的無線電波和情感紐帶。“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詞,從宋代穿越過來,聯結到了東西半球兩顆心,是真宿緣,妙不可言。

這些年,去過不少地方,雲南邊陲小城的圓月,地中海島上的圓月,紐約時代廣場被霓虹燈覆蓋的圓月,巴黎盧浮宮晚上出來時迎面的圓月......有月夜的旅程,總給人更多悠長的記憶。

尋常生活裡,關於月亮的記憶,最近一年記憶最深的,是和米同學2018年在羅馬城裡看夏夜百年難遇的紅月亮。

2017時,因為對彼此的需求並不真實瞭解,我們之間出現很大分歧,2018年是我們的修復之年,也是我們更多去關照、認識自己和彼此的開始。

紅月亮的晚上,也許是自然異象與月光的能量,我們說了很多之前從未說起的對彼此的體己話,卸下盔甲,坦誠彼此的恐懼和擔憂,幾近消除了彼此潛意識的所有怨懟與不滿,達成和解,嘗試把目光共同看向同一個未來。月有圓缺,人有異時,惟有相知,才可日日如新。


5

桂花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成年人的生活,速度是以倍數逐年疊加:2倍,4倍,8倍......和父母,全家人一起過中秋也不再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到參差對照,真正嚐出“人閒桂花落”滋味的年齡時,故鄉的桂花往往不再舉手可及。

然而,仍然祝福我們:無論此刻與家人團聚,還是獨立他鄉,永遠保有有花好月圓的心境。

祝你及你愛的每個人,中秋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