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新業務劍指中國物流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順豐新業務劍指中國物流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廣交朋友,愈發開放,順豐正在以一個全新的形象示人。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順豐控股3月15日發佈的年報顯示,2018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日均業務量破千萬單,傳統快遞業務上,順豐持續保持單票價格優勢。而更為重要的是,2018年,圍繞綜合物流服務方向,順豐佈局的力度和範圍都史無前例。

為業界關注的是,年報顯示,2018年,順豐新業務收入達171.8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5.93%,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3.71%上升至18.90%。新業務收入的迅猛增長對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增長貢獻顯著。

過去的中國電商互聯網黃金10年,讓包括順豐在內的快遞公司迎來了最佳發展期,而隨著7家快遞公司悉數上市,快遞行業逐漸開始撕掉野蠻發展的標籤,追求精細化運營,引入科技、信息化元素,阿里、京東等電商系物流平臺公司的高調入局,也讓整個物流領域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25歲的順豐正在進行從頭到腳的鼎新。

正如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所言,順豐對標的不只是4000億元傳統快件配送市場,而是12萬億元大物流市場,順豐希望通過加強科技和供應鏈行業解決方案能力,成為一家科技驅動的綜合物流服務企業。


順豐投資未來、大力開拓主流業務之外的新業務,也正成為傳統快遞公司在迎接中國“物流新十年”變革的一個縮影。

新業務勢頭正猛

年報顯示,2018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增幅達27.60%;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45.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為34.84億元。業務量方面,2018年,順豐累計完成38.69億票,同比增長26.77%,日均業務量破千萬單。

相比傳統快遞業務,順豐的新業務在過去一年則表現出強勢的發展勁頭。即便新業務致使順豐業績短期承壓,順豐強調,2018年拓展新業務、廣泛佈局,增加了前置性資源投入,優化底盤,升級產業,以提升長期的經營效率,實現其長期戰略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順豐當前新業務主要集中在快運、冷運、國際和同城四大方面。

其中,快運業務佔比最大,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增長83.6%;冷運及醫藥業務整體營收達42.4億元,同比增長84.8%;同城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0.0億元,同比增長172.2%;國際業務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28.6%。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城業務領域,順豐表示,公司的願景是成為全國領先的第三方直營即時物流服務商,2019年成立同城公司獨立化運作。目前,順豐同城服務已覆蓋全國275個城市。在客戶結構上,麥當勞、肯德基、瑞幸咖啡、天虹、永輝、必勝客、優衣庫、海瀾之家等知名企業成為順豐的合作伙伴。通過新零售店配、SAAS等技術投入,對客戶進行新零售賦能,共同促進新零售行業的加速發展。

冷鏈、同城業務一直被外界認為是最接近新零售的配送環節,在這兩個業務上的持續發力,背後似乎還隱藏著順豐一直想做的“商業夢想”。

對此,快遞物流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表示,雖然不在上市公司體系之內,但商業是順豐絕對不會放棄的一個版圖,其在同城配送的加速發力,與麥當勞、永輝的合作或許是在探索一種和過往不一樣的合作模式,通過用戶大數據的積累和互動,加速商業板塊的推進。

“順豐在發展‘快遞+’戰略過程中,原來的基礎已經搭牢固,想要讓自己的護城河更加穩固,就需要擴充產業鏈,未來3~5年,順豐在重貨、冷鏈、國際還會有爆發性的增長。”趙小敏向記者表示。

UPS和亞馬遜的混合體?

順豐新業務勢頭正猛,一定程度上來自於順豐在過去的一年裡在各個領域的廣泛佈局。在過去的一年中,順豐的幾次出手都可謂大手筆。

2018年3月,順豐與新邦物流成立合資公司——廣東順心快運有限公司,採用“網點加盟、分撥直營”的模式進行發展。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實現12000家網點規模。

隨後在同年8月,順豐分別與夏暉、招商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牽手,對冷鏈、海運、高鐵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佈局。10月,順豐宣佈與DPDHL(德國郵政敦豪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將整合DPDHL在內地及港澳地區的供應鏈業務,交易總對價為55億元。這次合作更是被王衛視為順豐正式進軍供應鏈領域的里程碑事件。

除此之外,順豐還在2018年投資包括餐飲物流公司餐北斗、加油服務提供商車主邦、汽配物流公司正大富通以及國際航運物流平臺Flexport,投資領域包含產業上下游鏈條。同時,聯合8家公司,共同打造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對此,王衛稱:

“順豐要表達更開放、更平等、更公平的理念,互相合作,取得長期共贏的局面,這才是未來。”

除此之外,順豐航空自有機隊規模突破50架,較2017年末的41架增加9架;位於湖北鄂州的“順豐機場”也在全速推進。

長江交運的研報分析認為,與以往市場對順豐控股低調且封閉的固有印象不同,當前順豐控股正在推進開放合作的戰略升級。藉助資本的力量,與垂直物流領域的領先者進行合作,以迅速積累業務規模與行業經驗,降低新業務的拓展風險。


“無論是與DHL的合作,還是成為新夏暉的大股東,順豐選擇的合作伙伴都是在某個特定領域遙遙領先的企業,別人要在這個領域裡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就更難,對於順豐來說,站在高處向下打擊就很容易。”趙小敏表示。

同時,業內普遍認為,順豐的很多投資回報要等到未來5到10年來看。比如,順豐投資的機場樞紐要到2021~2022年才能投入運營,整個利益回報要等到2025年。此外,包括航空機隊的投入和與UPS、DHL等大型合作都是長遠投資回報,這是不能和通達系的輕資產運作相比較的。

對於順豐2018年的投資圖譜,趙小敏表示,順豐已經開始對標國際化的大公司,技術驅動模式和大物流、大商業、大流通、大貿易將成為兩大發展方向,在他看來,其未來發展模式或是亞馬遜和UPS的混合體。

下一個“黃金十年”

以阿里歷時11年在今年3月完成對“四通”(百世、圓通、中通、申通)的全部入股為標誌,新零售不僅正重塑物流新格局,也讓行業重新思考中國物流行業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記者分析指出,物流行業整體是往供應鏈企業發展,隨著物流各個配送運輸環節的打通,單環節企業的優勢會被削弱,需要企業具備上下游數據的穿透力和核心樞紐控制力。如果不具備自己做大做強的能力,依託大平臺發展依然有上升空間。

在此背景下,順豐可謂與其他加盟制快遞公司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順豐顯然更多將未來押注在了“科技”和“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上。

除了產業上下游的佈局和新業務的開拓,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一直引人注目。年報顯示,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計27.23億元。在物流行業堪稱一騎絕塵。順豐也在年報中提出,未來要成為科技驅動的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公司。

“未來整個中國市場年齡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90後、00後群體成為消費主力,但總體人數較少,中國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消費更注重穩定性和服務體驗。”趙小敏表示,“目前物流公司數量太多,後來會有很多併購、網點融合的可能性。”

“未來一年內,物流市場還將處於相對混沌的狀態。”趙小敏認為,而通達系則需要更深度融入巨頭的懷抱,才能解決價格驅動的現狀,同時在已有網絡的基礎上提升品牌認可度,加大網絡更深層次融入和渠道融合,提高與當地產業的聯合程度。

有證券分析師稱,品牌、網絡、流量、科技、場景,正助力順豐成為超級物流平臺。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商物流端之外,中國物流公司在醫療設備、汽車等高端供應鏈上仍然不具備話語權,而投資於未來的順豐看準的更多是其大力發展新業務背後高附加值產品供應鏈所蘊含的巨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