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式新冠肺炎防控創新體系讓戰“疫”不留盲區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從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及時開展線上諮詢、推行健康碼分區就診,完善線上線下的診療服務,再到2月12日派出援助湖北荊門醫療隊後,建立兩地遠程會診系統,為危重患者實施“一人一方案”……近三個月來,這家醫院就疫情防控實行的一系列舉措,成為以有限醫療資源覆蓋戰疫盲區的創新實踐。

“基於疫情以來的一線作戰及兩地聯動工作,醫院探索出了一套全鏈式的新冠肺炎防控創新體系。”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表示,疫情防控工作應充分考慮細節,並善於用智能化技術加以完善,同時保持專業精神,在疫情結束前不容懈怠。

全鏈式新冠肺炎防控創新體系讓戰“疫”不留盲區

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療隊呼吸治療科醫師在湖北荊門為新冠肺炎患者治療護理 醫院供圖

活用“互聯網+” 搭建醫院防疫網格

“疫情初期,很多人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我們意識到,隨著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被確認,公眾對這類病毒和疫情的科普需求會激增。”蔡秀軍說,1月21日醫院就開設了新冠肺炎免費線上諮詢專線,一期即入駐了包含呼吸科、感染科等多個學科的專家團隊,及時為公眾答疑解惑。

此後,醫院自主開發並上線了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輔助諮詢問診自測系統及開設線上心理防疫專線,同時為後續前來就醫的患者進行了線上備案。

隨著住院就診的人數不斷增加、病房陪客也越來越多,如何確保醫院“零感染”成為了蔡秀軍最關心的頭等大事,“如果醫護人員感染了,我們醫院如何運行,這麼多病人怎麼辦?”

於是,他們繼續活用“互聯網+”,在2月份陸續啟動了憑健康碼入院分區域就診機制和陪客“一人一帶”機制,以提高醫護人員分診、預檢效率,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醫院在疫情期間並未限制門診和手術室等正常的醫療服務,但由於出行不便、免疫力低等原因,不少慢性病患者面臨著不願前往醫院複診、卻又即將遭遇停藥的難題。

“自2月15日開始,我們的互聯網醫院開通了在線複診功能,並在浙江省率先開通了醫保在線支付功能,實現省級醫保病人在線上看病配藥刷醫保卡服務。”蔡秀軍表示,通過不斷升級“互聯網+”醫療服務,既要保障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同時也要兼顧其他病人的需求。

用口琴聲為醫療隊援荊奏響尾章

ICU內傳出悠揚的口琴聲,為清冷的病房增添生氣——在浙大邵逸夫醫院援助荊門市醫療隊“休艙”前幾天,荊門市首例用上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賀新森(化名)遵照醫療隊為其定製的“呼吸訓練”法,用口琴聲為醫療隊此次援荊奏響尾章。

蔡秀軍表示,輕鬆悠揚的口琴聲背後,是20多年來對呼吸治療科的建設經驗,以及疫情期間開展多學科會診、整合前後方資源的努力。

據瞭解,1993年建院時,該醫院就成立了呼吸治療科。“此次援荊組建呼吸危重治療團隊,主要目標是救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扼制病死率增長。”蔡秀軍說道,從療效來看,這支團隊發揮了巨大作用。

2月27日,浙大邵逸夫醫院分佈在湖北省不同戰“疫”一線的專家與後方專家進行了一場遠程會診,共同探討湖北7個新冠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針對ICU危重病人提供了“一人一方案”救治策略。

蔡秀軍說,由於多數危重病人患有基礎疾病,醫院選擇“一人一方案”,舉行了多次網絡多學科遠程會診。

截至4月10日,該院援荊醫療隊在荊門新冠ICU累計轉出25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其中治癒出院23人,並且在浙江省援鄂醫療隊中治癒出院首例使用ECMO治療新冠肺炎患者,荊門病亡率從開始集中收治初期的湖北省首位下降至休艙之時的第五位。

“通過集中收治、院感防控、信息化改造、‘一人一方案’等系列舉措,我們得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同時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在蔡秀軍看來,這一全鏈式防控創新體系應結合今後的疫情防控工作持續細化完善,更具可複製性,為智慧化醫療與平戰結合的醫療體系建設提供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