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春季】

一、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它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在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二、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雨水为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在北方旧俗里,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会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水饺叫“龙耳”;面条叫“龙须”。

三、惊蛰(3月5-7日交节)

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雷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因而,惊蛰当日,人们便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因梨生津解渴,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四、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五、清明(4月4-6日交节)

清明,春分之后十五日,此时万物洁净而清明,气候清爽,景物明朗,所以得名。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六、谷雨(4月19-21日交节)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北方有谷雨节气吃香椿的习俗,而南方则有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夏季】

七、立夏(公历5月5-7日交节)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民间有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

八、小满(5月20-22日交节)

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小满之日苦菜秀。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

九、芒种(6月5-7日交节)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有祭饯花神的风俗。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十、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

十一、小暑(7月6-8日交节)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小暑前后,我国盆地西部,就会进入暴雨最多季节。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十二、大暑(7月22-24日交节)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也是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的时期。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而广地区,则有吃仙草的习俗,也叫凉粉、烧仙草。

【秋季】

十三、立秋(公历8月7-9日交节)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十四、处暑(8月22-24日交节)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

十五、白露(9月7-9日交节)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白露这天,民间习俗各不相同。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福州人认为龙眼很补,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

十六、秋分(9月22-24日交节)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

十七、寒露(10月8-9日交节)

寒露节后,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是露水将要凝结成霜的前奏。寒露正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凉爽到寒冷的开始。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寒露的另一大习俗是吃螃蟹。

十八、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在霜降这天,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冬季】

十九、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表示寒冷冬季的开始。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民间有吃:甘蔗、羊肉、水饺、炒香饭的习俗。

二十、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二十一、大雪(12月6-8日交节)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旧时每到大雪节气,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腌肉,称为“咸货”。

二十二、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又称冬节、亚岁等,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二十三、小寒(1月5-7日交节)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每逢小寒节气,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二十四、大寒(1月20-21日交节)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中国传统24节气详解

大寒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