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嗎?5歲的孩子,狠狠地教育了他的碩士媽媽怎樣做人

你信嗎?5歲的孩子,狠狠地教育了他的碩士媽媽怎樣做人

木子一讀

5歲的孩子懂什麼?能教碩士生做人?看似匪夷所思,但卻實實在在發生的事。

1、你這是不對的,要尊老愛幼

前幾天,和同學聊天,講到了他家發生的一件趣事。同學他堂哥娶了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生。全家人都以他堂嫂為榮,堂嫂也是相當謙遜,對誰都是溫聲細語,就是與她婆婆相處的不是很好,常有一些疙瘩出現,特別是在孩子出生之後,在怎樣帶孩子的問題上,更是經常發生矛盾。

堂嫂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把孩子培養成一位博士。幾年後,孩子的教育也相當成功,彬彬有禮、尊老愛幼,就是有點膽小,連說話都要鼓起勇氣似的。

這讓堂嫂在她婆婆面前,顯得特別強勢,連說話聲都太高了八度。去年過年,堂嫂與婆婆又發生矛盾,堂嫂用很不滿的語氣大聲呵斥婆婆,任誰都勸不住。

小侄子在旁邊聽了很久,握緊拳頭,滿臉通紅,欲言又止,突然,侄子大聲地說:“媽媽,你這是不對的,你說的,要尊老愛幼。”侄子說完,就哭了。

我同學說,堂嫂就像被冷水潑在頭上一樣,蒙了。馬上又像被火烤了似的,滿臉通紅,額頭都出汗了。看著哭著的兒子,堂嫂馬上安慰著,說自己錯了,不應該這樣的。隨後婆婆很高興很高心地過來安慰孫兒,說沒有吵架,只是在講事情。

侄子哭著說:“媽媽,你不是說,做錯了事,就要說對不起嗎?說了對不起就是好孩子嗎?”

同學說,堂嫂隨即跪在婆婆面前,哭著向婆婆道歉。

我們常常用這世界上最真的道理,來教我們的後代,希望他們能夠善良、勇敢,希望他們能有出息。但細細想來,我們好像只是在當一個道理的搬運工,將世間一切好的道理都搬過來,教給孩子。

教育教育,教的部分很容易就能做到,但育的部分?

2、爸,別扔了,留著給我

在我們那個小家族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村裡出了一個不孝子,氣焰十分囂張,經常打罵眼瞎耳聾的母親,臭名遠揚。後來,花重金娶了一個媳婦,這個媳婦也是個沒臉沒皮的人,看見年邁的婆婆更是非打即罵,村裡的長輩們都說,這是一對豺狼,遲早有報應的。

不久,兩人就生了個兒子,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天生愚鈍,3歲才能結結巴巴地說話,5、6歲了,走路還歪歪扭扭的。夫妻倆罵天罵地罵鬼神,更是將一切的怨氣發洩到母親身上,認為是母親把黴運招進家門的,總想著那天把她趕出去。

一天,不孝夫妻早上把母親送到村口,讓她自生自滅。不想,在村口玩耍的兒子,看見奶奶,以為是奶奶要陪他玩,中午又笑嘻嘻地拉著奶奶回家了。就這樣,連續好幾次都沒成功。終於,不孝子心生惡念,決定將母親扔進河裡沖走。

這天晚上,夜黑風高,夫妻倆把母親裝在筐裡,想抬去河邊,又擔心兒子醒了,找不到家人大哭起來,引得四鄰圍觀,就決定揹著兒子一起去。到了河邊,扔了母親。不孝子就問妻子要不要把筐和扁擔拿回家去,妻子說不要了,搬過死人的東西晦氣。

豈料兒子早已醒來,目睹了全過程的傻兒子說:“爸,別扔了,留著我吧,以後可以用來裝你啊。”夫妻倆聽了大驚失色,連忙把母親救上了,好生供養著,再也不敢打罵母親了。

父母為非作歹,卻希望孩子善良;父母小人心腸,去希望孩子大方;父母不敬老人,卻又希望孩子孝順……怎麼可能呢?

俗話說:三歲定終身。孩子看似不懂,卻極為懂得模仿。他們不懂的只是大人們的道理,大人們說一萬個道理,他們不懂,但大人們做一次,他們就能學會。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3、媽媽,洗腳

還記得的央視最感人的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嗎?

媽媽一邊講著《小鴨子》的童話故事,一邊給幾歲的兒子洗腳;洗完後,就又去廚房,拎了一桶重重的熱水,給身患殘疾,腿腳不便的母親洗腳;這時,兒子在門口看見了媽媽給奶奶洗腳,就心生想法,等媽媽給奶奶洗完,回到房間,發現幼小的兒子正端著一滿盆熱水,滿臉水汽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時響起廣告獨白: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這是這幾年給我印象最深的廣告,感覺很溫馨、很感人,也很羨慕,非常羨慕。憧憬著未來,我也能享受這樣的親情。但父母做著,孩子就在旁邊學著,模仿著。孩子的未來,不是那些聽都聽不懂的道理培育的,而是由父母的行為舉止造就的。

請謹慎行為。

很多父母,都是在孩子們的幫助下,學會了有孝心地對待老人長輩,學會了有耐心地應對麻煩問題,學會了有童心地面對現在將來。我們在教育孩子變好,孩子也在將你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