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成败,韩信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

整个汉代〈西汉,东汉)共四百多年历史中,汉高祖刘邦能够击败霸王项羽,成就大汉一统江山;昭烈帝刘备最辉煌时却只能偏安一隅。

刘邦与刘备二人功业的大小,其实早在刘邦选定韩信,刘备选定诸葛亮时就已埋下伏笔,因为韩信与诸葛亮的战略格局差别很大,双方选定的技术路线也有明显不同。

先说说韩信:

韩信登台拜将后为刘邦所献的《汉中对》:除操作层面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关中,争霸天下之外,对时局大势之解构,对人心向背之把握,令人叹服。

韩信在《汉中对》里,条条直指项羽要害,精准剖析了项羽劣势:有匹夫之勇而不放心将领;有妇人之仁却不愿赏功;手握大权却处事失信;占尽优势却放弃战略要冲;虽身为霸主却已失尽民心。

韩信在《汉中对》里,以夺取天下为大目标,而且确定了任用天下英勇善战人才;分封城邑给有功之臣;以仁义而行正义之师;体恤将士回归故乡的心愿等等,可操作性强且易于执行。

再说说诸葛亮:

诸葛亮为刘备所谋的《隆中对》,先求的是三分天下,然后再根据天下形势而动,主动性不够,境界格局自逊一筹,而且实现路径实操性也不强,所以才有六出祁山而屡战屡败,最终惨遭灭国。

诸葛亮为刘备所谋的《隆中对》,还有不少硬伤:既要取荆州,又要结好孙权,本身就有矛盾;既要抢刘表、刘璋等宗室的地盘,又要得仁义之名,也欠些道理;既要分兵守荆州,又要千里夺益州,造成兵力分散;故苏轼他爹苏洵在《权书·项籍》一文中,对卧龙先生之策不以为然。毛主席赞同苏洵的观点,也曾批注道:“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个人结论:

诸葛亮是人中龙凤、旷世奇才。

韩信格局宏大,境界高远,执行力强,而且襄助刘邦立汉,成就了一番旷世伟业。

补充说明:

由于韩信与皇室的矛盾导致其惨死,所以延续多年的汉室不可能宣传其功绩,而且由于同样的缘故,后世文人也不可能对韩信多做宣传。

其实汉朝还有一位可与诸葛亮、韩信比肩的人物,那就是帮助光武帝刘秀实现汉室中兴的邓禹同学,他为刘秀所献的《榻下对》:除了整肃军政,严明赏罚,天下为公外,其务悦民心之策则充分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谛,而且邓禹兼具很强的实操能力。

虽然韩信、邓禹都很厉害,但由于有《三国演义》的存在,加之后世的演绎,诸葛亮被不断神化,成了流传千载的智慧者的化身,名声远超韩、邓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