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深度】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幾天前,同策研究院發佈了《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資月報》(?單擊回顧),在3月,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691.56億元,環比上漲44.71%。從一季度來看,樣本房企融資總額為2374億元,同比降3.5%。可見,雖然疫情對房地產銷售端造成了較大的衝擊,但對融資端影響並不大,僅小幅下滑。

既然說到融資,那我們就來說說融資和投資之間的匹配度關係。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規劃思路應該是先有投資設想,然後再有融資需求。在國外,企業更注重投資,而國內,則正好相反,融資壓倒一切。實際上,有的企業還會陷入融資的迷思中,沒想明白融資的目的,需要融多少,就拼命去融資,甚至認為融資多多益善,這種做法會造成企業資金運用效率低,在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時,反而推升了自己的融資風險。

既然融資是為投資而服務的,那麼融資的期限就應該與投資的期限相匹配,兩個之間的比較我們稱之為投融期限匹配度,在理想的狀態下,短期資產應該通過短期資金來融集,而長期資產通過長期資金來融集。而短期債務對企業資金鍊危險是最大的,往往直接影響到企業流動性安全,因此我們著重分析短期資金與短期資產的期限匹配度問題。

從資金的期限匹配程度來看,企業融資策略一般有三種情況,匹配型、穩健型和激進型,其判斷標準為:短期資金與短期資產的比率=1,說明公司執行的是期限匹配的融資策略(投融匹配);短期資金與短期資產的比率<1,說明公司執行的是穩健的融資策略(短投長融);短期資金與短期資產的比率>1,說明公司執行的是激進的融資策略(長投短融)。

【深度】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我們以2019年上市房企所公佈的數據作為基本數據,看看各家的融資策略是什麼樣的。

【深度】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2019年41家上市房企投融期限匹配度情況

*數據說明:

1、本報告樣本房企為在內地以房地產開發作為主營業務的,且截至2020年4月23日對外發布2019年年報的上市房企,共計94家;

2、榜單以2019年年報的數據為基礎,剔除了營業收入小於200億規模較小房企、房地產業務佔比過低的上市房企,共計41家;

3、計算公式:短期資金=流動負債-預收賬款,短期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投融匹配度=短期資金/短期資產

4、數據來源於上市公司公告,由同策研究院整理發佈。

從整體來看,在41家上市房企中,大部分房企更偏向於採取激進的融資策略。2019年投融匹配度低於1的房企數量有12家,等於1的房企數量有3家,大於1的房企數量有28家。而從所有樣本企業來看,行業整體趨勢不變,更多的企業選擇激進的融資策略,將短期資金投入到長期投資當中。當前,由於行業中“規模化發展”成為主流意識,大部分房企加大投資力度,大量擴充土儲。加之近年來國家要求企業“去槓桿”,監管層對房企融資監管不斷加壓,特別是在2019年5月以來,監管層出臺多項政策施壓房企融資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房企的融資力度,特別是長期、便宜資金的獲取難度。在此背景下,房企不得不借貸期限短、成本高的短期資金,投入到長期投資開發中。當然,這也與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有關,相比之下大型房企的融資能力要比一些中小企業強很多。但在快速“規模化”過程中,由於資金需求較大,長期資金無法滿足公司快速發展,也採取“短融長投”的激進融資策略。

一般情況下,當融資期限等於會長於投資期限時,由於負債到期之前可以收回投資,所以不存在融資期限風險;而當融資期限斷於投資期限(即長投短融)時,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融資期限風險。如果說穩健的融資策略損失的是企業的融資效率的話,那麼激進的融資策略則會給企業帶來潛在的融資風險。企業的融資策略越激進,融資期限風險越高。

為了便於量化,我們採用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來反映企業投融期限錯配的風險,實際上融資風險敞口率與融資期限風險呈正向關係。

【深度】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2019年41家上市房企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情況

數據說明:

1、本報告樣本房企為在內地以房地產開發作為主營業務的,且截至2020年4月23日對外發布2019年年報的上市房企,共計94家;

2、榜單以2019年年報的數據為基礎,剔除了營業收入小於200億規模較小房企、房地產業務佔比過低的上市房企,共計41家;

3、計算公式: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短期資金-短期資產)/總資產x100%

4、數據來源於上市公司公告,由同策研究院整理發佈。

從41家上市房企融資期限敞口率排列分佈來看,與融資期限匹配度的排列分佈基本一致,部分房企在排序前後上略有不同,這也證明了兩個指標之間的正向關係。在41家上市房企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中,12家房企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為負值,說明在短期資金的管理上這些房企相對保守,執行了較為穩健的融資策略;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為0的房企有三家,說明這些房企在融資的規模和匹配度上控制得當,不造成資金使用效率的浪費,也不增加公司融資風險;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大於0的房企有26家,最高值達到32%,說明大部分房企採取較為激進的融資策略,將短期資金投入到長期投資中。而在94家樣本企業中,有62家房企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大於0,說明行業內普遍存在短融長投的情況。

從企業角度分析,遠洋、保利、中海、佳兆業、旭輝、金地、中梁等房企融資期限風險敞口低於0,說明這些企業執行較為穩健的融資策略,且短期資產都大於短期債務,短期償債壓力較小。以保利地產為例,2019年短期資金為2709億元,而短期資產為3529億元,完全可覆蓋短期資金需求。其中短期債務中減去存貨後,僅有少量的短期借款、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合計1162億元。在短期資產方面,在減去存貨後,還有大量貨幣資金、預付款及其他應收賬款,合計大約2700多億元。

而在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較大的房企中,恆大、世茂、奧園、融創、新城等房企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較大。

以恆大為例,其明顯採取的是激進的融資策略,2016-2019年,其短期資金對短期資產的比率一路走高,2019年達到歷年峰值,至2.35。說明其存在嚴重的長投短融。

【深度】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2015-2019年中國恆大投融期限匹配度及風險敞口率情況

由於恆大的短期資金遠遠大於短期資產,因此面臨著一定的融資期限風險。2015-2019年恆大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均值為19.5%,而2019年該指標達到了32%,意味著在其長期資產中,約相當於總資產的3分之一的部分靠短期資金來容集,由於長期資產變現能力較弱,因此存在償債風險。其更本原因是在“規模化”過程中對資金需求量較大,短期借貸滿足了企業一部分資金需求,但由於房地產行業投資週期長的特性,使得短期資金進入到長期投資當中而無法快速收回,造成違約風險。因此,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企業一再強調提高運營效率,其目的之一就是快速實現資金回籠 。

此外,世茂房地產是在典型房企中另一家融資期限風險敞口率較高的房企,2019年公司融資期限投融匹配度以及風險敞口率分別為1.76和19%。

【深度】哪些房企投融期錯配!

▲2015-2019年世茂房地產投融期限匹配度及風險敞口率情況

整體來看,5年來,世茂房地產融資期限投融匹配度和風險敞口率,都保持在相對低的位置,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但在2018年後突然一反常態,快速走高。主要是因為在2019年世茂房地產發展戰略的變化,加大了投融力度。在“重進前十”的戰略目標下, 2019年世茂開始在投資市場上展開了“攻城略地”的攻勢,特別是在收併購市場上,如收購泰禾、粵泰、萬通、福晟等收併購案例,至此2019年世茂被業內稱為新一代的“併購王”。

大規模的投資,也導致世茂債務壓力快速提升。2019年公司總負債增加824億元,資產負債率提升3.13%,而流動負債達到2573億元,同比增加37%。

同策研究院認為,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房企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競爭近乎白熱化,不少房企以大幅提升負債規模為代價,推動銷售規模的快速提升。而在融資過程中常採取激進的融資策略,利用短期資金投入到長期投資當中,“短融長投”的現象在行業中逐漸呈現出趨勢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業風險。

從企業的財務安全角度看,“短融長投”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財務運作方式。“短融長投”有兩個關鍵前提:第一,經濟比較景氣,經營性淨現金流量為正值,而且能夠覆蓋短期借款;第二,社會融資環境比較寬鬆,企業容易獲得貸款,對短期貸款進行搭橋、轉貸。如果銀根緊縮,銀行沒有貸款額度,或者企業經營情況不佳,銀行不貸款,而已有短期貸款又面臨到期,企業將立即陷入財務困境。

顯然,從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以及監管層對房地產融資的態度來看,前述的兩個假設均不成立。因此,在此背景下,房企應保持清醒,適速發展,合理融資,把握好適當的投融匹配度。充分汲取近兩年來,發生在部分房企身上的經驗教訓,在一路狂奔的路上,壓垮駱駝只需一根稻草。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