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梁朝侯景之乱第一功臣的结局

王僧辩,字君才,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是右卫将军王神念的儿子,一开始是在北魏任职。天监年间,王僧辩随父亲一起来投奔梁武帝。王僧辩早年的经历都是与湘东王萧绎密切相关,主要工作都是给湘东王萧绎做军事参谋。但是梁朝内因为侯景的叛乱,王僧辩随即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胜利,是平定梁朝侯景之乱的第一功臣,成功助力萧绎顺利登基称帝史称呼梁元帝,他的结局为什么令人叹息!

首先让我们一一梳理王僧辩一生的军事历程。

平定梁朝侯景之乱第一功臣的结局

王僧辩

初露锋芒——平豪族与蛮人造反

王僧辩第一次露脸是平定安成郡的叛乱,安成(江西新余)的豪门望族刘敬躬在田里捡到一只金龟,以为自己得到了神的庇佑,公然造反。造反一开始很顺利,攻下了安成郡、庐陵郡(江西吉安)、豫章郡(江西南昌)等地。萧绎派曹子郢和王僧辩平乱,一个月的时间,王僧辩就擒获了想造反称帝的刘敬躬。后来王僧辩又镇压了安州地区的蛮人造反。经过几次平叛王僧辩已出入锋芒、颇有名气。

渐入佳境——退萧察、擒萧誉、拒萧纶

侯景叛乱、梁武帝萧衍遇难后时,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军事策略,先行剿除称帝路上的绊脚石——对自己称帝有威胁的萧氏宗室子弟。

湘东王首先讨伐的是袭杀自己世子萧方的侄子——占据湘州(今湖南大部、广东广西小部)的河东王萧誉。湘东王命令王僧辩和鲍泉率兵讨伐。当时王僧辩考虑到自己竟陵(今湖北天门)的军队还没到齐,想等到人马集结完毕,然后出师征伐。生性猜忌的湘东王以为王僧辩贪生怕死、故意拖延,不肯前去,王僧辩被萧绎砍了一刀,撤了职关入大牢,幸亏王僧辩的老母亲苦苦求情才得以医治。

鲍泉一人领军出战,数败湘东王,把湘东王萧誉包围于长沙。湘东王萧誉向自己的弟弟岳阳王萧察求援。岳阳王萧察想出“围魏救赵”的的计谋,亲自带兵进犯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人听到消息后都感到担忧恐惧。萧绎心急火燎地慌忙派左右向王僧辩询问计策,王僧辩审时度势,建议同样采用“围魏救赵”的计谋,并将主要作战思想与如何进攻、防守的战术阐述的一清二楚,萧绎全部按照萧绎的作战思想实行,使得江陵立马转危为安,岳阳王的军队无功而返(因为恐惧湘东王的报复,最后勾结西魏引以为援,封梁王,成为西魏的傀儡,萧绎最后也是死于他值守)。萧绎很满意,放出王僧辩,称之为“城中都督”。

因为鲍泉一人久攻长沙不下,萧绎马上命令王僧辩替代他前去指挥。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王僧辩接下了鲍泉的指挥权,指挥众位将领,合力围攻,终于攻克了长沙城,河东王萧誉被杀。

同年,在平定长沙后,萧绎决定开始讨伐侯景,邵陵王萧纶也准备响应萧绎讨伐侯景的号召,萧绎对自己这个很有威望的弟弟素来厌恶,派遣王僧辩以拒侯景将军任约的名义阻遏萧纶,邵陵王萧纶不想兄弟操戈,两军在鹦鹉洲相遇,萧纶手下刘龙武等将领投降王僧辩,萧纶于是带着家人亲信坐船逃出了武昌城。(后向北齐求和,封为梁王)

气势如虹——百战百胜,光复首都

平定梁朝侯景之乱第一功臣的结局

侯景

守巴陵,擒任约

当萧纶的军队溃逃不久,在首都建康(今南京)的侯景同时带军沿江西进,攻取了江夏(今武汉江夏区)(俘获了萧绎最爱的儿子郢州刺史萧方诸与将领鲍泉,后杀掉),攻破郢城(今武汉市武昌)后,准备进犯江陵(今荆州),沿江驻军望风而降。王僧辩在剪除萧氏宗族后被湘东王委派全力开始征讨侯景,他的出现让作乱南梁多年的侯景气焰嚣张顿时得到收敛,也让侯景的肆意妄为划上了休止符。

面对侯景兵锋甚健的军势,他首先带诸军屯居巴陵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与侯景军对峙,以静制动。侯景军连番进攻,采用火烧、围长栅、列大战船等办法都没有攻下分毫,侯景派遣负责拦截萧绎援军的大将任约也被萧绎援军统领胡僧佑、陆法和擒拿。侯景见巴陵城久攻不下,手下大将任约又被擒,只好灰溜溜地将营地烧掉连夜撤退。

往建康的逃跑路之前,侯景安排的井井有条:留宋子仙两万兵守郢城,遣支化仁镇鲁山,范荣希镇江州,任延和守晋州,布置了4条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线。

萧绎委任僧辩为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长宁县公,命令他立刻率领巴陵众军沿江而下讨伐侯景。

克鲁山,降守将

王僧辩派步兵开始进攻鲁山。鲁山城守将支化仁,是侯景的骑兵将领,他率领部下拼死抵抗,被王僧辩军一战就打得大败,支化仁兵败投降。

陷郢城,俘敌将

王僧辩的军队开拔到郢城(武昌),由于侯景部下宋子仙聚兵坚守,未能攻下。宋子仙派其部下时灵护率三千人马,开城门出战,王僧辩大败敌军,并生俘时灵护,斩首千人。宋子仙等人退守仓门,凭借长江天险固守,王僧辩军多次发起攻击,都没有攻下。因为王僧辩兵多将广,宋子仙等感到形势危急,但又无计可施,只好请求以交出郢城为条件,让王僧辩放开一条生路,自己去投奔侯景。王僧辩假装答应他们,还命令部下给他们一百艘船。宋子仙信以为真,准备乘船出发。快要出发时,没有料到王僧辩早已命令杜龛率精兵千人,爬上城墙,同时击鼓进军,出其不意直抵仓门。水军主帅宋遥率楼船将士,偷偷地从江中四面合围,宋子仙等且战且逃,到了白杨浦,王僧辩军集中优势兵力大败宋军并生俘宋子仙,最后把他押送江陵听候湘东王萧绎出宰首示众。

萧绎攻下郢城后加封王僧辩为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

侯景听说鲁山、郢城防线已被攻陷,便率余部加倍赶路,退守建康(南京)。

占湓城,驻江州

侯景叛军范希荣此时还做摸做样地占领着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的湓城,等到王僧辩的人马一来,范希荣等如惊弓之鸟一般弃城逃走。

湘东王加封王僧辩为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并赐给他鼓吹一部。命令王僧辩暂时驻留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等到各路兵马齐集了,再选择良机进军。

智灭水军,决胜侯军

等到官军驻扎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叛军将领侯子鉴占据姑孰(今安徽当涂县),率领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在岸边挑战,又准备了千艘精心打造的战船,站船两边各有八十把桨,划桨的人都是越人,来往突袭,快过风电。王僧辩当机立断,决定先行剿灭敌方水军。于是指挥小船退缩,把大舰停泊在两岸。叛军以为王僧辩水军想退却,争相出来追赶,王僧辩水军便驱动大舰,截断叛军归路,擂鼓大喊,叛军的战船丧失了速度的优势,在江心尽被王僧辩的水军击败,叛军水军全部投水而死。王僧辩随即率领各路大军沿江而下,进军到石头城(南京市清凉山),布起连营来威逼叛军。

公元552年3月,叛军在江边岭上筑五座防城拒守,侯景亲自统兵一万多士兵与铁骑八百余匹于西州之西(今南京以西)布阵,想与王僧辩大军进行决战。王僧辩听取了陈霸先的建议:“我军人多势众,叛军势单力薄,应该将其分而歼之。”当即命令陈霸先弓箭手二千人攻击叛军西面两城,大军仍然结阵抵挡叛军,王僧辩在后面督阵,再一次大败叛军。侯景部下卢晖略听说侯景吃了败仗,便交出石头城,向官军投降,王僧辩率部进据城内。

王僧辩探听到侯景向嘉兴逃窜后,命令侯瑱、裴之横率精兵五千,东进讨伐侯景,最后把所有侯景叛军剿灭。

至此,王僧辩的个人事业与成就达到了巅峰,善攻善守,既有运筹帷幄之策,又有临阵指挥之才,将水兵、步兵的指挥作战能力娴熟,战必胜,攻必克,百战百胜,无往不摧。再加上他一直是梁朝实力派湘东王萧绎的心腹,湘东王萧绎称帝后,因为王僧辩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加授他为镇卫将军、司徒,并增加班剑仪仗二十人,改封号为永宁郡公,食邑五千户,他原先所任侍中、尚书令及赐给他的鼓吹等待遇,一律照旧。

梁元帝萧绎称帝后,鉴于首都南京受到侯景的叛乱已经是残垣断壁、民生萧条,江陵未遭兵灾,将首都仍然设置在江陵,让王僧辩镇守原首都建康,让陈霸先镇守京口(江苏镇江市)。梁元帝凭借剿灭侯景的功劳,天下归心,如果不是定都江陵的失误,梁元帝会在皇帝位上坐的安安稳稳的!王僧辩的第一功臣的位置也会坐的顺顺当当的。

天有不测风云!梁元帝因为定都江陵,靠近西魏、易守难攻,西魏派兵南下轻易攻下了江陵并且俘杀了梁元帝。梁元帝的被俘杀,王僧辩开始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王僧辩的命运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1、拖延勤王,为臣不忠

梁元帝因为定都江陵,属于易攻难守之地,西魏一出兵便迅速攻占了江陵,梁元帝轻易被俘。江陵告急时,梁元帝派主书李膺征召王僧辩到建业,任命他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并特别命令王僧辩道:“宇文黑泰违背盟约,突然挑起战争。我朝勇将多在长江下游,荆、陕一带的兵将,都不是强劲勇猛之人。你应该率领精兵强将,星夜起程,加倍赶路,以赴危难。”形式很危急,但王僧辩仍然不紧不慢,命令豫州刺史侯调等为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等为后军。他对李膺说:“宇文黑泰兵众勇猛善战,很难与他们直接交锋,等各路大军集结完毕,我便率部直指汉水,截断他们的退路。大凡在千里之外运送粮饷的,士兵脸上已有肌色,何况敌人横穿数千里,其粮饷必然不济。这跟孙膑打败庞涓时的情况差不多。”王僧辩没有把梁元帝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不是直接与西魏军队正面交锋,而是想直接率部截断敌人的后路,这无疑是想把梁元帝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王僧辩迟迟不派精兵援救,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杀。梁元帝被西魏俘虏和杀害后,王僧辩与陈霸先拥立王僧辩和陈霸先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帝,王僧辩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梁朝的实际掌控者。

2、一意孤行,更立皇帝

萧方智称帝后,北齐效仿当年梁武帝趁六镇之乱时立北海王元颢为魏帝的做法,扶植萧渊明为梁主,企图搅乱南梁的局面。

萧渊明系梁武帝萧衍之侄,547年梁军北伐徐州时兵败被俘,人物猥琐,又是敌国所立,自然不能接来。王僧辩开始严辞拒绝。但因为梁军在合肥东关阻击北齐强送萧渊明南下的北齐上党王高涣战败,资历极深的梁将裴之横竟在此战被齐军斩杀。王僧辩快速改变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纳萧渊明为主。

王僧辩废萧方智而接纳萧氏远枝,最大的意图就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一方面让北齐退兵解除对方大兵压境的危险,另一方面想恢复首都南京因为侯景之乱后的民生和经济,第三则是盘算着萧渊明无威信、无兵力,自己仍然是最大的当权派,萧渊明再厉害也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梁元帝一系已成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号召力的梁朝继承者。而梁元帝死后,王僧辩要想稳定局面来凝聚江南散乱的人心,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无疑是最佳人选。

王僧辩此前迟迟不派兵援救首都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杀,已经在政治上犯下了为臣不忠的错误,在军队中、在梁朝文武中、在民间老百姓中都丧失了一部分人心。废萧方智而接纳萧氏远枝,则更是丧失了大部分人心,犯了下极大的政治错误。

平定梁朝侯景之乱第一功臣的结局

陈霸先

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一起消灭了侯景,两人感情很好,王僧辩为儿子王颁迎娶陈霸先的女儿,但赶上王僧辩母亲去世,所以还没来得及成婚。王僧辩居于石头城,陈霸先在京口,两人称得上南梁的中流砥柱。

王僧辩接纳萧渊明前,陈霸先派遣使者苦苦劝阻,王僧辩始终不肯答应。陈霸先暗起杀心。陈霸先趁着王僧辩通知他准备抵御北齐军队的机会,召唤部将心腹侯安都、周文育等人议定计划,陈霸先重金赏赐将士, 水陆两路并进,准备突袭王僧辩的驻扎地石头城。侯安都从石头城北,弃舟登岸,翻墙进入王僧辩的卧室,陈霸先的精兵则从南大门进城。

王僧辩当时正在办公,门外刚禀报说有兵杀来,侯安都即刻从内室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走,遇见儿子王頠,和他一起逃出了屋子接着又逃上了南门楼,王僧辩英雄一世,懦弱胆小的毛病再次发作,慌忙跪拜请求饶命,最后无赖束手被擒。陈霸先说:“我有什么罪,你要和北齐军队一起讨伐我?”还问:“既然要对付我,为何石头城没有防备?”王僧辩明知陈霸先故意找借口但不敢反驳,只好低声下气地说:“让你负责北方门户,怎么说没有戒备?”但多说无益,于事无补,当夜,陈霸先绞死了王僧辩父子。

王僧辩是一位军事才干重于政治素质的将帅,对政治局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江陵政权灭亡前后,他以抛弃梁元帝的政治代价,换取对建康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此举虽然遭受了满朝文武、老百姓的非议,但王僧辩另立新主萧方智换取了更大的权力。到了萧渊明事件时,王僧辩得错误决定把自己推向了不仁不义、甘为北齐傀儡的局面,千夫所指!既导致了自己被盟友陈霸先的突袭杀害,也导致了南朝刚刚稳定的内部局势又重新变得动荡起来。此后一段时间内,陈霸先开始了与王僧辩的亲信、王琳、北齐的战争,好不容易从侯景之乱走出来的江南百姓又一次遭遇了兵祸连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