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笑: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的廣度與深度?

打造個人品牌需要兩大陣地:公域流量(頭條微博)和私域流量(微信)。

公域流量做其廣度,但效率需提升;私域流量做其深度,但場景需更多聯結。

如果把個人品牌的業務增長簡單粗暴的理解為銷售收入=客戶單位價值*客戶數量時,那麼公域流量更多的是觸達更多的潛在客戶數量,而私域流量則是促進客戶單位價值的提升。

公域流量就是在公共範圍內每一個客戶都能通過公開渠道購買或對接獲取的流量,現在基本上所有有來源入口的流量都是公域流量。

公域流量種類:

1) 線下傳統的流量入口,如:商城、市區、地鐵、公交、電梯等人流量密集地區;

2) 線上各大企業付費流量渠道,如:微博、淘寶、抖音、頭條、騰訊、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喜馬拉雅等各大平臺公共付費流量渠道;

3) 線上垂直類型流量渠道,如:美團、汽車之家、財經網、大眾點評等垂直類型,涉眾基本唯一的流量渠道;

公域流量對於個人品牌的價值:

1)受眾面廣,可將品牌快速宣傳到各受眾人群,形成廣而告之的效應;

2)持久化衝擊消費者記憶,有助於塑造個人品牌形象;

3)保持個人品牌活躍度和競爭規模,提高個人品牌存活時間;

公域流量相比私域流量最大的優勢點在於量級優勢,但隨著線上流量紅利的消退,公域流量的使用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優化:

1)5G、新零售等促進了線下流量的觸點增多,有更多線下流量可通過新一代IT技術進行觸達;

2)線上流量資產的再利用,不僅是人群重定向,還有觸達精準度與銷售轉化的提升;

所謂私域流量,就是個人可以自由反覆利用,無需付費,又能隨時觸達的私有流量。相對各大這些公域流量的平臺,它屬於個人“私有資產”。

私域流量種類:

1) 微博、微信號、微信號、頭條號、博客社區等平臺自有賬號內容發佈區域;

2) 抖音、小紅書、火山、快手、微博等自媒體;

3) 企業自有微信/支付寶小程序、或企業官網、獨立APP等自有用戶群體;

私域流量對於個人品牌的價值:

1)直接降低營銷成本,相較於過去可以直接觸達到自己的用戶;

2)防止老用戶流失,更方便通過活動等滲透,跟客戶建立個人品牌情感關係;

3)有助於塑造個人品牌,客戶近距離感受服務,增強口碑對個人品牌認知,形成疊加影響;

私域流量相比公域流量的優勢在與客戶精準且能夠深度互動,目前的市場痛點主要集中在私域流量的獲取和營銷上,私域流量的使用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優化:

1)通過公域流量如廣告落地頁引流,進行更多私域流量轉化;

2)基於現有客戶社交關係,進行分享裂變,將更多潛在客戶轉變為實際客戶;

3)基於客戶分類,進行關聯消費/產品增購/最惠推薦,創造更多消費場景,促進客戶的復購。

公域私域流量需統一資產管理,all in客戶生命週期,提升觸達效率,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最終提升個人品牌形象。

從客戶生命週期來看,通過廣告、活動促銷等方式,公域流量的價值更多發生在提升客戶認知、客戶興趣、促進客戶購買階段,而私域流量主要是通過客戶精細化運營的方式來綁定個人品牌與客戶的情感關係,促進興趣客戶的消費,已購客戶的復購、推薦等行為。

但實際上,兩者並不是獨立分開的,而是需要通過數據的整合與匹配,將公域、私域流量形成個人品牌統一的流量資產管理,最終達到1+1>2的效果。

私域流量作為公域流量的轉化驗證與種子群體,提升公域流量使用效率。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在公域流量中利用客戶範圍廣和個人品牌持久活躍的特點,用戶會從各方面瞭解有關個人品牌的相關內容,通過在公域流量上對個人品牌的認識->認知->認同,進而轉化成為個人品牌的用戶,在成為個人品牌用戶的一刻,即為獲客。此時已經進入個人品牌私域流量的領域。

在私域流量中,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個人品牌通過活動或傳播等營銷途徑,或者依託大數據的個性化推薦,跟用戶建立情感互動關係,形成固定的用戶群,一來提升個人品牌忠誠度,二來提升個人品牌的可信度,可以間接通過用戶在各個渠道的公域流量中為個人品牌發聲。

同時還可以通過私域流量中的用戶使用,調查用戶使用習慣,提高產品質量,豐富多種類產品,使個人品牌持續發展影響,形成以個人品牌為核心,用戶群為目標的良性可持續閉環生態圈。

作為個人品牌戰略顧問與善水滋品牌養生茶創始人,在各個平臺進行內容創作,獲取粉絲,銷售產品或者知識變現,都是我較擅長的領域。

我的微信號,頭條號,搜狐號等平臺也有幾萬粉絲,並且公眾號:笑笑有約,有100多篇關於個人品牌打造原創文章,也是詳細描述瞭如何通過積累社交資產進行變現,還有 10多個通過打造個人品牌賺錢致富的案例。所以思考了一下這些問題,覺得應該做一個簡單明快的梳理,讓各位笑友更容易理解打造個人品牌的

兩大陣地:公域流量(頭條微博)和私域流量(微信)。

頭條信息流、微博熱門等平臺賦予你的流量曝光就是公域,而微信公眾號,朋友圈這種你可以基本完全把控的量,就是私域。

當然,朋友圈,公眾號也有屏蔽機制,也不是完全的私域,但總體還是比很多平臺動輒限量好很多,微博雖然也限流,但流量還是和粉絲量正相關,比如10萬粉絲,總有三五萬能看到,而其他平臺限流則是一百萬粉絲,最後也可能只有五千人看到。

說句題外話,為什麼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廣告的價格穩定而且高,核心就在於私域流量更穩定。

而頭條抖音之類的投放對於內容創業者一直是個噩夢的原因就是流量不穩定,無法穩固價格。不過這裡最有價值的討論不是誰更值錢,而是“流量”這倆字。

現在的社交我覺得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PC時代,我們覺得QQ是社交,論壇是流量。

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認為微信是社交,頭條微博也是社交,由此延展開,陌陌自然也是社交,或者頭條百度加個粉絲體系,也就成了社交,其實後者更接近於PC時代的RSS訂閱,訂閱的是內容而非人。

但是因為這些粉絲和作者可以互動,所以我們也覺得是社交。所以我希望重新下一個定義,這樣的社交叫做公域社交,不管是文字內容還是視頻直播凡是有粉絲的內容產品,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公域社交,而微信或者電話的社交叫私域社交。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朋友圈和公眾號,我覺得其實是介乎二者之間。

頭條微博是太陽,是公域社交的中心。圍繞太陽可能有九大或者八大行星,離得比較近的,可能是陌陌,離得比較遠的可能是抖音,中間的是直播、快手。

不管你是什麼平臺的網紅,最終都要頭條微博落地,如果不頭條微博落地,隨時可能被平臺封殺歸零,也缺乏廣泛的知名度。而你在某個地方聽說了一個平臺網紅的名字,大概率是去頭條微博搜一下,而不是下這個平臺去搜。

微信是地球,和它的開機是一樣的,微信相關的社交就是月亮圍著地球在轉,這就是私域社交的中心。而所謂社交變現的本質,就是把公域社交逐漸提純變成私域社交的過程。

公域社交覆蓋公域流量,私域社交覆蓋私域流量,而所謂公域社交平臺的商業化,不管是廣告還是分成,本質上都是電視節目的採買,你就是個內容製作方,和社交關係不大,和流量關係很大。你的每個社交行為,都會帶來一個社交價值,而這個價值會在別人心中產生一個資產積累。

比如你用多了《大話西遊》的經典臺詞,最後就會覺得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然後就去花錢看了《美人魚》。大概是這個意思。當然社交資產的產生,可能在公域社交領域,比如我經常寫有價值的文章,別人看了很有收穫,就有了社交資產的積累。

但變現往往會在私域社交領域,他會加個微信然後付費加入我的課程或購買我的產品。所以全網推廣,微信變現,還是目前最有效率的社交變現路徑。

舊時代社交的侷限,主要是流量的侷限,那時候的流量完全在媒體手裡。而網絡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則解構了媒體的流量能力,也使得傳統媒體逐漸衰敗。

所以之前的時代,人們的重心還是學習和就業乃至結婚上,因為這三者的本質都是社交,你上學學了什麼內容可能早忘光了,但同學還在,很多時候還能幫上忙。同事,乃至前同事,依舊是我很多資源的來源。而婚姻帶來的兩個家族的結合,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要。

但現在這些完全都被解構了,至少沒有那麼重要了。如果你在網絡上有幾百萬甚至幾十萬粉絲,可能就可以放棄工作,自己靠內容來賺錢了。當然,這個賺錢多半還是要在微信上進行勾兌。至於說是不是也可以不上學或者不結婚,大家仁者見仁。

其實微信真正厲害的不是關係鏈,而是佔據了你的社交的能力,就好像頭條佔據了大家的閱讀時間一樣,其實五千個好友已經讓我們無力去新社交了。所有的私域社交都會落地在微信,所有的公域社交都會落地在微博,新產品搶流量是有可能的,重建社交生態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挑戰流量的產品,包括頭條抖音百度app或者快手映客之類的甚至淘寶直播,其實都可以算成功的。但想挑戰社交關係的,比如子彈短信之類的,最終都會失敗。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釘釘,其實還是工具屬性大於社交屬性,在它們後續的傳播中,其實也在改變。而脈脈號稱職場社交,其實本質還是職場消息內容的販賣。真在上面交流,還是會問微信號加好友。

其實公域入侵私域是一個趨勢,因為我們微信加了很多可能都沒見過的人,1億人的朋友圈三天可見甚至很多人關閉朋友圈,本質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封閉自己的私域,讓公域的社交好友不要過度的進入自己的生活。

這種做法從隱私角度考慮無可厚非,從職場或者商業角度考慮其實是一種損害,張小龍也表示,朋友圈是你的廣告平臺,你要好好經營。其實這一點在《打造個人品牌之微信創銷》課程中,就已經講到了。而在朋友圈打造個人品牌其實也是非常重要一個職場技能。

這篇文章算是一個對社交電商比較清晰的論述,大概核心就是一個結論,頭條微博微信的公域和私域社交地位不可動搖,一個趨勢,如果你想通過個人品牌進行變現,大概的路徑是公域流量→公域社交→私域社交→私域流量→變現(產品或服務)。其他就是一些提醒和注意,比如減少在公域流量領域的變現,以免損傷個人品牌。還有很多結論不單獨說了,各們笑友可以細細體會和討論。

張笑笑,個人品牌戰略顧問,善水滋品牌養身茶創始人,喜歡旅行,閱讀,寫作,創業,擁有十五年持續創業及八年品牌運營實戰經驗,提倡通過打造個人品牌來輕資產創業,守業,展業。因為苦逼而牛逼,因為逗逼而二逼,因為裝逼而傻逼。願我們賦予生命意義,自利利人,讓世界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