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出爐, 你“被平均”了嗎?

工資,莫過於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了,工資的多少決定了後面進一步的生活規劃以及生活安排。最近,全國各省的平均工資也陸續出爐,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2020年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出爐, 你“被平均”了嗎?


2020年已公佈26省份城鎮非私營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2020年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出爐, 你“被平均”了嗎?


2020年已公佈26省份城鎮非私營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每一年平均工資的發佈,都會吸引大家的目光。比如“被平均”等問題,常常成為討論的焦點問題。原因是數據發佈後,不少人都覺得自己“被平均”了,認為自己的薪資達不到這一水平。那麼究竟是數據出了問題還是自己的感覺出了問題呢?

數據沒錯,感受也沒錯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提供的資料來看,這裡的平均工資指的是報告期內工資總額/報告期內平均人數。工資總額指的是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薪酬總額(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並且總額還是稅前工資,其中包含了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者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部分。

高收入人群也拉高了平均收入的數據。除了計算用的數據是稅前數據以外,高收入人群也拉動了數據的增長。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認為,平均工資的數據,會被高收入群體拉高,這樣就造成了一部分的薪資低於這個水平,屬於正常現象。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共10個人,9個人年薪10萬元,剩下一個人年薪100萬元,那麼這10個人平均下來年薪就是19萬元,但是有9個人都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說,這個數據是真實而有效的,達不到這個標準也是正常現象。

2020年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出爐, 你“被平均”了嗎?


平均工資的重點不在於個人去比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黎煦認為,發布平均工資的意義,並不在於個人去比較,主要是根據這個數據改善民生,為未來相關的政策出臺或者調整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對於個人而言,每個人所處的行業、企業以及對應的崗位都有所不同,所以對於平均工資的感受自然也會不一樣。平均工資能反映一個地區或者行業的工資總體水平,對於瞭解地區或行業發展現狀,制定或調整產業發展、民生等相關政策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網友調侃道:“我和馬雲的工資平均一下,也有好幾個億了。”所以說平均工資並不能很好的代表大家真實工資水平,相較於平均數而言,中位數(排名最中間的工資)和眾數(多數群體的工資)反而能更好地反映工資水平。

小編相信,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個社會人。我們有的是月薪過萬的“北漂”、“滬漂”一族,完全把自己沉浸在工作之中、起早貪黑拼命工作的人。有的是生活在三四線城市,拿著3000月薪生活依舊過得很豐富多彩的人。我們沒有家財萬貫的家境,也沒有深不可測的背景,卻依舊是社會中不可分割的一員。因此,不要再執著於“被平均”的工資,而是應該讓平均工資成為鞭策你前進的動力,讓它時時刻刻提醒你,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奮鬥,好好生活,帶著希望迎接每一天。

2020年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出爐, 你“被平均”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