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區雜交飼料桑引種試驗研究(摘自中國畜禽種業)

新疆地區雜交飼料桑引種試驗研究(摘自中國畜禽種業)

伺料桑具有抗乾旱、抗風沙、耐嚴寒、耐貧瘠的生態學特性,適宜在南疆及荒漠化地區大量種植。為了探索飼料桑在南疆四地州乾旱荒漠化地區推廣的可能性,我們從國內 引進了抗性相對較好的幾個飼料桑品種,連同本地品種新桑8號,在和田蠶科所試驗 地進行了栽植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

1、材料與方法

材料試驗品種分別從廣西、江蘇、河北和新疆蠶業研究所引進了抗旱性相對較好的幾個飼料桑品種:桑特優1號、桑特優62、桂桑優12、河北冀桑、豐弛桑和本地桑樹品種新桑8號。

1.2、試驗方法

本次試驗將引進的飼料桑品種隨機栽植建立飼料桑試驗品種園,共分6個小區,每個小區設5個試驗重複,栽植時間為2013年4月,栽植時苗木定幹高度為10cm; 栽植密度 為5500株成,株行距20x30cm。從2013-2015年對每個品種的抗旱、越冬情況、生長量、粗蛋白含量進行調查。

1.3、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採用軟件Excel2003進行整理,並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飼料桑各品種抗旱性

抗旱性是制約南疆地區飼料桑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為了解引進的各飼料桑品種的抗旱性,分別在策勒治山站30d持續40℃以上高溫相同管理條件下調查各品種飼料桑移 栽後成活率,經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可知,各品種飼料桑抗旱性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P<0.05),抗旱性最強的是新桑8號和桂桑優12,桑特1號最差 。

2.2、飼料桑各品種的越冬抗寒性

南疆地區冬天氣溫較低,北風較大,苗木越冬時比較容易風乾。為了解引進的各伺料 桑品種的抗寒性,分別在2013-2015 年春季對各品種的詞料桑進行了枯梢長度調查, 可以看出 ,各品種飼料桑抗寒性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新桑8號抗寒性最強,河北冀桑、豐馳桑和桂桑優12次之 ,較差的是桑特優1號 。

2.3、飼料桑各品種生物量變化

葉片鮮重是發展南疆地區飼草產業發展及恢復養蠶業生產重要指標。為了解引進的各 詞料桑品種生物量變 化 ,在2013年對當年栽植各品種詞料桑進行了鮮葉重(Kg/畝)的調查,可以看出,各品種飼料桑抗寒性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桂桑優 12號產葉量最高,當年栽植能達到 1244Kg/畝,桂桑優62次之,新桑8號最差。

2.4、飼料桑各品種的粗蛋白含量

粗蛋白含量是鑑定飼料桑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由結果可以看出,為了瞭解引進的各 飼料桑品種的生物量變化,在2013 年對當年栽植的各品種詞料桑進行了粗蛋白含量 (%)的調査可以看出,各品種飼料桑粗蛋白含量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P<0.05),桂桑優12粗蛋白含量最高,達到 25.57%,河北冀桑次之,桑特優1號較差。

3、結論

桂桑優12在產葉量、粗蛋白含量及抗旱性上都佔有優勢,在抗寒性稍微差些,但可以 安全越冬,所以這個品種可以作為詞料桑的優良品種在南疆地區進行推廣。新桑8號抗旱、抗寒都非常高,產葉量較低,適合在南疆邊緣荒漠化地區進行推廣種植,防風治 沙,改良土壤。大面積推廣種植飼料桑不僅適合割枝葉省力化養蠶,並且緩解新疆南 疆地區畜牧業飼料短缺的現狀,提高產出效益,實現農業畜牧業增產增收,更可改善 當地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