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壓頂,蘇寧“表面風光”下的困局

負債壓頂,蘇寧“表面風光”下的困局


文 /金不換


蘇寧掌舵人張近東的獨子張康陽,是與“北思聰”齊名的“南康陽”。

二人的確很多相似之處,同為海歸、年齡相仿、都是頂級富豪的獨子、都在“祖傳”家業以外的文體領域扛著一方把子。

不一樣的是,老張家可能比老王家更”慣”孩子。


01


就在本月,張康陽的電競事業迎來高潮,雖然蘇寧旗下SN戰隊在全球總決賽中憾負於對手,可還是創下拿下總亞軍的佳績。

幾乎就在同一時刻,老張的蘇寧被爆淨負債率爆表,企業被機構列入觀察名單。

相比老王執著的降槓桿去負債,沒能及時挽救王思聰的熊貓娛樂,老張還是貫徹了“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傳統,即便蘇寧不斷舉債,也絕不耽誤張康陽在文娛領域揮斥方遒。

“鐵打的文體,流水的鈔票”,文體項目耗資巨大,卻變現不易。


但是有錢任性的張康陽的燒錢不止侷限與電子競技領域,在足球領域,向國米俱樂部狂砸50億,愣是用錢把這個意甲老牌勁旅拉出了“泥潭”。

而與張康陽的不差錢形成強烈反差的,卻是作為線下零售當之無愧的龍頭,蘇寧易購的主營業務連虧七年債務新高,老張的“蘇寧系”整體承壓。

張康陽風景獨好的文體事業,還是沒能遮蓋住蘇寧的尷尬。


02


這年頭“全民”去槓桿,但總歸有逆流而上的“勇者”們,蘇寧是其中的一員。


據Wind數據顯示,至2020年6月30日,蘇寧集團帶息債務總額達到1537.88億元,比去年末又增加了10.20%,淨負債率則上升9.36%,一舉突破100%。


如果說有什麼是比大額負債更令人頭疼的事,那就是臨近大額負債還款日但錢不夠還。


蘇寧集團短期借款500.87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609億元,但兜裡現有的貨幣資金僅為445.93億元,短期內的償債壓力不言而喻。


現金不夠,盈利來湊。蘇寧既然有勇氣放任債務高企,自然該是有相應的償還能力吧?

可縱觀蘇寧的業績,事實上並不樂觀。


整個蘇寧集團業態繁多,旗下有零售、物流、金融、地產、物業、酒店等多種業態。


雖然家大業大的蘇寧業務覆蓋面如此廣泛,但屬於商品零售板塊的蘇寧易購,佔據蘇寧集團總營收的超過九成比例。

蘇寧集團的盈利能力也隨著蘇寧易購的業績走勢一起搖擺。


今年上半年,蘇寧易購營收1182.43億元,同比下降12.78%,歸母淨利潤虧損1.61億元,同比大降107.51%,自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020年上半年,蘇寧集團共營收1232.43億元,同比下滑11.34%,但營業利潤只有慘淡的1.81億元,同比大幅降低91.70%,而利潤總額虧損0.07億元,同比驟降了100.25%。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蘇寧半壁江山力蘇寧易購早就是“表面風光”。

從近幾年財報來看,蘇寧易購的銷售額突飛猛進,2017年以來其淨利潤出現暴漲,連續多年淨利潤達到百億級別。

但淨利潤實際上與主營業務並無多大關聯,蘇寧易購賺錢最嫻熟的招數是“賣”。

從2017年起,蘇寧易購幾次減持阿里股票直至清倉,分別賺取淨利潤32.85億元、110.12億元。

開源還要節流,到了2019年,把蘇寧小店、蘇寧金服等虧損板塊踢出合併報表範圍,

靠著出售所持有股票、旗下資產,輔以高超的財務技巧,蘇寧易購在報表上頑強的續寫了幾年的輝煌。

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蘇寧易購就已經陷入了主業虧損的窘迫,規模越來越大,但剔除了出售資產股票等投資收益後,虧損卻越來越大。


2019年,連續出手收購家樂福中國和萬達百貨後,蘇寧易購風頭一時無兩,但扣除主營業務以外的收入後,虧損刷新歷史新高度,達到57.11億元。

負債高企,業績走低,資本市場迅速以行動表明擔憂。


蘇寧集團作為少數幾個“AAA”評級的公司被列入了“評級觀察名單”,而蘇寧易購在二級市場一蹶不振,當年與阿里巴巴交叉持股讓蘇寧易購獲利上百億,而阿里對蘇寧易購的持股卻浮虧百億。

老金反正是茅塞頓開,原來蘇寧轟轟烈烈的轉型,指的是從零售企業轉變為投資公司


03


主業不振的背後,是有著“大躍進”式擴張傳統的蘇寧,太過急於求成。

早年間蘇寧的家電在線下與國美拼殺,用大量開店的方式玩命做大規模,搶佔市場。


而如今,蘇寧系頂層設計的智慧零售佈局,是一種試圖全場景、全品類、全客群覆蓋的宏偉規劃,但走的還是自營重資產,玩命擴規模的老路。

比如被寄予厚望,“承線上啟線下”智慧零售重要一環蘇寧小店,2017年時小店數量僅有23家,到2019年上半年蘇寧小店被剝離出上市公司時,蘇寧小店自營店面合計5368家,

根據蘇寧易購半年報,僅在2019的半年時間裡,蘇寧小店就能虧損掉22.13億元。

蘇寧的智慧零售佈局,看似樣樣有,卻做不到幾樣優。

電商業務與前浪京東的差距愈發明顯,後浪拼多多更是來勢洶洶。


而賴以為立身之本的家電業務,更是遭線上平臺的強勢衝擊,在不少家電行業報告中,京東已經是與蘇寧交替坐家電零售的龍頭地位。

在線下,老對手國美也是小動作不斷,先入駐京東開設官方旗艦店,後向拼多多發行2億美元可轉債,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關係。

嗅到一絲不安的蘇寧為求自保,結盟狙擊勁敵們,蘇寧與天貓聯手打造了“雙百億補貼”聯盟,在聚划算“百億補貼”的基礎上追加100億元,。

這本質與當年的線下價格大戰如出一轍,只不過各自拉幫結派線上線下戰火燒成一團。

但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多年主營業務盈利淨虧損的蘇寧,只能以買賣資產賺的錢,去打永無停息的價格戰。

都說企業如果不去求新求變,遲早被市場淘汰。


但是這些年,蘇寧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一味的求新求變,從傳統家電零售老大,轉變成頭部電商的追趕者,從線下到線上轉型再到狂砸重資產業多元化。


最終亂花漸欲迷人眼,變來變去無法聚焦核心的主業。

老張曾說過:


零售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但走上了靠“買賣資產賺錢”再“以燒錢換髮展”之路的蘇寧,是否真的在想著持久的跑下去,是否真能堅持的跑下去,這有點耐人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