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撒钱是不是危机的万能解药?

最近因为疫情,全球都在撒钱,乘坐直升机撒钱的不在少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子了,我们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讨论撒钱到底有没有用。为了更简单直观并透彻的理解问题,我用一个假设作为基础。

假设目前市场上有ABC三个人,现金流都很充沛:

A有10元资产,8元负债,还有每个月1元的工资,每个月生活成本是1元;

B有20元资产,15元负债,还有每个月2元的工资,每个月生活成本是2元;

C 有100元资产,60元负债,每个月还有5元的工资,每个月生活成本是4元;

直升机撒钱是不是危机的万能解药?

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情况,比方说疫情或者是地震,财富出现损失,或者是泡沫破裂,市场预期未来收入要下降,经济要下滑。这时候人们就会开始抛售资产,获取现金,资产价格开始下跌,资产价格纷纷缩水20%,但是负债是不变的。然后,情况变成这样:

直升机撒钱是不是危机的万能解药?

我们可以看到,A的净资产和现金流变成了0,B的净资产和现金流也仅有1元,C的资产大量减少,现金流大幅萎缩。这时候A、B、C都得减少支出,社会需求不足,进一步造成资产价格下跌。现金价值越来越高,这时候会出现通缩,因为货币在升值,有钱的人也会选择不消费,从而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开始的时候还不至于出问题,因为还有工资可以用。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么需求持续萎缩,资产价格持续下降,A首先失业,B工资下降30%,C工资下降20%,生活成本纷纷下降50%,资产价格自最高点又下降了10%。这时候情况就变成了这样:

直升机撒钱是不是危机的万能解药?

我们可以看到A已经是负资产,资不抵债,无法偿还资金。产生债务问题,这时候C不会借钱给A,因为认为A已经资不抵债,风险很高,且自己的余粮也不多了,得用来作为准备金。假设A的负债中2元是对B的负债,B的现金流已经为0,就会加快对A的追债,甚至以法律手段要求A破产清算。

A破产,但是A要吃饭啊,所以就开始想着法子生存,既然现有规则下无法生存,就得打破规则,社会秩序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候,ABC都遭遇到了流动性危机,如果不采取动作,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在A破产之前,如果政府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A、B、C借新寨还旧债的可能性增加,因为利率下降,贷款人更倾向于贷款,风险偏好更高。特别是C还有点钱,C通过宽松度过了流动性危机,手里的现金流增加,而且资产价格很便宜了。这时候开始买入资产,资产价格抬升,上升了最高点之前的85%,即反弹了一半。

直升机撒钱是不是危机的万能解药?

这时候ABC的现金流和净资产都不是负的了,信心开始恢复,经济活动开始走上正轨。所以才有人说,在流动性危机中,信心堪比黄金。所以说,有的时候,直升机撒钱真的管用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C通过低位买入资产,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因此,往往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很强烈的社会后遗症。

可是,如果C对经济的预期很悲观,不拿出来钱购买资产,同时金融机构由于预期不好,所以即使利率很低,也不愿意贷款或者进行风险投资,因为其对未来预期收益率比较悲观,这时候宁愿钱放着,也不愿意投资,或者是直接流出。货币政策带来的效果可能就不明显了。

这时候政府往往就会出台一些财政政策,比方说减税,发钱,投资基建甚至直接购买债务等等。发放福利可以临时增加A的收入,从而缓解现金流,投资可以提供就业,不至于让A失业,政府直接购买资产可以防止C的公司倒闭。

这实际上是强行将C的钱拿出来用,因为政府印刷货币购买资产,本质上是将沉淀的资金拿出来用。但是,的确会有效果,A的现金流被保住了,债务链条不会断裂,社会保持稳定,市场信心恢复,资产价格又开始上涨,经济得到恢复。ABC的现金流就得到了保证,经济又开始恢复。

但是问题来了,政府不可能持续给A发放资金,投资的部分也需要产生收益,购买的资产必须是有益的,否则就有可能成为烂账,那么对于政府来说,负债会大幅度增加。相当于将居民以及企业的负债转移给了政府。2008年以来的美国政府就是这样干的,将次贷危机的居民债务转移给了政府,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杠杆率(负债/gdp)从2008年的220%左右上升到了2020年的250%,这一次疫情之后又会继续上涨。

政府如果有钱,或者是实力还够,那么还能够通过继续负债来应对。但是一次可以,两次可以,次数多了还能挺住吗?一旦政府信用破产,货币贬值,商品价格就会飞涨,国内前几次货币宽松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地雷就会爆炸。

所以,对于政府来说,货币与财政政策都是应对危机的药,但是这个药不能使劲吃,吃多了会上瘾的,最后也会要了命的。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国家整体的财富创造能力,只要居民收入、劳动率能够在危机之后持续上升,前面累计的债务都不是大问题

举例子来说,一开始资产是10元,债务是8元,收入是1元,可是如果收入出现大幅提升,比如手增加到了2元,那么每个月消费1.5元,可以节省下来0.5元,很容易解决此前的债务问题。

因此,综合来看,直升机撒钱有时候是有用的,但并不总是有用,关键还是分国家所处的阶段和整体债务水平、生产力水平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