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在我心裡,王東嶽當代中國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於秋裡

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有思想、肯付出的人能改變世界。事實上,世界正是由他們改變的。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作品簡介

《質變》這幅作品的構圖,色彩具有現代繪畫的抽象元素,畫面形式意味十足,單純而靜謐的顏色,富有動感的線條,縱向層層遞進的排布,以至最後達到虛無的“滅歸”意象,體現了作者在繪畫美學上的一種新風格。在這幅作品中,投射了於秋裡的情感與思考,呈現出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印象。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質變》局部一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質變》局部二

這幅《質變》力圖表達了中國當代哲學家王東嶽先生提出的“遞弱代償原理”。(王東嶽先生提出的一個新的假說,一個新的萬物演化規律——“遞弱代償原理”。他認為,愈原始愈簡單的物類其存在度愈高,愈後衍愈複雜的物類其存在度愈低,並且存在度呈一個遞減趨勢。隨著存在度的遞減,後衍物種為了保證自身能夠穩定繁衍生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展自己續存的能力及結構屬性,這種現象就是“代償”。這個理論模型把物質的演變運動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礎上,並化解了既往進化論的深層困惑:即在宇宙演運的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愈高級的物種,雖然它們的生存技巧越來越高強(亦即“衍存屬性”越來越繁華),卻不能改變它們的存在效力越來越衰微的總體趨勢。)

在哲學意義上,質變在事物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質變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是造成世界上千差萬別的事物及其豐富個性的根據。質變的過程中,事物處於顯著變動狀態,質變一般是明顯的,突發的,非連續性的,因而也叫飛躍,漸進過程中的中斷或革命。

《質變》脫離了自然外在形式,以抽象抒情精神為目的表達哲學家王東嶽先生的“遞弱代償原理”。追求一種安靜,靜謐,簡約,的抒情美。表現一種萬物本質的和諧和規律性,一種宇宙客觀法則。強調簡單、純粹、空靈就是美。

《質變》在畫面形式上如同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周易》中“一”陽爻組成的“乾卦”。而王東嶽先生的“遞弱代償原理”用西方演繹邏輯來證明中國老子的“道”論。

我認為繪畫藝術無所謂抽象、意象和寫實……各有各的美感沒必要厚此薄彼。用適當的技法表達適當的題材,能引發觀者審美的愉悅和思考,這件作品就算成功了……

——於秋裡

註釋:(由六爻都是陽爻組成的《周易》開篇第一卦乾卦。乾卦為六十四卦之首,最大的特點是六爻皆為陽爻,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一個純陽之卦。卦名全稱為:乾為天,乾卦含義為剛健、象徵太陽,運動不息、光芒永放。其特徵與健相符合。

乾是始陽,是至陽,是第一陽,代表著進取創造的力量,所以放在首位。

乾卦六爻皆陽,好似六條巨龍,從大方面來看,代表著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所表達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王東嶽先生簡介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作為人類精神文化領域的兩座不同性質的高峰,藝術和哲學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哲學是研究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領域,帶有普遍性的根本規律,而藝術則純粹體現出人類感性的方面。哲學代表著人類理性的最高形式,藝術代表著人類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學主要通過美學這一中介對藝術產生重大的影響,同時藝術也通過自己的特殊方式,傳播和體現一定的哲學理念,對哲學也產生影響。

在現代藝術中,藝術和哲學的關係與以往不同。一方面,認為藝術彌補了以往理性哲學的不足,甚至“藝術比真理更有價值”,將藝術凌駕於包括哲學在內的所有真理之上。另一方面,則是哲學對藝術的影響空前加深。在傳統觀念中,藝術和哲學被認為是以各自的方式揭示了本真存在,二者地位相當,甚至在某些時候,理性的哲學還會凌駕於藝術至上,比如在柏拉圖那裡藝術曾被驅逐在“理想國”之外。理性一直是西方哲學中的傳統,但在現代哲學中卻興起對非理性的推崇。哲學家尼采將人類的精神分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兩種。日神是阿波羅,代表的是理性和秩序。酒神是狄奧尼索斯,在希臘古老的酒神祭祀儀式中,人們打破一切禁忌,放縱自己的原始本性,狂歌醉舞,尋取慾望滿足。酒神精神代表了原始本能的激情和情感的放縱。在兩種精神中,尼采充分肯定了酒神精神,同時認為酒神精神是一切藝術產生的最終根源和原始動力。在酒神精神中人不再被道德和規範壓抑,自我得到釋放,在這種釋放中人才感受到一種與宇宙本體融為一體的感覺。這種狀態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因此藝術獲得了比理性更高的地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現象,無意識現象又可以劃分為前意識和潛意識。前意識是指能夠進入意識中的經驗;潛意識則是指不能進入或很難進入意識中的經驗,它包括原始的本能衝動和慾望,特別是性的慾望。潛意識的心理雖然不為人們所覺察,但卻支配著人的一生。人的潛意識是違反道德和倫理的,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滿足,只能在幻想中、夢中和藝術中得到滿足。藝術本和幻想、夢相似,都是“潛意識”願望獲得一種假想的滿足。無論是尼采還是弗洛伊德那裡,人的本能情感和慾望都有著比理性和邏輯更為本原的力量,他們同時又認為藝術是人情感和慾望的承載者,於是在人類歷史上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甚至是以理性和邏輯思維見長的哲學也無法比的。

於秋裡簡介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於秋裡 ,自幼學畫,深愛中國傳統藝術,尤愛詩詞、哲學。雖遍訪名師但基本處於自學狀態。中學期間憑藉自學繪畫技巧獲得蘭州市中學生美術比賽一等獎;後又獲得國家級美術獎項。大學期間在國家級期刊發表“美學奠基態漂移論”,作為新的美學理論,觀點別樹一幟,可供諸家賞談……早年畫過素描,色彩。大學期間學習傳統國畫和敦煌壁畫。對當代藝術有著十分熱情,其油畫作品《質變》《信息時代》《兩種主義》反映了當代哲學家王東嶽的哲學思想……

藝術情感雖然來自於對時代的描繪與深思,在今天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全球時代,似乎又能夠不斷地被重新解讀,從而被賦予新的意義。

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藝術是種創造,而所有的創造都必須超越一切理論”。

對於現當代藝術而言,藝術並非和哲學歷來屬於從屬關係,藝術有著自身發生軌道。現代藝術中表現方式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繪畫語言的探索,其背後的根據是表現的象徵性和符號化。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藝術的精神性》一書中曾把紅色說成熱情,藍色代表深遠,主張畫家可以用色彩的組合表現人的感情。基於這種思想方式,只要畫家掌握某種色彩圖像的象徵性和含義,並理清種種象徵含義之間的結構,就可以在掌握繪畫語言方面更上一層樓。

於秋裡:我的繪畫就是在表達王東嶽先生的哲學

抽象藝術大師蒙德里安在畫室

想要接近藝術中的精神性的話,你就必須儘可能少地利用現實元素;因為現實與精神性是對立的。

——蒙德里安

(本文作者,於秋裡,轉載請備註或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