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如何給孫權下套,魯肅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如何給孫權下套,魯肅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最驚心動魄的戰爭無過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的大軍,此後曹操再也沒有南下,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當時荊州投降曹操,劉備逃往江夏,孫權在江東不知是戰是和。曹操在給孫權的信中表現的征服欲十足,對孫權說,“與將軍會獵於吳”。在此千鈞一髮之際,初出茅廬的諸葛亮承擔起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的使命,出使東吳。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如何給孫權下套,魯肅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在小說演繹和後世看來,孫劉聯合起來抗擊曹操像是理所當然,但如果放在當下是很難選的,曹操勢大,號稱80萬人,估計有20萬。劉備只有劉琦和關羽的一萬兵馬,孫權拼死湊了三萬人。曹操還挾天子令諸侯,代表中央,在當事人看來,就是地方武裝叛亂,中央出兵鎮壓,天經地義的事情。更像是美國打伊朗,伊朗戰敗找伊拉克求助一樣,別說兩個,十個都不夠打的。

小說中把諸葛亮描寫的宛若神人,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又在曹操敗退的路上層層阻截,若不是關羽留情,曹操就跑不了了。似乎諸葛亮在暗中主宰了一切,談笑間就打贏了一場戰爭。可惜都是假的,那諸葛亮到底是如何聯合東吳的呢?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如何給孫權下套,魯肅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諸葛亮在此時表現出一個外交家所應該具備的所有特質,不卑不亢,義正言辭,分析利弊,最終促成孫劉聯盟,諸葛亮見到孫權時是這樣說的,大致意思是,現在天下大亂,劉備和您各佔地盤,與曹操爭奪天下。可惜我們戰敗了不得已來找您,您看吧,要覺得能打咱就打,不能打就趁早投降。孫權問:“劉備怎麼不投降。”諸葛亮說:“我家劉皇叔是帝王之後,如果失敗了是天意,總之打死不投降。”

外交家最重要的不是口才,而是立場,諸葛亮上來就暗暗把孫權和曹操放在對立面上,當孫權問“劉備怎麼不投降”時,其實就已經決定要打了,這句話更像是嘲諷諸葛亮,本來嘛,你一個敗軍之將在我這裡吹牛,要拉我入火坑,我怎麼也得探探你的態度,別把我拉下水了,你自己卻跑了,所以在諸葛亮表明態度,“打死不投降後”,雙方才開始正式談論如何退敵之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如何給孫權下套,魯肅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小說中孫劉聯盟是諸葛亮一手促成的,可在《三國志》中首位功臣是魯肅,魯肅並不是迂腐老實之人,而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在得知荊州牧劉表死後,魯肅就知道要變天了,想要立刻拉攏劉表的兒子,荊州現在的主人劉琮,可是在去的路上得知劉琮投降了曹操,這才轉而找的劉備。注意,是魯肅找的劉備,雙方其實是一拍即合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如何給孫權下套,魯肅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孫劉聯盟,任憑諸葛亮說的再天花亂墜,孫權也不會答應,孫權需要自己人設身處地的幫他分析時局,這個人就是魯肅。魯肅和孫權有過一次東吳版的“隆中對”,東吳的發展基本是按魯肅的戰略走的,聯合劉備是必須的事情,劉備雖然弱小,但唇亡齒寒,曹操一家獨大的話,東吳也難以長久。當時情形萬急,東吳上下都有投降之意,是魯肅幫孫權建立決心。這才有火燒赤壁,三國鼎立後面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