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有多重要?


什麼是逆商?簡單來說就是應對逆境的能力。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在逆境中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縱然是英雄人物也會淪落。

讀歷史時,往往為這些人物感慨。其中有兩個皇帝的例子比較典型,讀之扼腕。

第一個是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被歷史書描述成暴君,昏君。但任何歷史都帶有傾向性,官修正史更是帶著勝利者的傲慢與偏見。我們且不論他是否弒父、淫母,這些稗官野史即便是真的,也不能說明他就不能成為好皇帝。單就其不可抹去的政治功績而言,隋煬帝絕不能被稱為昏聵無能的君主。

早在做二十歲做王子時,楊廣已經是平陳戰爭的最高統帥,在滅陳之後,他收取陳朝檔案,秋毫無所犯。不僅收服了陳朝疆域,更是收復了人心。後來他娶了江南女子作妃子,也愛上了江南文化。江南不僅是他政治發跡地,也是他的所依所戀,這就是他晚年一去揚州不復返的心理原因。

其後,他順利取代大哥太子地位。楊堅死後,他坐上皇帝寶座,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變革。重修《大隋律》,多次寬免百姓租稅,興學校,辦科舉,開運河,平突厥。這些都是開先河之功,可以說巍巍盛唐都是在隋煬帝手中打下了基礎。

隋煬帝前半生就是從一個成功到另一個成功,一切都太成功了,他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想要的都能得到。這些滋長了隋煬帝的驕縱,他的目標不是做一個普通的皇帝,他要致堯舜,超漢武,後面才有了三次征討高麗。沒想到狹窄的高麗王國卻成了煬帝的絆腳石。三徵而不得,國內民不聊生,終於出現反叛。楊玄感打響第一槍,隋末起義不絕如縷。

如果你要說此時隋煬帝就大勢已去,那並不客觀。畢竟經過多年統治,煬帝政聲仍在,隋朝軍事力量仍強。經過南北朝百餘年的分裂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社會大眾也不想再次陷入混亂。

但隋煬帝卻失去了鬥志,尤其是在雁門關之圍後,楊廣前後判若兩人。那個英姿雄發的少年一下子老了。他怎麼會想到自己光輝的人生會遭遇到如此挫折,他怎麼會想到自己會眾叛親離。他開始自暴自棄,縱情享樂,頹唐不振。

隋煬帝的逆商太差了。

隨後的故事就是一個英雄的倒掉。直到死,隋煬帝還要保留著他那份孤傲。侍衛要把他押到朝堂處死,他嫌棄馬鞍太破,直到侍衛換上最華麗的馬鞍,才肯上馬。對於死亡的方法,還要求天子死法——飲毒酒。可惜宮中沒有毒酒,只能給他一根白綾。

後來隋煬帝的表親李淵登上了皇位,送給了他一個“煬”的諡號,要知道這個諡號是他很早時賜給南朝後主陳叔寶的。《諡法》雲: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這可以說皇帝諡號裡最壞的一個。

令人唏噓。

第二個是唐玄宗。

唐玄宗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個性最豐滿的一個皇帝。在他的統治下,唐朝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有人統計,開元年間中國人均佔有的糧食量直到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才被超越。

開元盛世在杜甫的詩句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要注意,開元盛世的全盛不是國富民窮,而是“公私倉廩俱豐實”這種國、民皆富的局面。

玄宗英姿勃發、風流無限的氣概幾乎像聖人一樣。我忍不住想貼一下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的畫面。這個電視劇中,玄宗是那麼的器宇不凡,睥睨天下,這並非瞎編。

逆商有多重要?


但可惜,李隆基活的太長了,他賦予了歷史的光輝,歷史卻讓他晚年蒙羞。他也是太成功了,自稱為“聖人”,這一生中他鬥倒了韋皇后、太平公主還有他那兩次當皇帝的爸爸。他當了幾十年皇帝,大唐何曾有如此盛世。

他不相信自己會面臨挑戰,直到那個胖的有點滑稽的安祿山在北方謀反的消息傳來,他仍然不相信。安祿山一路襲來,很快佔據東都洛陽,並向潼關進襲。

唐玄宗起用哥舒翰守衛潼關。此時的最佳策略就是守住潼關,以待安軍內亂。此時安祿山已經腹背受敵,如果堅守潼關,平定叛亂亦非難事。

但是唐玄宗怎麼會容忍這種被動等待,一生成功的他怎麼會容忍這種羞辱。安祿山軍隊多駐紮在潼關外一天,他所受的羞辱就會再多一天。

英偉如玄宗者也暴露出較差的逆商。

後面的故事就廣為人知了,哥舒翰率軍出關被殲滅殆盡,唐玄宗只得逃出長安,在馬嵬坡揮淚讓屬下殺死自己的寵妃楊玉環。

一個男人連自己心愛的人都保護不了那還算什麼男人,何況這個男人還是個皇帝。

自此之後,玄宗心灰意懶,不再過問政事,讓他的兒子負責平叛。再回到長安時,連過去都不敢正眼看他的太監李輔國也敢羞辱他。最後作為太上皇的李隆基被幽閉在深宮中,連陪伴他大半生的高力士也不得不離他而去。一生愛熱鬧的李隆基晚景如此淒涼。死時,也孤家一人。

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