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

樹是在貧民區再常見不過的那一種

有人叫它臭椿樹,有人叫它天堂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從來沒有人去刻意栽種它,在富麗堂皇的溫室裡讚美它。僅僅是一隻遠來的麻雀偶然扔下的一粒樹種,它就在布魯克林紮了根,它喜歡窮人,只要有一點陽光雨露,它就拼命的往上長,長啊長。

弗蘭西像極了這棵樹。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她的童年是悲哀的,酗酒的父親,剛強卻無能為力的母親,瘋瘋癲癲的姨媽,大字不識的外婆。他們的生活,就是靠發黴的麵包,一角錢一角錢的調味品,賣廢品,做清潔工而維持下來的。這不僅是弗蘭西一家人的命運,也是布魯克林大多數居民的命運。他們麻木矇昧,把所有的錢都拿去賭博,或者是鬥雞,或者是其他更糟糕的事。在這樣的洪流裡,沒有人可以逆行。大夥都裝看不見,好一起醉生夢死。

弗蘭西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是幸運的孩子,但這絲毫無礙她擁有自己的幸福。在她的眼裡,父親是快樂的,他英俊瀟灑,富有才情。母親是睿智的,她頑強地抵抗著一切磨難,在水泥縫裡掙扎。

弗蘭西一家基本上是靠黴麵包過活的,但即使是這最寒酸的食物,弗蘭西一家也絕對不馬虎,弗蘭西的媽媽凱蒂會將黴麵包重新加工,加上鹽,胡椒,切碎的洋蔥和百里香,重新放進烤箱裡烤,次日沒有吃完的,會切成薄皮,用鹹肉的油脂煎著吃。她還會用黴麵包,糖,肉桂,便宜蘋果做出很好吃的麵包布丁來,在星期六,他們甚至用黴麵包拌上碎肉做小丸子。讀到這裡,我不禁開始懷疑這是什麼人間美味。但轉念一想,美味的不是黴麵包,而是弗蘭西一家對生活的熱愛。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凱蒂相信教育的力量,每天睡前,無論多忙多累,凱蒂都會給孩子們讀書,讀聖經和莎士比亞,她相信這樣做,孩子長大之後就會見識過世面——知道世界並不是布魯克林的出租屋這麼大。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弗蘭西很喜歡布魯克林的圖書館,圖書館其實又小又破,只不過弗蘭西覺得它漂亮,她喜歡這裡的一切,喜歡舊的皮封套,圖書館漿糊,新鮮油墨混在一起的氣味,試著覺得比大彌撒上燒的香還好聞。借到書之後,她總是一路小跑著回家,拿出攢了一個星期的錢去買零食。到家之後,她並不是簡簡單單地直接開始閱讀,而是搬來好幾個靠墊放在太平梯上,把零食放在旁邊,喝著冰水,呼吸著暖暖的空氣,看著樹影舞動,誰沒有嚮往過這樣的場景呢?這是一個小女孩所能達到的化境,她就這樣看著書,與世界和諧共處。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有人會說他們虛榮,弗蘭西的爸爸雖然是酒店侍者,每次出門前都會戴上紙領子很假襯衣,一絲不苟地扣上凱蒂送他的珍珠袖釦——這些袖釦花去了她兩個月的工資——他的穿著無可指摘,儘管這一切只是臨時的。可是這是虛榮嗎?怎麼能用“虛榮”這麼簡單的兩個字來定義這件事呢。生活本來就夠侷促了,如果再潦草地應付,那就是“破罐破摔”。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嚴”這個東西。而“尊嚴”須得從最小的細節上去呵護。即使是在廢墟上,也要開出一朵花來。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布魯克林有棵樹》:逆境是生活的恩賜

在一定程度上,這本書著重描寫了“女性主義”。對弗蘭西影響較大的幾乎都是女性:弗蘭西的外婆雖然大字不識,但她善良,慈愛,堅信一切美好;弗蘭西的姨媽茜茜在別人眼裡放浪形骸,但弗蘭西認為她是個好女人,同時她慷慨而機智,散發著溫暖,努力改變著這一成不變的生活。她們彷彿是看不見的薄鋼做的。

生活中的種種不幸,發生在弗蘭西身上,就像往深邃的大海里投了一粒石子,沒有激起任何的波瀾。沒有控訴,沒有抱怨,有的只是一顆平靜的心,一種緩慢的卻不可阻擋的向上的力量。如同布魯克林的那顆天堂樹,被人砍了,鋸了,又默默的從樹樁上發出新的枝椏。

這是一本美好的故事書,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卻教人變得勇敢堅強上進善良。

我們沒法決定生在什麼樣的環境,有什麼樣的遭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以什麼樣的心態生活。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