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韓憲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教師的關鍵作用,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大要求,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為推進思政課建設指明瞭方向路徑、提供了重要遵循。

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基礎。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來看待,必須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切實增強思想性、理論性,防止其形式化、表面化。思想性反映了思政課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體現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理論性反映了思政課的學理性和系統性,體現了用什麼理論、如何用理論培養人的重要問題。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必須不斷增強。首先,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思政課承擔著鑄魂育人的重大任務,必須不斷增強其思想性、理論性,更好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其次,這是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的必然要求。當前,高校思政課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思想性、理論性、學理性不強等問題,對此,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不斷強化其思想滲透力和理論說服力。再次,這是滿足青年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和期待的現實要求。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課只有增強思想性、理論性,才能在社會思想觀念日益多樣、社會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各種社會思潮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更好感染人、說服人、武裝人。

總之,思想性、理論性是思政課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根本要求,必須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更好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和期待。

一是要不斷推進思政課的課程內容建設,在深化思想性、強化理論性上下功夫。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要不斷夯實內容基礎、做好內容建設。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及時融入各門思政課教學內容,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是要切實加大思想性、理論性的資源供給,加強學科支撐和學術支持。一方面,需進一步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備條件的高校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設為重點建設學科,為思政課建設提供堅實學科支撐。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領航作用,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建設,為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提供深厚的學科資源。另一方面,需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相關領域的學習和借鑑,比如,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新聞學以及馬克思主義法學等諸多馬克思主義學科中汲取養分,拓展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與此同時,還要深入研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提供多角度學術支持。

三是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牢牢把握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調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並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應該看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關鍵。思政課只有讓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來講,才能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著力練好內功,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做到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論水平。同時,要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堅持用豐富、鮮活、具有理論說服力和實踐感染力的案例和素材教育引導學生,回答學生的關切和困惑,不斷用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深化學生對黨的領導、人民立場、實事求是、人與自然關係、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的理論認知和思想認同,真正體現出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