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語文智慧教育是我最為推崇的教育,引導學生開拓、延展自己的生活領域,全方位地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語文教學和做人(育德)結合起來,在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語文強調讀、寫、聽、說訓練,要求學生用更大的格局和眼光去看待知識,引導學生將語文的學習對象從語言拓展到文學、文化、藝術、歷史、哲學等更廣闊的空間,包羅萬象,貫通古今。梁老師的智慧語文課,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寶藏中汲取精華,弘揚千百年來先賢智慧,教會孩子學古今先賢智慧,在人文經典裡啟迪智慧人生。

今天跟梁老師一起穿越唐朝,領略唐朝詩人劉長卿抒發與友人離別之情的春天送別詩,體會詩中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別嚴士元

唐代: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文學常識】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寫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現在難以考證確切。從"春風倚棹闔閭城"句知道,此詩當作於今蘇州城。從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過兩次離蘇州,一次是被貶為南巴尉時。一次是赴淮西鄂嶽轉運史判官時。被貶南巴在唐肅宗至德三年初,詩中"春風"、"春寒"句證明,作詩時是在冬末春初,時間與被貶南巴的時令相吻合。又詩末有"青袍今已誤儒生"句。印證其作於遭貶之後,鬱郁不得志之時。此外,青袍又稱青衿,按唐朝的服飾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從和上、中、下之別。南巴尉屬從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斷,此詩大約作於至德三年初,詩人第一次被貶,行將赴任之際。嚴士元是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從詩的內容看,兩人是在蘇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後,嚴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劉長卿寫詩贈別。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詩詞意境】

水國、闔閭(hé lǘ)城、“倚棹”描繪了煙花三月蘇州城的初春景象,和眴的春風吹拂著江面,波光粼粼,楊柳依依,詩人將起程作萬里之行,船停靠在蘇州城外,詩人佇立船頭,故友嚴士元前來送別。二人執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詩人被貶謫,心中的苦愁就像蘇州變幻莫測的天氣,忽晴忽陰,忽好忽壞,還不時夾雜著初春的絲絲寒意。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詩人與友人深切交談之際,飄來了陣陣毛毛細雨,雨細得像牛毛、像花針,在空中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分明覺得微微溼潤。岸上的桃花,隨著細雨零星飄下朵朵殘花,在空中輕輕漾漾,落到地面上悄無聲息。詩人在仕途的失意心情,在這絲絲寒意的春風細雨中,更加寂寥和惆悵,在這暫短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潤溼,方知下著細雨,詩人抬頭看看天空,卻是一無所見。且看到岸上桃花的花瓣在紛紛飄落,想去聽聽桃花落地的聲音,訴說依依惜別之情,卻怎麼也聽不到半點聲響。這種“靜”反襯出詩人心中的“不靜”和無限憂鬱。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不知不覺間,只見一輪斜陽橫照在江面,詩人即將遠行的那隻帆船投下孤零零的影子,薄暮夕陽下,孤帆遠去,有對仕宦生涯變化無常的感慨,也有對前程黯淡、事業無成的憂愁,還有孤帆遠行的寂寞,“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情,難分難捨,互道珍重,友人歸去的湖南應該是碧草如茵,芳草綠茵,春色宜人。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友人的離別,自然地激起了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和久抑心頭的憂怨。臨行之前,對朋友們的勸誡,若遇到打聽我的知己,請轉告他們:讀書人當以匡世濟國為己任,我有一顆成就事業的勃勃雄心,而今且一領青衿,官微職卑,滿腹雄才大略無以施展,仕途坎坷不平。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詩詞鑑賞】

首聯"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交代了詩人與友人嚴士元話別的時間(春寒時節)和地點(蘇州城)。水國、闔閭(hé lǘ)城、“倚棹”描繪了煙花三月蘇州城的初春景象。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頷聯"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寫在蘇州城外的江邊遇到友人,互道依依惜別之情,“細雨”“閒花”襯托詩人失意心情,怎奈“看不見”“聽無聲”?韻味無窮:雨細得讓人無從感覺,直到衣服由潮漸溼,方才知道。這種自然景象,只有"水國"常有。花兒落地,皆因春風春雨所致,前後相承,互為因果。措思削詞皆可法。這裡寫一種極靜的環境,以這種靜反襯出詩人和友人心中的不靜和無限憂鬱。這樣理解,全詩的氣氛與作者的心境才統一。此外,作者將要遠行,對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懷著依依惜別之情,所以觀察的格外細緻。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頸聯"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這是寫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眼前景物的細寫轉向宏觀景緻的粗描。薄暮夕陽下,孤帆遠去;湖南碧草如茵,愈發勾起詩人的情思。有對仕宦生涯變化無常的感慨,也有對前程黯淡、事業無成的憂愁,還有孤帆遠行的寂寞和對友人互道珍重的依依惜別之情。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尾聯"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友人的離別,自然地激起了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和久抑心頭的憂怨。抒發了詩人一領青衿,官微職卑,滿腹雄才大略無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的感慨。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藝術評價】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明白如話,但細細體味,會覺得韻味無窮。雨細得讓人無從感覺,直到衣服由潮漸溼,方才知道。這種自然景象,只有"水國"常有。花兒落地,皆因春風春雨所致,前後相承,互為因果。此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對床夜語·卷三》雲:"人知劉長卿五言,不知劉七言亦高。……散句如‘嘆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措思削詞皆可法。""一"看"一"聽",一靜一動,一無所獲。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懷著依依惜別之情。

煙花三月的春天裡有“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送別情

這首詩氣韻流暢,音調諧美,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景物描寫細膩委婉,耐人尋味。詩中抒情,於惜別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沉凝重。畢竟描寫了風景,所以畫面是生動的,辭藻是美麗的,詩意也顯得十分濃厚。詩中的“景語”,既有“春寒陰復晴”的水國氣候特徵,又有“細雨溼衣”、“閒花落地”的眼前景象,還有“草綠湖南”的意中之景,幾個層次中,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寄託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複雜情思。詩人的這種手法,是很值得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