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花冠路旁,竟隐藏着一位贵州二品大员古墓

贵阳花冠路旁,竟隐藏着一位贵州二品大员古墓


贵阳经济开发区陈亮村花冠路旁的一处小山丘上,

竟然有一座贵州二品官员的古墓。

墓主人刘清从贵州走出后,

先后在四川、山东等地为官,

不仅被百姓称之为“刘青天”,

皇帝还专门赐过诗给他。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墓呢?

墓主人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贵阳花冠路旁,竟隐藏着一位贵州二品大员古墓


墓主人原来是一位二品大员

4月18日一早,贵阳改哥等本地史地爱好者赶往位于贵阳经济开发区陈亮村的一处小山丘。他们在头一天夜里得到消息,该处有一座贵州二品官员的古墓。记者电话联系时,这群史地爱好者正考察完传言中的古墓,并准备返程。
记者经另一位史地爱好者宋大勇介绍,并查阅相关史料,大致还原了墓主人的生平。
墓主名叫刘清,但出生地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贵阳,有的说是广顺(今长顺县)。花溪区史志办原副主任、《贵阳市花溪区志》主编李祖运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12月26日,长顺县档案局、花溪区文管所、宣传部等单位就曾到刘清的老家——花溪区陈亮村小窝寨考察,当时尚保留有刘清的老屋,但至于出生地,双方都认为在所属辖区,并无定论。
出生地有待考证,但刘清的生平却记录详实。他自幼读书,但多次考试均不中,直到50岁时,才勉强当上四川南充知县这样一个七品芝麻官。职位虽低,政绩却很突出,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令刘清得以重用的,却是战功。当时,白莲教起义轰轰烈烈,南充县也深受其害。为此,刘清积极招募乡勇,并在战斗中频频获胜。上司听说后,便急忙调他到达州(今四川达州市)征剿当地的白莲教。


白莲教头子王三槐被押送到京城后,面对亲自审讯的嘉庆皇帝,直言之所以聚众闹事,其实是“官逼民反”。听到此说,皇帝疑惑地追问:“难道四川全省的官员都不是好人?”王三槐回答:“也不尽然,但只有刘青天一人。”
听到此说,嘉庆皇帝很是高兴,不仅把刘清升为正五品的直隶州同知,还赏赐了花翎。在当时,赏赐花翎可是极大的荣誉,在刘清之前,贵州仅有李士杰一人受赐。之后,刘清屡立战功,并于嘉庆十八年(1813)任登州(今山东蓬莱)镇总兵,官阶为正二品。
当时,刘清奉旨入朝觐见皇上,嘉庆帝还亲自赐诗一首:“循吏清名远迩传,蜀民何幸见青天。诚心到处能和众,本性生来不爱钱。有守有为绩昭著,无偏无欲志贞坚。空群羡尔超流俗,明慎咸中治理宣。”


贵阳花冠路旁,竟隐藏着一位贵州二品大员古墓


刘清墓被列为花溪区文物保护单位


刘清在登州总兵任上七年,除了爱戴人民,还重修了宋代的天下四大名楼蓬莱阁。道光二年(1822),年已80岁的他在曹州(今山东菏泽)总兵任上告老还乡,并在6年后因病去世。

相关史料记载,由于刘清为官清廉,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平反冤狱,因此民间有“刘青天”一说。道光十二年(1832),朝廷还特许其入贵州乡贤祠和山东名宦祠,如今山东蓬莱县和山东菏泽还有刘公祠,祠内供有其铜质塑像供人瞻仰。
古墓似被盗墓贼光顾过
由于花冠路正好从刘清墓左侧劈山而过,原先的模样已经无法考证,据说修建花冠路时还特意绕开了一段距离以便保持墓葬的原貌。虽然地理格局已变,但站在山头往外看,依然可以感受举青松翠柏的优雅景致。
由贵阳改哥提供的现场图片显示,一块石碑上刻有“刘清墓”三个大字,上方标有“花溪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下方则刻有时间:“花溪区人民政府二OOO年一月七日公布”、“花溪区人民政府二OOO年一月十六日公布”。


可以看到,墓碑正中刻有:“敕封通政大夫 武显将军 刘公讳清”14个字,右侧有“道光十六年九月吉日”的时间,左侧的文字模糊难辨。
参加此次考察的史地爱好者宋大勇告诉记者,大家实地踏勘后发现,坟墓除靠山一面,其余三面皆有石墙围护,如今已是荆棘密布,杂草丛生,感受不到昔日的庄严和肃穆。仔细看,能看出墓碑立在三层拜台上,显得气势不俗,但由于年久月深,拜台已经被泥土和野草湮没得差不多了。
他解释说,据墓碑记载,其身既是文职又是武职,这在清代职官履历中颇显怪异。清道光《贵阳府志》中,刘清传篇幅达三页,通看下来,刘清清廉正直、英勇善战,算是贵阳历史上一位非常骁勇善战的人物。
令大家遗憾的是,这个高约2米、周长约4米的墓顶,竟然有一直径约80公分 、深约1.5米的圆形洞穴,大家猜测,应该是盗墓贼所挖。贵阳改哥表示,自己考察过的李端棻墓,以及乌当水田镇蔡家寨唐氏墓群,都有类似的盗洞,应该引起相关文保单位的注意。
碑文似有误,文管单位给出说法
令考察者们奇怪的是,清朝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刘清是二品大员,碑上不应该刻作“敕命”。而且,当时的文、武散阶都是皇帝下敕或诰书授予,何等荣耀,因此墓碑中榜还应该有“皇清诰(敕)封”字样才对。


贵阳花冠路旁,竟隐藏着一位贵州二品大员古墓

↑ 贵阳史地爱好者现场考察。


“特别是墓碑上无‘皇清’字样,这绝对是不被允许的。他道光年间去世,这么高的官位,史书记载,道光帝赐祭葬,怎么会不留下文字呢?”宋大勇说。
他表示,在古代,平民百姓家的墓碑尚且要写“皇清故显考xxx”的字样,这不仅有表达政治归属、政治立场的实际考量,也是墓主人和后人的荣耀。因此于情于理,断乎少不了“皇清”二字,之所以如此,想来另有原因。


为此,宋大勇提出另一种解释,有可能此墓确实是刘清的,但当初所立的碑已经毁坏。而现在看到的碑,很可能是不懂的后人补立的。
这样的推断可靠吗?记者采访中,花溪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陈会芬告诉记者,自己2008年参与文物普查时,所看到的刘清墓只有摆台,墓碑则是倒塌。因此,目前所看到的碑,应该是后人所立,上面的文字,也应该是对历史不熟悉,才出现了细节之误。
那是否可以找到刘清后人呢?陈会芬表示,只能判定碑是后人所立,但具体是什么时间所立,以及谁立的,并不知情,“曾问过社区和村里,均未联系上后人。” 来源:贵州都市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